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走向復興,“中國之治”啟新程

——就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專家一席談

宮玉聰  佟欣雨

2019年11月14日09:28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走向復興,“中國之治”啟新程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李忠杰

制度是實現“中國之治”的基礎和前提,治理是實現“中國之治”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條件。

再好的制度設計,不能落地就是花瓶擺設﹔再好的治理體系,沒有效果就是空中樓閣。任何制度的長短優劣,歸根結底都要看治理的效果。我們要更加注意從國家和社會的治理效果來衡量、改進和完善我們的制度。

原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 顏曉峰

前進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復雜問題和深層次矛盾,會遇到來自不同方面的風險和不同方向的“台風”。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應對越來越復雜的風險考驗的治本之策,是戰勝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的“定海神針”。

中國之治:風景這邊獨好

記者:“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命題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以來,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和完善過程?

李忠杰: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充分認識到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不斷加強制度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制度建設邁開新步伐,主要特點是進一步強調制度的系統性、整體性、完整性、規范性。制度好不好、實行得怎麼樣,關鍵要看治理的效果。因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並首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命題。這體現了我們不僅重視制度,而且更加重視治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為我們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確了時間表、路線圖。

顏曉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開創性意義,就在於以全會決定為基本綱領,開啟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系統實踐,開啟了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的嶄新篇章,開啟了世界社會主義自我完善、自我更新,持續進步、不斷創新的時代步伐。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裡程碑意義,就在於以全會決定為基本標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進入新的自覺、新的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達到新的境界、新的高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確立了基本軌道、貫通主線。

記者:當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為什麼在這個時間節點,用一次中央全會專門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

李忠杰:首先,這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任務。加強制度建設是我們的目標,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們的新目標。對這一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是實現現代化的重要保証。其次,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個由淺至深、不斷推進的過程,最終還是要固化到制度上、落實到治理上。隻有這樣,改革才能取得完全的成功。

顏曉峰:中國與世界關系的變化,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最大變局。中國在從大到強、從富到強的發展過程中,外部環境更趨復雜,世界大變局既帶來重大戰略機遇,也帶來嚴峻風險挑戰。面對來自外部力量的戰略遏制和打壓,面對世界范圍內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競爭較量,黨和國家進行的偉大斗爭是長期的。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應對越來越復雜的風險考驗的治本之策,是戰勝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的“定海神針”。

記者: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國家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奇跡”與“中國之治”之間有什麼關系?

李忠杰:新中國成立以來,每一個階段都創造了奇跡:新中國成立初期,在黨的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跡﹔改革開放后,我國走上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步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造了連續的、長期的、全面的、普遍的奇跡,令世界震驚。可以說,中國制度促成了“中國之治”。但僅有制度還不夠,還需要依靠治理。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例,通過市場的規律來配置資源,客觀上也是一種治理方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把人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實現了經濟飛速發展。因此,制度是實現“中國之治”的基礎和前提,治理是實現“中國之治”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條件。

保持清醒,也是一種自信

記者: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概括為13個方面。我們為什麼具有這些優勢?對此應怎樣看待?

李忠杰: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展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探索總結出來的,經歷了長期的選擇、改革、發展、完善過程。對於這些優勢,我們應當辯証看待。首先要肯定優勢,增強自信,堅持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不動搖。當然,制度自信不是自我滿足,也不是裹足不前,更重要的是繼續鞏固和完善。

記者: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過程中,可能面臨哪些矛盾問題?如何解決?

李忠杰:我們既要對我國依靠制度優勢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充滿自信,又要對目前一些制度機制還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有清醒認識。例如國家機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陣痛、短期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問題亟待解決。長遠來看,我們的制度和治理體系在世界上要站得住腳,要經得住考驗,要被絕大多數人所公認,各方面挑戰還很多,要繼續努力。我們應揚長避短,通過改革消除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使我們的制度和體系更加完善,更具優勢。

記者:會議提出,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確保人民軍隊忠實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如何看待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在治理體系中的地位?

顏曉峰: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保証,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全局。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是全黨全軍的重大戰略任務,是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中之重、基中之基。

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支撐。隻有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制度優勢,才能有力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這也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顯著優勢。

治理效能,方顯制度優勢

記者: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把思想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把行動落實到全會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是當前全黨面臨的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戰略任務。那麼,如何把總目標中的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李忠杰:再好的制度設計,不能落地就是花瓶擺設﹔再好的治理體系,沒有效果就是空中樓閣。任何制度的長短優劣,歸根結底都要看治理的效果。今后,我們要更加注意從國家和社會的治理效果來衡量、改進和完善我們的制度。治理效果的好壞,根本上取決於制度是否科學和完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已經認識到並始終強調,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個認識來之不易,切不可在強調國家治理的同時忽略了最重要、最基礎的制度建設。

如同現代化本身一樣,國家治理現代化也是一個過程,需要我們持續不斷地努力,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構建新的法律法規,還要使國家治理者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制度治理國家,把各方面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國家的效能。

顏曉峰:在完成這一重大戰略任務的前進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復雜問題和深層次矛盾,會遇到來自不同方面的風險和不同方向的“台風”。這就需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掌舵領航,帶領中國號巨輪向著光明彼岸破浪前行。制度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高不會自動實現,還需越過一道道險灘,闖過一層層難關。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在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也必將帶領人民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記者:在推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過程中,如何跟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步伐,將制度優勢轉化為軍隊戰斗力?

顏曉峰:把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更好轉化為戰斗力,根本的還是把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貫徹到軍隊建設各領域全過程。要更加牢固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在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指導地位,充分發揮這一科學理論的實踐威力。要在軍隊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更加注重將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統一起來,作為各項軍事實踐的一個基本遵循。各個層級的制度建設和執行,都要落實到提高軍事治理水平、提高戰斗力上﹔提高軍事治理水平、提高戰斗力,都要從制度完善和機制運行上找症結、下功夫。要認真研究和解決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之間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矛盾問題,克服兩者之間過渡轉化的障礙,讓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的巨大優勢,真正轉化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的強大動能。

(責編:常雪梅、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