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鐘君: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必須先了解經典產生的歷史背景

2020年08月24日07:5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8月24日電 (謝磊 曹淼)日前,2020年中央和國家機關“強素質·作表率”讀書活動舉辦第三講,圍繞“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這一主題,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鐘君做客講堂,以“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為主題,導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針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所闡述的基本觀點都較為抽象,不易學懂並聯系實際活學活用的情況,鐘君在導讀中介紹了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的方法。

一是讀懂歷史,才能讀懂文本。說起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很多人的感受就是兩個,一是枯燥,二是讀不懂。這是為什麼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隻在文本的小環境裡為了讀經典而去讀經典,不是在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歷史大環境裡去感受經典。所以,要想讀懂經典,首先要了解經典形成的歷史大背景。歷史大環境包括哪些內涵呢?它不僅包括意指文化環境和語言環境的語境,更重要的是包括由生產方式所決定的歷史趨勢、由經濟基礎所決定的社會利益格局,以及由社會交往所決定的生存方式等在內的大環境。因此,重溫經典必須先了解經典產生的歷史背景,研究文本必須研究文本所產生的時代的歷史。馬克思認為,歷史是“正本”,是原型、原本、根本,而文本則只是“副本”,是對歷史的闡發和反映。因此,隻有通過對馬克思創造活動和思想歷程的原生態的再現,才能讀懂馬克思文本中的問題與爭論。

二是搞清楚話語形式和精神實質的關系。學習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不是糾結個別詞句,不能搞本本主義,不能陷入文本分析出不來,而是要把握其精神實質,掌握其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精神實質體現了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基本觀點,因而是連貫、完整且深刻的,而話語形式的“能指”和“所指”雖然從一定的側面都表達精神實質,但不能與之直接等同。在對馬克思的著作解讀中,我們經常會遇兩種情況:一是一詞多義。這種情況我們在馬克思文本、尤其是早期文本裡經常遇到,諸如“勞動”、“分工”、“私有制”、“市民社會”等等,都曾在完全不同的意義上使用。二是多詞一義。如果說一詞多義表現了馬克思思想探索中的思想形成的發散過程,主要反映了馬克思對於他人成果從借鑒、移植到超越的經歷,而多詞一義則表現了馬克思思想探索中思想形成的集聚過程,主要反映了馬克思新的思想火花從萌芽、生長到成熟的經歷,因而主要集中在一些核心概念的形成上。

(責編:曹淼、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