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精心呵護青山綠水、碧海藍天這個最大本錢

求是雜志社、海南省委宣傳部聯合調研組

2020年02月16日14:59    來源:求是

藍天碧水的海南,擁有我國連片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熱帶雨林,貢獻了相當於我國陸地面積1/4的廣闊海域,是我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從高空俯瞰,海南島猶如嵌入浩瀚汪洋中的一塊翡翠,在藍與綠的交融互動中熠熠生輝。

“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力度謀劃和推進改革開放,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經濟特區、國際旅游島的優勢,真抓實干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對海南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海南干部群眾奮力投身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譜寫美麗中國的海南篇章。近年來,海南大氣、水體和近海海域等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指數、公眾滿意程度、綠色發展指數在全國名列前茅﹔旅游業、互聯網產業、醫療健康產業等12個重點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七成左右。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海南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產恢復,決心把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減小到最低程度。全省各部門各市縣找漏洞、補短板,努力把每項工作每個環節抓實抓細,堅決落實好“防輸入、防擴散、防輸出”和“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要求,毫不懈怠地繼續與疫情作斗爭,奮力奪取抗擊疫情戰役的全面勝利。為了應對疫情的沖擊,及時出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和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的措施,力保條件允許的企業第一時間開工生產﹔鼓勵企業發展網絡消費,擴大健康類消費,千方百計穩定居民消費﹔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在推動2019年12個先導性項目落地見效的同時,進一步研究謀劃2020年先導性項目,繼續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增強信心、樹立形象、形成示范,努力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海南人民正全力奮戰、攻堅克難,在抓好疫情防控中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努力把自己的獨特優勢轉化為發展的強大動力。

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最大的本錢

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是一筆既買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破壞了就很難恢復。

——習近平

海南生態之美自古就為文人雅士所稱道。蘇東坡的“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丘浚的“夜盥銀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雲煙”、楊維楨的“綠衣歌舞不動塵,海仙騎魚波裊裊”,無不描繪出海南宛如仙境的美麗景象。從資源稟賦來看,海南堪稱大自然的“寵兒”:長夏無冬、溫暖濕潤的氣候,物種豐富的熱帶雨林,灘潭相間的江河湖海,綿延1944公裡的海岸線……海南得天獨厚的熱帶島嶼資源環境,不但全國獨有,在國際上也十分稀缺。

同時,海島生態系統存在內在不穩定性,對外界干擾比較敏感,一旦受損就難以復原。海南在推動經濟建設中,環境承載力也面臨嚴峻考驗。尤其是2017年12月,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海南省委、省政府反饋督察意見,給海南生態環境保護敲響了警鐘。這表明,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盡管取得積極進展,但與黨中央要求相比,與生態省、國際旅游島定位和人民群眾期盼相比,仍有差距。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3204萬畝的蔥郁森林、200萬平方公裡的浩瀚海洋、富含負氧離子的清新空氣……這些是海南最寶貴的財富。保護大自然賜予海南的這個生態大寶庫,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對於海南來講,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發展的核心優勢,其他的優勢和特點,都是從中拓展而來的﹔青山綠水、碧海藍天也是發展的最大本錢,失去這一本錢就可能失去所有。精心呵護這個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是黨中央交給海南干部群眾的政治責任。

2018年,中央賦予了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使命和著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三區一中心”)的新戰略定位。2019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提出:通過試驗區建設,確保海南省生態環境質量隻能更好、不能變差,人民群眾對優良生態環境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到2035年,海南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居於世界領先水平,成為展示美麗中國建設的靚麗名片。

面對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海南必須把保護好生態環境作為建設發展的首要前提,補足生態保護欠賬,努力建設生態環境世界領先的自由貿易港,讓生態環境優勢真正轉化為發展優勢。

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著力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當個表率,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習近平

碧海藍天皆風景,山海相依綠意濃。天鵝絨般的墨藍中散落著宛若珍珠的島嶼、海礁,五指山、鸚哥嶺、霸王嶺林木蒼翠、白雲繚繞……浩瀚南海與熱帶雨林形成了動人的藍綠互補景象。山海互動,藍綠相連,是海南的生態特色。

盡管熱帶島嶼的特殊性使得海南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但沙漠、荒地,甚至污染都曾一度制約海南的發展。以天然林為例,1958年后,海南相繼建立16個森工採伐企業,到1979年,天然林面積從1800萬畝銳減至570萬畝,導致水土流失加劇、生態平衡失調。增綠,能涵養好海南綠“肺”﹔護藍,可守護海南最誘人的風景。“增綠”、“護藍”是海南人民必須扛起的責任擔當。

海南島西部的昌江棋子灣畔,生長著幾十公裡長的木麻黃防風林。炎炎酷暑,海風輕撫這片蒼翠,藍與綠交織間透出絲絲清涼。2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白茫茫的濱海沙漠,風沙肆虐時,周邊百姓不堪其苦。“沙漠不見綠,我不甘心”,村民陶鳳交這句朴實的話一直流傳了下來。陶鳳交是當地有名的“巾幗英雄”,正是她帶領的“植樹娘子軍”為棋子灣的沙漠披上了綠裝。自1992年開始,她們肩扛手挑、腳踏燙沙,吃盡苦頭,親手種下338萬株、1.88萬畝的木麻黃樹。這道“綠色長城”僅是海南“增綠”的一個縮影。自2011年以來,海南持續開展“綠化寶島大行動”,森林覆蓋率從60.2%提高至62.1%,全省累計完成造林綠化近200萬畝,各市縣城區綠地率達到35%以上,道路綠化達標率達到95%以上。

“護藍”亦在進行時。瀕臨北部灣的儋州峨蔓鎮上下浦村潟湖生態修復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紅樹林補種面積達40多畝。此前,這裡建有大面積非法養殖場,造成附近水域污染嚴重、生態退化。如今,通過退漁還海、垃圾清理、步道修繕、濕地修復、紅樹種植,這片佔地約71公頃的潟湖正逐漸恢復其水清岸綠、白鷺翩飛的原貌。2015年以來,海南對全島1944公裡海岸線進行專項整治,清理整治海水養殖污染、建設項目陸源污染,收回岸線土地8765畝。2016年,出台《海南經濟特區海岸帶保護與開發管理實施細則》,實行海岸帶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等一系列長效機制,為全島海岸線上了一道“緊箍咒”。針對海岸帶、潟湖、濕地等問題突出區域及紅樹林、珊瑚礁等重要生態保護區,海南認真開展生態修復。

特別是,為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海南加大整治力度,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2017年,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狠批海南一些市縣房地產行業對當地生態的破壞,“房地產企業指到哪兒,政府規劃跟到哪兒,鼓了錢袋,毀了生態”。痛定思痛,海南加快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化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重點開展違法用地、違法建筑治理﹔推進“綠盾”專項行動,整理建立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整改銷號台賬清單問題320個,截至2019年9月12日,已完成整改261個。2019年4月,海南省委、省政府通報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移交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問責情況,對17個責任單位、135名責任人員嚴肅問責,其中廳級干部30人,處級干部56人,科級干部49人。問責力度之大、公布案例之細,無不彰顯海南守護最大本錢的態度和決心。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建設生態文明重在建章立制,構筑法治屏障。近年來,海南先后出台了《海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海南省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准規定》等眾多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法規,涉及環保、污染防治、重要領域環境治理等多個方面,初步形成了以《環境保護法》為核心,以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為補充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同時,海南絕不讓法規制度成為“沒有牙齒的老虎”。據統計,2019年,海南共下達環境行政處罰決定695件,處罰金額約1.39億元,處罰金額連續三年破億。

實踐証明,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多與體制機制有關。當前,海南正穩步推進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環境保護督察等改革事項。推動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強化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島長制、灣長制、林長制﹔率先推進排污許可改革試點﹔推進北部灣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與廣東、廣西生態環境部門制定實施北部灣監測信息和污染源信息共享等方案……“增綠”、“護藍”的合力明顯增強,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得到提升。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習近平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蒂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加快推進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這是發展理念的一場深刻變革。

“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發展與保護的辯証統一關系。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是實現發展和保護並舉的根本之策。海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調結構、優布局、強產業,不斷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

2018年起,海南實施新的市縣發展綜合考核評價辦法,在取消全省19個市縣中12個市縣的GDP、固定資產投資考核的同時,把生態環境保護列為負面扣分和一票否決事項。

“任何影響生態環境的項目,即使稅收再多也堅決不上”,“以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最好的資源讓廣大人民共享”,“加快形成綠色產業體系”,“永久停止中部生態核心區開發新建外銷房地產項目”,“探索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海南堅持發展與保護並舉,以一條條硬措施回應群眾關切,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發展經濟,用發展經濟的成果反哺生態保護。一方面,海南加強海岸帶綜合保護和開發,在東部形成以觀光、度假為主的旅游海岸,在西部集約發展海洋經濟﹔另一方面,依托獨特的山地資源、濱海資源,以陵水、保亭、樂東等為代表的瓊南7市縣將生態保護與生態觀光有機結合,“點、線、面”全面推進全域旅游建設,形成“山海互動,藍綠互補”旅游圈,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海南特色路徑。

魚逐水草而居,鳥擇良木而棲——這句話在澄邁縣的海南生態軟件園得到了生動詮釋,這裡的綠色產業體系正在健全打造。不同於國內大部分高樓林立的產業園區,該園區以一灣碧水、草木豐茂的花園式辦公環境,吸引了來自國內外4800多家人工智能、互聯網、軟件開發、游戲等領域的低碳企業,以其獨有的“生態智慧”激活海南百億綠色產值。2019年,該園區全年稅收25.62億元,同比增長26.38%。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抓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機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12個重點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發展﹔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聚焦培育綠色生態產業新引擎,加快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積極推動生態農業產品增值和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進重點領域節能減排,淘汰小火電等落后產能﹔建立跨區域、跨市縣投資機制,推動城鎮間生產分工、產業整合、園區共建。目前,符合綠色低碳環保要求的12個重點產業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以旅游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綠色產業體系正在逐步形成。2019年,海南接待游客總人數同比增長9.0%,入境游客增長13.6%,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11.3%。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一些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壓力,海南從政策支持、優化服務等方面積極採取措施。2月5日,《海南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八條措施》印發,從穩定企業用工、降低運營成本、減輕稅費負擔、強化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具體扶持措施,重點支持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的中小企業,堅定企業發展信心。2月9日,《海南省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幫助企業復工復產七條措施》出台,在加強疫情防控和安全的前提下,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確保重點項目按節點完工。針對疫情防控給旅游業帶來的影響,海南從實施援企穩崗等六方面出台具體措施,努力促進旅游業健康有序發展。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習近平

2017年9月,海南省委七屆二次全會通過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決定》,推動全省轉變發展理念、轉換發展動力、轉型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踐証明,隻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讓百姓共享生態福祉,才能形成治標更治本的系統治理思維,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

豐沛的降水,給瓊島大地留下3526條縱橫交錯的河流,其中流域面積50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有197條,這些河流正是海南島的“生命之源”。萬泉河,被譽為海南的“母親河”,發源於五指山,從瓊海匯入南海。過去,一個晚上幾公裡長的河段便有十幾個非法採砂團伙同時作業,對河岸植被造成毀滅性影響,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堆積河岸,“母親河”變得臟、亂、臭。2015年,海南啟動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動,拉開水環境綜合整治序幕。如今,瓊海市嘉積鎮溫泉村60多歲村民何君濃兒時記憶中“清又清”的萬泉河水又回來了——登上村外的白石嶺,眺望四方,天藍、水清,蜿蜒的萬泉河如同一條潤澤的翡翠項鏈,裝點著嘉積小鎮。“景色美,環境好,生活在這兒很幸福。”何君濃老人笑著說。目前,海南城鎮內河(湖)89個重點治理水體達標率78.5%,住建部、生態環境部重點監控的29個城鎮內河湖黑臭水體已全部消除黑臭現象。

為了治理城市病,2018年至2020年,海南在全省開展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逐步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海南以農村垃圾收集、污水治理為主攻方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到2020年村庄垃圾收集點將覆蓋100%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100%自然村……隨著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每一位游客和居民,將更加充分享受到海南的陽光沙灘、椰風海韻、藍天白雲。

一半森林一半城,一山綠景一山金。2016年以來,海南實施“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工程,將文明生態村建設與“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工程有機結合,大力發展鄉村民宿、共享農庄、農家樂、採摘游等農旅融合業態,從綠水青山中釋放生態紅利,實現綠富同興,為最廣大農民民生改善奠定經濟基礎。

農村新建住房高度不超過椰子樹、全省范圍大力推廣環保可降解包裝物,生態文明教育融入社區規范、村規民約、景區守則……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逐漸融入海南人民的生活,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逐步深入人心。廣大干部群眾的生態自覺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持久動力源。海南通過全社會有組織的生態文明教育和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提高公眾的生態文明意識,努力在全省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生態文明建設合力,逐步建立全民共建生態文明的行動體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海南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建立“五級書記齊抓防控”指揮體系,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暢通農產品運銷渠道,保障“菜籃子”、“米袋子”供足價穩。同時,加強公共衛生管理,做好人居環境整治。

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

海南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先行一步,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

——習近平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新時代、新使命,海南在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基礎上,加快建設生態文明試驗區,爭創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對標國際生態環境質量標杆地區,努力打造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樣板區。與國際生態一流地區的生態環境相比,海南仍有一定差距。以PM2.5為例,2019年海南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7.3%,PM2.5濃度值從2018年的1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16微克/立方米。而全球空氣最優的美國懷俄明州的辛克萊,PM2.5年均濃度僅為1.6微克/立方米。對標世界領先水平,海南干部群眾認識到:海南生態環境質量良好,不能等同於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做得好﹔要想在生態環境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兩個方面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必須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下功夫。針對跨區污染、海水養殖、檳榔熏烤污染等突出問題,在大氣、水、土壤、海洋等環境質量及能源、水資源、土地使用效率等方面,海南要盡快健全生態環境資源監管體系,著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著力構建起以鞏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為重點、與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定位相適應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海南持續鞏固保持優良生態環境質量、努力向國際生態環境質量標杆地區看齊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省域“多規合一”改革,努力建設陸海統籌保護發展實踐區。一塊地既是林地,又是耕地,還是建設用地,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以前,海南相關部門做規劃各自為政,互不通信息,導致不同規劃相互打架,並影響行政審批效率。2015年,海南在全國率先啟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把全省作為一個整體統一規劃,協調解決重疊圖斑72.1萬塊共計面積1587平方公裡,將海南省陸域面積的33.5%、近岸海域面積的35.1%劃在生態保護紅線內。2019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海南將規劃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確定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12個先導性項目之一,成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設立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在自然保護地建設和珍稀瀕危物種保護上完善規劃、加強科研、加大投入,為野生動植物創造良好棲息環境。同時,不斷探索現代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監管體制,以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確保生態環境隻能更好不能變差。

海南坡鹿是特產於海南島的熱帶珍稀鹿種,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年來,海南以坡鹿生境改造、人工馴化繁育等多種方式來對坡鹿進行保護,海南坡鹿由20世紀的瀕臨滅絕,到現在數量逐漸增多、種群逐漸穩定,成為海南綠色生態的一張名片。圖為海南大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坡鹿群落。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攝

增強自我造血功能和發展能力,努力建設生態價值實現機制試驗區。要實現綠水青山的價值,必須讓生態產品變為“活資金”,為農民找到致富路。海南探索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結合農村“三權分置”創新產權模式,推動將集體土地林地資源等折算轉變為企業、合作社的股權,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讓農民長期分享產權收益。通過建設生態循環農業示范省,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構建以觀光旅游為基礎、休閑度假為重點、文體旅游和健康旅游為特色的生態旅游產業體系,海南努力讓“葉子變票子、水流變資金流”。通過實施商標富農工程,瓊中綠橙、三亞芒果、海南文昌雞、萬寧檳榔等地理標志品牌均帶動行業產值成倍增長,越來越多的農業相關企業將獨特生態價值轉變為知識產權,為農產品增值。

推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努力建設清潔能源優先發展示范區。“取之有度,用之有節”,是生態文明的真諦。海南不斷加強制度創新,倡導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2019年2月,海南出台《海南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列入禁止名錄的塑料制品。2019年3月,海南印發實施《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明確到2030年,全島私人領域新增和更換新能源汽車佔比100%,全省全面禁售“燃油車”。同時,海南以“電源清潔化、電網智能化”為目標,加快電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提高辦電效率和服務質量,計劃用三年左右時間實現抄表到戶,降低居民用電價格。全面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產業發展,推動現有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型轉變,從根上加快推進綠色產業發展。海南正不斷夯實清潔能源優先發展示范區建設基礎,做到綠色發展讓人民放心,綠色生活讓老百姓舒心,讓生態文明意識真正落戶安家,以“心中有綠”推動“大地增綠”。

風從海上來,潮起海之南。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終將被戰勝,一手抓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一手抓海南改革發展不停步,就一定能使海南乘著建設自由貿易港的浩蕩東風,譜寫出更加美麗的新篇章。

(責編:喬業瓊、閆妍)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