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到:

國際格局演變中的世界大變局

於沛

2020年01月03日08:0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國際格局演變中的世界大變局

  世界大變局,是世界性的大發展、大調整、大轉折等歷史合力的產物。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今日世界的經濟版圖已經發生了深層次的變化﹔國際力量的對比發生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新科技革命正在加快重塑世界﹔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呈現出新的態勢。

  這一切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以來世界歷史矛盾運動的結果,這首先可從國際格局的歷史演變中看出來。國際格局的演變,與世界大變局密切相關﹔國際格局發生的重大改變,往往是新的世界大變局到來的前兆或先導。

  17世紀歐洲“三十年戰爭”結束后,交戰國在1648年締結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形成“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開創了近代國際關系的先河。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打破了歐洲均勢的局面。法國戰敗后在1814—1815年形成了維也納體系,這是一個由少數大國決定世界命運的強權政治的體系。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戰勝國為分贓和維護既得利益而構建的國際體系。二戰結束后形成了雅爾塔體系,它雖然維持了戰后基本穩定的世界格局,但卻充斥著大國稱霸、大國支配小國、強國支配弱國的霸權主義。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的“冷戰”,導致了兩極格局的形成。冷戰結束后,美國謀求“單極世界”的目標及全球戰略在世界受阻,其霸權地位難以為繼,所謂“后冷戰時代”悄然而去。與此同時,世界權力始終由少數大國主導、西方國家決定世界命運的國際格局,正為今天走向多極的時代所摒棄,這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經濟力量的對比,是構成國際格局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大變局”的基礎。近年來,中國、印度、俄羅斯、拉美地區和南非等新興經濟體形成,它們的經濟總量及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逐年上升,其中尤以中國最為突出。今天,經濟全球化的推動力量已經不再完全由西方所主導,中國正在成為新型國際關系的推動者和引領者,在世界產生廣泛影響。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我們要順應歷史潮流,把握歷史機遇,從歷史中汲取智慧,滿懷信心地從歷史走向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作者:於沛,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責編:吳兆飛、萬鵬)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