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維護人類生命安全與共同利益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2020年05月12日07:5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維護人類生命安全與共同利益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也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強調:“當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國際社會最需要的是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斗爭。中方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願向其他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為世界經濟穩定作出貢獻。”在這場應對全人類共同敵人的斗爭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從理念向實踐推進,也促使我們深刻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成為全球治理觀念的重大意義。

1

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提出了“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這一命題。他描述這一進程為:“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於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毫無疑問,這一歷史預言在今天已經成為現實。21世紀以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已成為世界發展趨勢。在大勢所趨的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人類利益緊密相連、相互依賴,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等構成的世界裡,各國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提醒我們,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我們需要凝聚全球力量。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然而,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危機陰雲不散,發展鴻溝日益突出,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陰魂不散,恐怖主義、難民危機、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等全球性問題日益凸顯,部分國家政治孤立主義、民粹主義泛濫,使得人類面臨的挑戰與風險日益增多。如何攜手各國共同面對和解決當今時代面臨的各種全球問題,捍衛全球性共同利益和人類整體安全,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這一重大命題的關鍵所在。

要回答以上問題,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憑借一己之力獨自承擔。不同社會形態、不同歷史發展道路、不同文明進程、不同政治制度的各國隻有堅持共建共享,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才能實現利益的共享、共贏。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等都與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相逆。人類命運共同體建立在人類共同利益基礎之上,符合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歷史大勢,在國際利益格局緊密相連、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發生新的調整的時代背景之下,適時而又有效地回應了當代世界持續繁榮發展的要求,是在對歷史與現實的反思中探尋的實現全球治理的重要路徑。

2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聲明》中指出:“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深刻表明全球的緊密聯系及脆弱性”。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認識到共同安全的必要性,國際合作成為國際社會的優先選擇。在我們黨積極推動下,全世界110多個國家240多個重要政黨和政黨國際組織聯合發出呼吁,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世界主要政黨首次就國際抗疫合作發出共同聲音,成為世界政黨交往史上一件大事。大家普遍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抗疫斗爭取得顯著成效的根本原因。中國的巨大努力、犧牲和貢獻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作為大國大黨的使命擔當。中國共產黨所倡導和推動的抗疫國際合作是打贏全球抗疫阻擊戰的正確方向。在這場疫情中,中國真誠開展國際合作和互助,分享寶貴經驗,提供無私援助,為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貢獻中國力量,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承擔國際責任、共同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的大國擔當,彰顯、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而秉承這一理念展現的國際合作精神與團結協作觀念也為國際社會樹立了典范。

在世界多極化背景下,國際社會相互依存、共同發展,這意味著當今國際合作是超越意識形態分歧的更廣泛的配合與協作。當今國際合作需要的是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新路,需要的是一種拋棄偏見、求同存異、凝聚共識、包容發展的合作觀,尤為重要的是,各國在追求本國利益時,要兼顧他國的合理關切。而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建立的正是平等、公正、合理的國際交往准則。縱觀近代以來的歷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從《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的平等和主權原則,到日內瓦公約確立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從聯合國憲章明確的四大宗旨和七項原則,到萬隆會議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國際關系演變積累了一系列公認的原則。這些原則應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遵循。在這場匯聚全球資源和力量的國際抗疫合作中,我們已經看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3

人類文明由世界各民族共同創造,各種不同文明都以各自的獨特方式為人類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人類歷史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融合的宏偉畫卷,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向善的道德觀、義利合一的利益觀,以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合共生、海納百川等理念,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基因,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智慧源泉。今天,這些優秀思想也已超越國界,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各個民族有著各自不同的歷史發展進程,盡管各國文明發展程度不同,但愛好和平、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在這一基點上,在交流互鑒的過程中,不同文明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實現民心相通,必將形成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在於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在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以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參與。在這場全球抗疫的共同行動中,中國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和幫助,“武漢,加油”的口號在世界各國響起,《讓世界充滿愛》《茉莉花》《我愛你中國》等中國旋律在意大利總統府奎裡納萊宮奏響﹔拉丁美洲一些國家的孩子們紛紛拿起畫筆,描繪出他們對中國的支持和鼓勵﹔“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同氣連枝,共盼春來”“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等話語,與援助物資一道傳達著文明交流互鑒下的民心相通。在全球面臨嚴峻疫情的艱難時刻,中國毫不猶豫投入抗疫國際合作,始終堅持透明公開、無私地與世界共享先進科技成果,向多個有需要的國家派出醫療專家隊伍、捐贈醫療物資,為攜手抗疫、共克時艱積極貢獻力量﹔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向所有國家開放﹔加大向國際市場供應原料藥、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資等產品,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為全球抗疫注入積極的正能量。這些不僅傳達著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的堅定信念,同樣也是推動文明文化交流互鑒的生動實踐。

長久以來,中國人民為世界發展貢獻了非凡的中國智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開辟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新途徑,為世界各國人民擺脫貧窮與動蕩、追求和平與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一帶一路”倡議、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共商共建共享、“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觀等展現出古老中華文明的智慧與當代中國的責任與擔當,宣示了中國願與世界共同發展的開放胸襟。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將“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列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方略之一。在這場各國命運相連、應對全球性疾病的抗爭中,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全球治理觀念的重要意義更加深入人心。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楊艷秋)

(責編:吳兆飛、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