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發展夜間經濟,促進城市經濟增長

徐曉明

2020年07月07日08:0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發展夜間經濟,促進城市經濟增長

【光明時評】

隨著我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各地生產生活秩序已逐步恢復。6月以來,一度沉寂的夜間經濟在多個城市復蘇,給城市帶來了更多的煙火氣,也給城市的夏日增添了盎然生機。

夜間經濟已成為都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彰顯城市特色與活力的重要載體。其繁榮程度,被看作是一座城市經濟開放度、便利度和活躍度的“晴雨表”。夜間經濟不僅是城市消費的“新藍海”,更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方式,同時還能擴大內需、繁榮市場、創造就業、提振信心,多元化展現地方特色文化。

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和《關於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明確強調“大力發展夜間文旅經濟”。此后,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相繼出台相關政策,積極支持和促進夜間經濟發展。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空前的壓力。現在,疫情防控形勢趨穩向好,停擺的城市經濟亟須重新激活,各地重提啟動夜間經濟成為其提振居民消費、保障基本民生、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

各地發展夜間經濟,首先要按照疫情防控的新形勢、新要求做好相關工作。夜間經濟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促消費、穩就業的重要載體。但是啟動夜間經濟容易出現人群聚集,也增大了疫情防控的風險,各地必須提前做好應急預案。政府相關部門要做好疫情防控措施方面的檢查、監督和指導工作。市場監管和防疫部門要對夜間經濟場所做好駐場保障、實時監管等方面的工作。目前,上海、濟南等城市均出台了《夜間經濟場所疫情防控工作指引》,通過政策來規范夜間經濟場所和經營者的疫情防控工作。

夜間經濟要持久“點亮”繁榮,除了要做好硬件配套提升外,還要做好城市精細化治理和民生溫度管理,使得夜間經濟既充滿活力又規范有序。夜間經濟是可感觸的體驗型經濟,這就需要提升公共服務和管理的方式,完善城市服務的功能,讓人們在夜間獲得便捷、舒適、安全的服務和保障。首先,政府部門要做好夜間經濟的科學規劃和評估,以人為本,積極引導,從制度上予以規范。其次,要強化服務,因勢利導和創新,注重柔性執法。根據夜間經濟的特點,要針對性地推出一些創新舉措。

發展夜間經濟,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資源,賦予其更多文化內涵和現代元素,努力打造一批夜間經濟文化聚集區和高質量“文化IP打卡地”。目前,多地的夜間經濟形態主要表現為餐飲、購物、夜游等傳統消費內容。演藝、體育等文化元素較多的夜間生活消費比較匱乏。夜間經濟是一種復合經濟,其所包含的消費元素很多,但如果沒有文化元素的加持、缺乏本地區域文化特點,夜間經濟就沒有了特色和內核。“文化元素+地方特色”是今后各地夜間經濟應該重點發展的方向。根據城市定位和既有的文化元素,挖掘城市文化內核,通過和科技有效結合,用文化元素為夜間經濟賦能,用文化點亮城市夜間經濟,重點打造“文旅+演藝”模式,探索博物館夜間開放,豐富夜間文化演出市場和其他消費熱點。

(作者:徐曉明,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高端智庫管理處調研員)

(責編:吳兆飛、萬鵬)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