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著力提高四種治理能力

洪向華

2020年08月18日08:48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著力提高四種治理能力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為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重大任務。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黨員干部如何在提升四種治理能力上下功夫?

把握本質規律,提高系統治理能力

余村變了。這個地處浙北的小村,如今綠水青山,風景如畫。但20多年前,余村靠石灰岩資源挖山開礦,粗放的發展方式不僅造成環境嚴重惡化,還極大影響了村民生產生活和身心健康。

梳理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績,綜合性、系統性是一個鮮明特點。有沙漠的綠化,毛烏素沙地茫茫沙海變成大片綠洲﹔有水和大氣的治理,黃河水質明顯改善,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明顯提升﹔有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推進,各項制度不斷完善。按照系統思維推進生態環保,日益成為共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視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論斷,強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符合生態的系統性,堅持系統思維、協同推進。“沙進人退”轉為“綠進沙退”,各自為戰轉為全域治理,多頭管理轉為統籌協同,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之所以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牢固樹立、深入踐行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

不僅是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國家治理的各個方面都需要強化系統思維,增強系統治理能力。

國家治理,包括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改革發展穩定等多方面。實施對國家的治理,要求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能受到侵犯,國家主權、發展、安全原則不能被觸碰,國家核心利益應該受到保護,人民群眾利益至上等。

國家治理除了社會建設以外,還包括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這些內容和要求,說明國家治理不能是單一的治理,而是系統的治理。

黨帶領人民群眾治理國家,要求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黨員領導干部,要站在時代前沿和戰略全局的高度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從政治上認識和判斷形勢,透過紛繁復雜的表面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的內在規律,在解決突出問題中實現戰略突破,在把握戰略全局中推進各項工作。

系統治理還要求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要創造公眾參與條件,拓寬公眾參與渠道,健全公眾參與機制,把廣大群眾有效動員組織起來,形成國家治理人人參與的局面。

黨領導人民群眾進行國家治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力量也不能缺位,政府的宏觀調控機制和社會的協同機制緊密相連,功能互補,才能產生國家治理的協同效應。

善用法治思維,提高依法治理能力

從1954年首次起草民法典算起,已經走了整整66年編纂之路的民法典將在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支柱,民法典是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隨著全國人代會表決通過,意味著我國的民法制度將進入全新的“民法典時代”。作為保障個人權益的最重要法律之一,民法典事關每一個社會個體的方方面面,它與國家治理能力密切相關。依法治國和依憲治國是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徑。民法是憲法精神的具體化,體系化的民法典則消弭了單行民事立法之間的疏漏、重復和沖突,充分保護了人們在社會中生存發展的民事權利,保証了民事司法的統一、公正、高效和權威,自然也賦予了國家治理能力在民事領域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要求。

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離不開法律制度、法律體系以及法治體系的現代化。依法治理國家要求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科學立法就是要繼續完善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把國家治理的各項工作納入法治軌道,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體系,完善社會規范體系,完善黨內法規體系,使國家治理有法有規可依。嚴格執法要求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准制度、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共享,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公正司法要求健全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符合實體公正、辦案過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要完善嚴格司法的制度機制,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保証庭審在刑事訴訟法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建立健全保障嚴格司法的辦案責任制。

依法治理國家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要不斷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理國家,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

多措並舉、多管齊下,提高綜合治理能力

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提升交通、文旅、衛健等綜合治理能力,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已經成為現代城市治理的重要手段。

社會的多元發展,單一的治理手段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治理的需求。同樣,治國理政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單靠一種方法和手段是不能取勝的。應該多措並舉,多管齊下,綜合運用政治、經濟、行政、法律、文化、道德和教育等手段,綜合施策,才能攻堅克難。

比如,依法治國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手段,但是也不能放棄以德治國,應該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起來,讓其在各自的領域發揮作用。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彰顯時代精神的德治體系,要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弘揚紅色革命傳統,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陶冶道德情操,用道德滋養法治精神。

在一個國家中,有各種各樣的利益群體,他們會因為自身的利益與國家、社會、其他群體之間產生各種各樣的利益糾紛和沖突,解決這些利益沖突就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更好地調節和保護各方面的利益,形成既要維護社會公共權益、又要尊重個人合法權益,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社會環境。

人民群眾是國家治理的主體,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創新群眾工作方式方法,更加有效組織動員人民群眾參與國家治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使全體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常觀大勢、常思大局,提高源頭治理能力

在治理的具體實踐中,有些時候我們是等某個環節出了問題之后再去補救,採取事后處置的方式,也就是說常常是用吸取教訓的方式來改進工作,而不是用借鑒和總結經驗的方式來加強和改進某個方面的工作,這使得我們的治理工作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被動。

提高源頭治理能力,其實就是把治理工作的重心從事后轉向事前,使治理工作的關口前移,既牢牢防控風險之源,又解決根本問題。

加強源頭治理,就要強化風險意識,常觀大勢、常思大局,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做到未雨綢繆。要提高風險化解能力,透過復雜現象把握本質,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斷決策,善於引導群眾、組織群眾,善於整合各方力量、科學排兵布陣,有效予以處理。要完善風險防控機制,建立健全風險研判機制、決策風險評估機制、風險防控協同機制、風險防控責任機制,主動加強協調配合,堅持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源頭治理,就要將治理重心細化到城市社區、農村、廠礦、車站、碼頭的每一個角落,用網格將人群分區,將服務具體化、專業化,將社會組織培育扶持為治理主體的一元,用法律法規引導社會組織正常開展活動、發揮最大作用,明確社會組織的地位和作用、權利及義務,自我發展、自我治理,在基層形成龐大的社會治理網格體系。

四種治理能力不是簡單的排列組合,而是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做到統籌兼顧、重點論與兩點論的統一,構成了治理能力的體系。系統治理是治理的核心,依法治理是治理的重要保障,綜合治理是治理的重要手段,源頭治理是治理的根本。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構成了治理能力的體系。這個治理能力體系是有機結合的整體,體現了宗旨要求和目標指向的統一性,都是為了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者洪向華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教授】

(責編:任一林、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