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從時代視野再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意義

市場監管總局中國質量報刊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學習小組

2019年11月07日19:10    來源:中國質量報

原標題:從時代視野再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意義

序言

飽經滄桑、古老而又年輕的中國,在黨的十八大以來,迎來了自己新的偉大時代,創造了自己新的偉大理論。黨的十九大宣布,中國邁進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的十九大確立,黨的指導思想發展出了新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新的偉大時代,是開啟偉大復興新征程的這樣一個新時代:盡管中國仍舊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舊屬於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性質和地位沒有變,但我國正邁向新的奮斗目標,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從未有過的這種新局面,亟需有與時俱進的新科學理論進行指導。

新的偉大理論,是指導和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得以實現的這樣一個新理論:它科學系統回答了“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怎樣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兩個宏大課題。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聚焦新的時代命題,凝結新的思想精華,總結開創性獨創性的實踐經驗,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証等方面的基本問題,並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等各方面做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為我們聚合磅礡之力走好自己的路,提供了更具實踐廣度、理論深度、歷史厚度的思想理論支撐。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理論,偉大時代孕育偉大理論。偉大理論指引偉大時代,偉大理論推動偉大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已經在偉大復興時代應運而生、孕育而長,它已經並必將在中國人民向著目標奮進的偉大實踐中,發揮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成為與時俱進的科學指南。

一、縱覽國內國際發展脈絡,確立新時代中國歷史方位

馬克思說:“問題是時代的口號”。一個先進的政黨,總是善於傾聽時代的聲音,解決時代提出的問題。“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成了我們的“重大時代課題”,也是當代共產黨人面對的“時代之問”。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秉承讓無數先烈為之奮斗的初心、無數民眾為之感動的使命,在回答“時代之問”中形成了“時代之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時代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時代”是一個時間范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指的是我國完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部戰略任務的時代,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時代,從而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時代。

這裡有三個范疇,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二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三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戰略任務”,這三個范疇是相互聯系的。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因為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經歷了內憂外患、山河破碎的民族苦難,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前赴后繼的奮勇抗爭。而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要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要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為此,中國人民就要進行兩場偉大的革命,一場是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一場是生產力革命。“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心任務就是中國人民偉大的生產力革命。中國能否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關系到中華民族能否實現偉大復興。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而我們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提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因此,中國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之日,就是我們完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部戰略任務之時,亦即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之期。而我們所強調的“新時代”,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部戰略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

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基點,縱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來龍去脈,我們清楚地看到其深厚的內在邏輯、歷史必然與現實呼喚,既勾勒出中華民族救亡求索與科學社會主義道路指引的歷史際會,又折射出中華民族富強征程與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接力前行,同時還盡顯中華民族復興新時代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互生共融。

2.新時代需要新思想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新的偉大時代,必然催生治國理政新思想。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力量源泉,並奮力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征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面臨的國內外形勢環境發展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都前所未有。在新的歷史性“趕考”中,體現外部憂患的“修昔底德陷阱”、內部挑戰的“中等收入陷阱”、政府與群眾關系的“塔西佗陷阱”時刻考驗著我們黨的執政智慧和能力。面對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砥礪奮進,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証等基本問題。這些新的思維、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匯聚成新的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

3.新思想引領新時代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為實現這一偉大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革命和斗爭,終於建立了新中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了新的長征,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正是中華民族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一洗中華民族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歷史恥辱,實現民族復興的行動指南。這就是這一科學思想的偉大貢獻和歷史地位。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復興大業將邁出新步伐。中國也在經歷著從“站起來”“富起來”向“強起來”的偉大進程。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就是推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思想引領新征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告訴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這就決定了所謂的擔當,決不是空洞的口號,需要付出更為艱苦的努力,更腳踏實地的實踐。

二、精心謀篇布局設計,繪就了時代發展的宏偉藍圖

如椽巨筆繪藍圖,指點江山畫卷舒。

進入新時代,站在歷史和時代交叉點上,面對國際國內困難和機遇,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在完成“站起來、富起來”的歷史任務上,再次承擔起了“強起來”的責任使命。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謀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繪就了宏偉藍圖:那就是“兩大布局”: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下簡稱“兩大布局”),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4.“兩大布局”是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航標的路線圖

“兩大布局”堅定地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明確回答了中國共產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斗目標等一系列帶有根本性的問題。無論在近百年的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還是在近半個世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兩大布局”自信地安排了時間節點:第一個節點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個節點是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三個節點是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宏偉藍圖目標更偉大、前景更光明。

順著“兩大布局”的“路線圖”回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路徑脈絡清晰明了,內容日漸厚重:十六大報告提出“三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十七大報告提出“四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三次黨的代表大會,實現了三次躍升。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相繼就“四個全面”進行專題研究部署,都是基於中國“螺旋式上升”發展的現實情況作出的戰略決策,目標越來越豐富、全面,且堅定不移,折射出黨的自我提升過程和高度。

5.“兩大布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任務表

“兩大布局”強調了基本遵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了總任務——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部署了分任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如何在960萬平方公裡廣闊的土地上繪就最新最美的畫卷,那就要進一步明確任務分工、統籌聯動、全面推進。

首先要准確理解消化“兩大布局”各自的總任務、子目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經濟建設是中心,政治建設是保証,文化建設是核心,社會建設是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是目標。“四個全面”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奮斗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是保証。而且“兩大布局”中的每一項布局,既有宏觀的綜合戰略考量,又有微觀的措施要求跟進,否則,“兩大布局”就失去了支撐抓手。

其次要整體把握“兩大布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聯系。“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著眼於“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全過程,是現階段至未來階段的戰略目標和總體規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著眼於第一個百年目標,是現階段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二者統一於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其中,“五位一體”中的每一“位”都對應著“四個全面”的全要素。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們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因此通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協調推進,帶動“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實現。

6.“兩大布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長征的宣言書

恩格斯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

馬克思主義原理告訴我們,歷史潮流奔騰向前,隻要人民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主人,共產主義理想就一定能夠在不斷改變現存狀況的現實運動中一步一步實現。

“兩大布局”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引下作出的戰略性布局,吸引著想要透過中國找尋未來方向的世界目光,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長征的宣言書。

首先,她坦承現階段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狀,直面中國現實發展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中國實際從戰略高度既設計了全局性的,又部署了階段性的,更安排了可操作的目標任務。她宣言要在堅定共產主義必定實現的基礎上,致力於在解決十幾億人溫飽問題的基礎上,改善中國現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其次,她不斷豐富治國理政內容,宣言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向世界提供“公共產品”。圍繞著統籌推進“兩大布局”,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倡導以打造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為合作目標,鋪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嶄新畫卷,出走了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的“一帶一路”建設新征程,提出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新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強調,實現共產主義是由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的歷史過程,我們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始終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

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樹牢了時代發展的人民中心

沒有一種根基,比扎根於人民更堅實﹔沒有一種力量,比從群眾中汲取更強大。“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2019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向千千萬萬最普通的勞動者致以最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前進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這一論斷,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立場,也闡明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追求。

7.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

在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中,人民常常被比為載舟的水,喻為耕種的地,視為枝葉的根。古語有雲:“夫民者,萬世之本也。”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要以“百姓之心為心”,切身體會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具體實踐中,正因為鮮紅的黨旗上始終銘刻著“人民”二字,我們黨才獲得了深厚的土壤與不竭的動力。

回首來時路,從當年的“最后一塊布做軍裝”,到“最后一碗米做軍糧”﹔從“最后一件棉襖蓋在擔架上”,到“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熱血譜寫出人民對黨的無限忠誠。

江河萬裡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無論多苦多難,人民群眾始終堅定地跟黨走﹔無論時光如何變遷,“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其原因就在於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始終牢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把初心和使命定位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力量源泉,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人民”二字,力重千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中國共產黨必須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克服困難、贏得勝利。”“時刻不忘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是我們勝利前進的不竭力量源泉。”

8.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有了人民的支持和信任,依靠人民的奮斗和拼搏,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習近平同志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隻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這是鏗鏘的誓言,更是堅定的行動。

從“人均鋼鐵產量隻夠打一把鐮刀”“一根螺絲釘都要進口”,到“220多種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曾經跌倒的中國人,體會到了“站起來”的歡欣﹔

從“4萬萬人吃不飽”“憑票供應”,到“掃碼支付”“手機點餐”,曾經貧窮的中國人,感受到了“富起來”的踏實﹔

從“兩彈一星”“神舟飛天”,到“北斗巡天”“嫦娥奔月”,走向復興的中國人,真正擁有了“強起來”的自信﹔

從增長貢獻、貿易貢獻,到減貧貢獻、綠色貢獻,再到發展經驗貢獻、社會治理經驗貢獻,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世界繁榮進步的“發動機”、各國合作共贏的“助推器”。

最偉大的力量源於人民,最實在的成果惠於人民。在一窮二白的一張白紙上,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人民,正在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

“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的變革”,“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這些事實,充分展示了擁有13億多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是戰勝困難的根本保証,是成就事業的強大動力,是走向復興的深厚根基。

9.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新時代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基本理念,為開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征程提供了價值導向。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帶著求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中國共產黨的團結帶領下,佔世界人口1/5的中國人民在現代化道路上闊步前行。人民不僅見証與分享著國家發展的巨大成就,更參與和推動了國家民族的浩蕩前行。

如今,從江南到北國,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山區,從陸地到海洋,“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平安中國”的藍圖徐徐展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系國運。如今,以人民為中心正貫徹於一個個具體而務實的改革舉措、發展方略。深化改革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的發展成果,法治建設回應更多的百姓期盼,正風反腐打造更加清明的政治生態,決戰脫貧攻堅兌現黨對人民的庄嚴承諾……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以增進民生福祉為根本目的,不僅極大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激發出蘊藏於億萬人民之中的創造偉力。

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

四、高舉改革開放旗幟,提供了時代發展的強大動力

1978年5月,《光明日報》刊發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掀起了席卷中國的真理標准大討論,同時,也成為了撬動改革開放的哲學杠杆。

這場討論,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一步深入,既成為改革開放的前奏,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奏,使中國在道路探索上實現了理論創新與實踐檢驗的良性互動。

10.改革開放以來是中華民族發展最快、進步最大、變化最深刻的歷史時期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讓中國這樣一個具有超大國土空間、超長歷史縱深、超大人口規模的大國,在短短40多年間創造出震撼世界的經濟奇跡,創造出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歷史偉業。改革開放鑄就的改革開放精神,推動了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各個領域取得了無與倫比的輝煌業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7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5%,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到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又增長到了90.03萬億元。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生產總值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以上,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中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了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1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旗幟“志不改、道不變”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實踐經驗的基礎之上,確立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等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基本原則。確立了以問題意識破解難題,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統一,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相結合等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強調:“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我們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長期堅持,決不動搖。”這些重要論述,鮮明回答了我們黨在改革開放新的偉大征程上舉什麼旗、走什麼路、朝著什麼目標前進的問題,宣示了我們改什麼、怎麼改必須符合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指明了在改革新征途上的奮斗目標和前進方向。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並在改革新實踐中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改革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作出了一系列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判斷,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任務、戰略部署和實施方略,極大豐富和發展了改革開放精神的思想內涵,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12.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需要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精神

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

首先,改革開放是改變中華民族面貌的不竭動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為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源源不斷地貢獻著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幅度提升,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精神必將成為繼續鼓舞中華民族創造更加燦爛更加輝煌未來的不竭動力。

其次,改革開放精神是改變中國人民面貌的不竭動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的累累碩果正在惠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民,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均得以大幅提升。是改革開放,塑造了新時期新時代中國人民的全新面貌,讓中國人民對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更加堅定、更加自信。

再次,改革開放精神是改變中國共產黨面貌的不竭動力。黨的領導是改革開放成功的根本保証,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不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黨的執政能力、把方向、謀大局、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不斷提升,塑造了中國共產黨新時代的新面貌,成為新時代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脊梁,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實現偉大夢想的主心骨。

改革開放成就中國的今天,也將決定中國的未來。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逆全球化思潮、貿易保護主義暗流涌動,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抬頭,“黑天鵝”“灰犀牛”不時冒頭,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仍然突出。但變革仍然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浩浩蕩蕩的歷史潮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推動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任務更加緊迫,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除了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別無他途。

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深水區,面臨的都是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和難啃的“硬骨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越是環境復雜,我們越是要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五、堅定樹立“四個自信”,確保了時代發展的正確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四個自信”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確保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進方向的內在保障。堅定樹立“四個自信”,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重要意義。

13.“四個自信”,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四個自信”是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偉大成果,是對科學社會主義基本觀點的創新發展,是時代發展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體現。

“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制定大政方針和行動綱領,對黨和人民事業產生重大影響。改革開放以來的7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逐步繪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藍圖,集中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00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六大,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找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這是我黨最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表述。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第一次把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為“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我們黨的代表大會文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的初步表達。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第一次把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並強調“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是我們黨的代表大會文件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最早表述。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第一次向全黨明確提出了堅持“四個自信”的整體戰略要求。

“四個自信”的提出,打破了傳統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思維定式,完善了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理論依據,有力回擊了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去馬克思主義化”等錯誤思潮。“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

14.“四個自信”是確保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進方向的內在保障

信念決定方向。“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要牢記我們黨從成立起就把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而奮斗確定為自己的綱領。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

“四個自信”是我黨對自身稟賦和追求的高度認同與肯定,是對自身奮斗目標的堅定信念,是確保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方向的內在保障。

從時代的角度來看,近代以來,無論是搞革命還是搞建設,生搬硬套別國經驗、別國模式都沒成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不同於“蘇聯模式”,更與“西方模式”有著本質區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不能比擬的巨大成就。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局部開放,再到全方位開放﹔從貧窮落后到解決溫飽再到生活富裕的歷史性跨越。與此同時,我國經濟連續保持年均9%左右的增長速度。“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15.在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

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全黨“擼起袖子加油干”。“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中國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接近民族復興的轉折點”。黨的十九大,為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實現擘畫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從現在到2020年,中國處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使有的西方國家把我國視為對其價值觀和制度模式的挑戰。它們打著“自由”“民主”“人權”的旗號對我國進行思想文化滲透,刻意曲解、抹黑“中國夢”和“中國道路”。面對外部風雲變幻,習近平指出,“我們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形勢的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不移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思想和行動統一,需要全黨在時代的發展中繼續堅持“四個自信”。

從時代的角度看,近些年來,我黨制定的戰略部署,如“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等,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些戰略舉措,通過提升我國經濟實力,有效化解西方國家在意識形態滲透和影響,進一步讓全黨和全國人民把堅定“四個自信”成為自覺。從而保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方向不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最牢固的精神支撐。

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夯實了時代發展的穩定基礎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為什麼要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哪些重大風險、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關系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否能夠取得決勝,是中國共產黨必須攻下來的“臘子口”、必須翻越的“火焰山”。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關鍵少數”下的動員令,更是對全體黨員發出的沖鋒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刻認識和准確把握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和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16.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要努力佔據主動和有利地位

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圖患於將來。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的矛盾風險挑戰的准備。

風險是安全的隱患,防控風險能力是安全的保証。防控重大風險能力不足,本身就會成為國家安全的重大隱患。我們要把提高防控風險能力,放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任務的高度來認識,放在關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否長治久安,我們黨能否長期執政這個高度來認識。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就內含著防控風險的考驗,面臨的“四種危險”就包含著防控風險能力不足的危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如果發生重大風險又扛不住,國家安全就可能面臨重大威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就可能被迫中斷。

17.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要深刻認識和准確把握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

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原因。

當前,我國形勢總體上是好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深刻認識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要求落到實處。

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進入了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在經濟穩中向好、社會總體穩定的同時,各種風險挑戰也不斷顯現。與此同時,國際形勢波譎雲詭,周邊環境復雜敏感,來自外部環境的風險挑戰不斷升級。我們必須要對來自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科技、外部環境、社會、黨的建設等領域的重大風險有清醒認識,才能下好先手棋,掌握工作主動權。

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深刻認識到面臨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才能始終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圖安,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18.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重點是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底線思維,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正是底線思維的集中體現。隻有堅持底線思維,凡事從壞處准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才能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而底線思維的內涵,既包括了守住底線,也包括了“兜底保護”。

比如,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堅守生態底線,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繼續走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老路,同時可以激發活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新模式。又比如,在民生保障工作中,首先要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的民生工作,打牢脫貧基礎、織密民生保障網,才能保証困難群眾一個都不掉隊,最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認知視角上,底線思維與憂患意識一脈相承。“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憂患意識在居安思危、思其所以危、思其終始等認知上,豐富了底線思維的內涵。

歷史証明,要主動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必須牢固樹立憂患意識。缺乏風險意識是最大的風險。中國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就是使命和擔當,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特征。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用“木桶原理”警示全黨既要善於補齊短板,更要注重加固底板﹔提出防控和化解各種重大風險,就是加固底板。他指出,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重點要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

19.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關鍵是要提高風險防控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要堅持“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准拆彈”的基本政策,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准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既要善於補齊短板,更要注重加固底板。

面對嚴峻復雜的風險挑戰,我們必須深入研究風險發展規律,講究斗爭策略,牢牢掌握防范化解風險的戰略主動權。

一是要堅持穩中求進,把穩定大局作為基本遵循。要立足“穩”這個大局,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全方位“穩”字當頭,時刻繃緊防范風險這根弦,更加注重穩住社會面、穩住人心,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二是要建立健全風險研判處理機制,做好統籌協調工作。要定期對風險因素和苗頭進行全面排查、深入研判,把防范風險放在重要位置,作任何決策都要把風險評估作為必經程序,有針對性地制定應對策略。

三是提高對重大風險的敏銳性和鑒別力,做到分類施策。立足於防范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要敏銳把握風險傳染、轉化、聯動規律,把握時效度,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斷決策、一擊即中,從根本上解決風險背后的深層次問題。

四是減存量、控增量、防變量,做到“精准拆彈”。要強化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証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從紛繁復雜的風險矛盾中找到規律。要堅持問題導向,有效化解歷史遺留累積的存量問題,著力管控新形勢下出現的增量問題,堅決遏制各類矛盾問題交叉感染、疊加升級產生的變量問題。

五是要沖鋒在前,堅持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斗爭精神。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需要有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要知難而進,突破利益固化藩籬,逢山開路,遇河架橋,涉“深水區”,啃“硬骨頭”,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敢於斗爭的風骨、氣節、操守、膽魄。要加強斗爭歷練,增強斗爭本領,永葆斗爭精神,以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

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中國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國。雖然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中國建設好新時代,根本要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奮斗﹔但外因是事物發展的重要條件,中國新時代的建設離不開良好的外部環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富含對中國大國外交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判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力開展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大國外交,在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變局的新形勢下,努力創造出了對我國有利的國際環境。

20.新時代遭遇百年未有之變局的復雜國際形勢

當代中國正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不巧的是,這一時期的國際形勢卻趨復雜化,給我們增加了不少困難。當今世界,全球發展深層次矛盾突出,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民粹主義的思潮不斷抬頭,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成為難以跨越的鴻溝。這些問題處理不好,不僅不利於全世界的共同發展,也不利於中國的自身發展。

2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正確應對百年未有之變局提供了科學指南

在世界局勢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背景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解決世界經濟、國際安全、全球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提供了新的方向、新的方案、新的選擇,中國發展理念、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的吸引力顯著增強,中國日益發揮著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的重要作用,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在把握世界發展大勢、應對全球共同挑戰、維護人類共同利益的過程中創立並不斷發展的。

中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增長最快的國家,沒有關起門來搞獨善其身,而是一直強調和全世界的共建共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世界各國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體現了中國的大國責任與擔當,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不僅為中國人民也為世界人民把握世界大勢、應對全球共同挑戰、維護人類共同利益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文章和著述,在世界各國得到廣泛好評,就是因為它提供了這樣一種科學理論。

22.中國理念中國主張中國“便車”打造了覆蓋世界的“朋友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世界舞台上最繁忙的大國元首之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大力開展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致力於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於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致力於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致力於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致力於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促進了世界和平與發展,更推動了中國與世界的合作,我國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場,是全球吸引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這樣亮麗的成績單,得益於中國覆蓋全球並越來越大的“朋友圈”。未來世界會風雲不斷變幻,特別是世界大國關系深度調整、世界經濟增長放緩會不斷引發“黑天鵝”“灰犀牛”出現,這些都會為中國實現偉大復興帶來新的挑戰,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我們對繼續擁有良好的外部環境抱有充分的信心。

結語

時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回答了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建國創業、改革開放基礎上接續發展而又有著鮮明時代特征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回答了怎樣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張藍圖繪到底,擼起袖子加油干,中華兒女一起為偉大中國夢繼續拼搏奮斗。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偉大時代正在繼續展開,偉大理論正在不斷豐富。中華民族前進的步伐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中國人民拼搏奮斗的力量沒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中國人民在這個偉大時代的偉大實踐,必將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發展和創新,更加完善、更加科學、更加擁有旺盛的生命力。

行百裡者半九十,前進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越是接近光輝的頂點,越要倍加謙虛謹慎,越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理論,必將為我們排除一切困難提供科學指南,我們要時刻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奮力前行,繼續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光輝篇章!

(責編:王靜、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