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呼喚“術語的革命”

句雲生

2020年05月15日07:5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呼喚“術語的革命”

發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作用,要注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話語體系是思維能力、理論水平、精神風貌的載體,關系到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功能執行和國際影響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打造易於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話語是文化的載體,術語是話語的精華。恩格斯指出,“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術語是理論的核心組成部分,集認知功能、工具功能、預判功能、標准化功能於一身,反映人類社會的認知形象,形成相應的世界圖景,是人們科學認識世界和自身的利器,並決定著一門學科的基本輪廓。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呼喚一場“術語的革命”。

術語的形成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抽象過程,是一個學科邁向科學的起點。人類以經驗為基礎,對社會語言認知現象進行分析、描寫、歸納和分類,將其體系化、范疇化,進而抽象形成關於事物和現象的術語。術語研究在我國由來已久,先秦諸子思想中包含很多深邃的術語學思想。《禮記·大學》曰:“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指明了研究事物是獲取知識的必由之路。荀子和同時代的公孫龍是直接關注術語問題的思想家,他們所著的《荀子》《公孫龍子》多涉術語問題,對“名”的探討有異曲同工之妙。從術語詞典的編纂看,《爾雅》《釋名》等這些具有術語義類匯編和百科詮釋性質的詞典,反映了先民對術語分類的認識和對客觀事物的邏輯分類。按意義相關給術語分類別的辭書編撰方法,也為后世類書的編纂提供了借鑒。唐代以后出現了許多雅書、類書等術語學著作,如《通雅》《通俗編》《藝文類聚》《淵鑒類函》《作文類典》等均有代表性意義。近代以來,我國學術界經歷了成體系的術語引介過程,特別是從日語、英語等語種中借用了諸多術語,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在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許多進步學者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運用馬克思主義進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階級、生產、勞動、解放等馬克思主義核心術語漸成主流。在這一過程中,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逐步形成並發展起來。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高度重視術語的規范與統一。1950年,在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下設立了學術名詞統一工作委員會。到20世紀60年代,審定、公布、出版各學科名詞術語百余種,對新中國科技文化繁榮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和促進作用。新術語隨著時代進步不斷涌現,隨著社會發展獲得新的發展,記錄了社會現代化的生動歷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學者對術語進行了系統化研究,在術語定義、術語多義性、理據性研究、術語標准化、行業話語等領域成果豐碩。一方面,推動術語研究從本體術語向研究術語的認知、交際功能轉變,從稱名原則、術語學學科建設、術語定義、行業術語、術語符號性、核心術語辨析、術語認知、術語實証研究等視角展開探討。另一方面,對中國哲學、社會學、民族學、心理學、民俗學、歷史學、符號學、語言學等多學科的綜合研究方法進行系統概括、總結和梳理,借鑒了各學科理論與方法,形成了獨特的方法論體系,這對中國的學術研究、詞典編撰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已審定發布了70多種學科術語,涵蓋基礎科學、工程技術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及交叉學科等各個領域。

同時也要看到,現階段我國術語學研究還存在多方面的問題。例如,缺少對古術語詞典及現代行業詞典的系統研究﹔對術語學理論的一些重要問題,如術語系統建模、術語的聯想研究、術語的話語分析等不夠深入﹔當前的研究偏重概念分析,較少涉及實証方法和實驗數據的使用﹔術語學的一些前沿研究,如概念隱喻理論、聯想實驗理論、類義建模理論等認知語言學理論都與漢語術語結合不充分﹔高校術語課程設置、人才培養和交流平台建設等方面仍顯不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隻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在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新知識、新概念不斷涌現,隻有善於捕捉其新特點,概括其新規律,才能發展出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術語學,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奠定基礎。為此,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著力補齊研究范式、學科建制等方面的短板。完善術語學研究的學科布局,集中力量建設跨學科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整合哲學、神經科學、心理學、語言學、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學術力量,開展系統化教學和研究,逐步建設術語研究一體化的跨學科平台,以充分挖掘自身優勢,努力推出原創性成果。有組織地推介中國學者的優秀成果,在一些特色領域掌握學術話語權,需要更多學術陣地,而目前我國隻有《中國科技術語》和《辭書研究》是專門針對術語學、詞典學研究的刊物,需要加強支持力度,打造有國際影響的中國術語平台。

二是綜合運用古今中外各種資源助力術語學創新發展。應收集、整理和研究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詞匯和核心術語,理清來源,確定含義,規范內容,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研究提供有益借鑒。術語學界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致力於挖掘古漢語文化思想資源,梳理中國術語學的形成與發展脈絡,揭示其各個發展階段脈絡及分期特點、研究方法與突出成就,大力推進術語研究的本土化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做好中華傳統思想文化術語的外譯工作,為國際術語研究貢獻中國智慧。

(作者:句雲生,系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講師)

(責編:吳兆飛、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