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張雪樵:構建獨具特色的民法話語體系

2020年07月08日15:44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

民法典的頒布,標志著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日臻成熟,達到了新高度。民法典凝聚億萬人民的共同意志,彰顯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以法典化方式鞏固、確認和發展民事法治建設成果,有效回應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現實問題,體現時代特點,反映時代風貌。

經過長期立法司法實踐積累,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取得豐碩成果,為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提供了寶貴理論支撐。同時,民法典的頒布實施,也為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對構建獨具特色的民法話語體系提出了新任務。

話語體系是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的表達形式,直接關系理論深入人心的程度。加強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要注重構建體現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話語體系,使民法典更好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律要發揮作用,需要全社會信仰法律。盧梭說,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構建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首要的是堅持人民立場,把研究的根深深扎在人民之中。民法典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回應人民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的需求,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系統確認民事主體所廣泛享有的各項權利的基礎上,明確權利的行使規則,為權利實現提供有力保障。整部民法典的制度和規則設計,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要有為人民謀幸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研究目的,決不能脫離社會、脫離群眾。

研究的問題要從現實中來,用人民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做人民群眾需要的學問。這就要求我們不拘泥於法言法語,將道德良知、公理民情等朴素正義融入法典正義、程序正義中,從而更好地讓人民群眾從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研究民法理論,不能脫離實際,而應立足我國國情,尤其需要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民法典注重傳承中華文化精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具體條文中。比如,總則編確立的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公序良俗和綠色原則,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民法基本原則層面的轉化和表達。又如,婚姻家庭編重申子女對老人的贍養義務,將“樹立優良家風”作為處理夫妻關系和家庭關系的基本原則等。要注重闡發民法典傳承的中華文化精神,注重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思想資源,提煉標識性概念和范疇,凸顯民法話語體系的中國特色。比如,人民權利的實現和發展不僅僅涉及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還涉及刑法、行政法等公法范疇。公益訴訟不僅可以救濟不特定主體的權利,而且關注普通民事訴訟難以適用的權利問題。民法典將來如何對民事公益訴訟制度進行設計,具有廣闊的研究空間。又如,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和”文化,是今天可以深入挖掘並提煉的重要思想資源。以和解、和諧為特色的調解制度,具有簡易性、靈活性、普遍性、自治性等諸多優點,生動演繹了法治的內涵。

我們要通過進一步研究,更好地把書本中的法律變成實踐中的法律,思考法律條文在實踐中的效用、推行程度、對人民生活的影響等問題,推動研究從條文的、形式的、表面的層面向實踐的、功能的、具體的層面深入。法律體現穩定性和適應性的統一。民法典的完善和民法理論研究的發展,應在及時回應當下現實熱點問題、更好體現公正和效率價值等方面作出積極努力。民法典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新情況新問題。這就需要認真研究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經濟社會生活中各種利益關系的新調整,積極回應新情況新問題,使民法典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不斷發展。

(張雪樵,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此文系作者在人民日報理論部7月5日組織召開的“加強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專家研討會”上的發言)

(來源:人民日報理論 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人民日報舉辦加強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研討會

(責編:吳兆飛、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