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民法典的編纂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

周文彰 袁海洋

2020年07月24日10:26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原標題:民法典的編纂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以人民為中心”要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民法典的編纂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內涵,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理念的創造性成果。

民法典的編纂過程依靠人民

民法典的編纂源於人民群眾的具體生活,是對人民群眾現實法律需要的滿足。當今中國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時代、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時代,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嵌入到互聯網之中。嬰兒出生登記、小孩入學申請、病人醫院就診、畢業生網上求職、全民網上購物等都需要在網絡中進行。互聯網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之時,也帶來了個人隱私泄露的負面影響。騷擾短信、騷擾電話、騷擾郵件、人肉搜索、網絡暴力、非法傳播等網絡安全事件層出不窮。

為了解決人民群眾在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新問題、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第三款明確了侵犯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時,如何使用有關隱私權保護與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在此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對人們在網絡安全、個人信息泄露等方面有所涉及,但遠不及民法典那樣詳盡。民法典頒布施行之后,這些行為就屬於侵擾個人生活安寧、侵害隱私權的行為,人民群眾的相關合法權益將得到新法的保護。

同時,民法典的成功編纂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建言獻策。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相關部門先后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可以說,民法典中的相關新規都是符合時代需要的,是從人民群眾中而來的。

民法典的編纂目的是為了人民

民法典的編纂本著為了人民的目的,新增了極為人性化的相關規定。比如,民法典第三十四條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這充分彰顯民法典為人民的宗旨。

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例,防控覆蓋范圍廣、涉及人數多,對診斷、治療場所需求大。為了打贏這場疫情攻堅戰,國家依法征用了部分場所、對相關企業下達了生產指令。這些為民措施在民法典中形成了確切的法律規定。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因搶險救災、疫情防控等緊急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用組織、個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四條規定,國家根據搶險救災、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達國家訂貨任務、指令性任務的,有關民事主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這些新規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為我國集中力量為人民群眾辦大事、辦好事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

民法典還單獨列出人格權,人格權的獨立成編正是以人為本、為民立法思想的彰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不僅要求吃飽、穿暖還要活得體面、有尊嚴。

民法典的編纂成果由人民共享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的編纂對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法治等方面都有著重大意義。有專家認為,民法典作為我國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以“法典”命名,表明凡是納入民法典的規則,都具有基礎性、典范性﹔以“民”命名,說明民法典把人民願望置於首位,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訴求。這裡指出了,民法典對其他法律基礎性與指導性的作用,民法典編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民謀福祉。

民法典是一本社會百科全書,從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它涉及到每個人的方方面面,與每個人休戚相關。民法典的積極成果必然惠及到千家萬戶,讓人民享有更多的合法權益。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內涵貫穿整個民法典的始終,是對“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理念的充分彰顯。

(作者分別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編:吳兆飛、任一林)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