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永遠站在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

——《共產黨宣言》的新時代解讀

辛 鳴

2019年10月16日09:57    來源: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黨綱,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宣言》的問世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宣言》科學洞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綱領,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品格、政治立場、崇高理想和國際主義精神。170多年來,《宣言》深刻影響世界現代文明進程,深刻塑造人類社會發展形態,深刻改變無產階級歷史命運,深刻動員共產黨人奮勇前行。中國共產黨是《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學習《宣言》、運用《宣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干部的必修課和基本功。

一、《宣言》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從“馬克思所處的時代”到“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

《宣言》是由兩個年輕人(1848年初馬克思29歲,恩格斯27歲)用一個多月時間在布魯塞爾一間小小的“白天鵝咖啡館”寫就的,是“天才”和“能手”(恩格斯的自謙)[1]通力合作的結晶。但從大歷史背景看,《宣言》更是由19世紀中葉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歷史舞台這個大時代寫就的,是時代風雲的回聲,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一)社會基礎

始於1760年代英國的工業革命,到1840年代已經在歐洲一些國家取得決定性勝利。西歐社會從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階段跨入大機器工業階段,進入了歷史學上的所謂“機器時代”。社會化大生產在使社會財富急劇增長的同時,也推動社會結構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深刻變革,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開始在西歐社會佔據了統治地位。

這一變革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與進步,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矛盾與危機。生產越來越社會化,生產資料卻越來越為少數私人資本家所佔有。改善技術裝備、擴大生產規模促進了“資本積累”,壓低產業工人工資、削弱生活消費水平導致“貧困積累”,兩者疊加造成了過去時代從未出現過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1825年英國首次爆發危機,隨后每隔十年八年周期性地爆發,1847年經濟危機更是波及了整個歐洲。

產業革命是技術革命更是社會革命,造就了現代資產階級和現代無產階級。從19世紀初英國工人以破壞機器為手段反對工廠主壓迫和剝削的“盧德運動”到1830-1840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走上政治舞台的新興無產階級逐漸從“自在的階級”轉變為“自為的階級”,最初進行的“自發的斗爭”亦逐漸轉變為“自覺的斗爭”。恩格斯在1844年《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寫道:“工人階級處境悲慘的原因不應當到這些小的弊病中去尋找,而應當到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中去尋找。”[2]體現的正是這樣的政治覺醒。資本主義剛剛登上歷史舞台,變革資本主義的歷史任務也隨之進入理論和實踐的視野。

時代的澎湃、實踐的壯闊呼喚並孕育著思想的爆發,《宣言》應運而生。這正是《宣言》所講的:“共產黨人的理論原理,決不是以這個或那個世界改革家所發明或發現的思想、原則為根據的。這些原理不過是現存的階級斗爭、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關系的一般表述。”[3]馬克思恩格斯以深邃的歷史視野穿透歷史的迷霧,以敏銳的哲學思維抓住時代的本質,在深刻洞察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發時代之先聲,領時代之風騷,用對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歷史實踐的科學診斷為當時以及后來更長的“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4]提供了思想指引與行動綱領。

(二)寫作情況

毛澤東講:“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5]無產階級組織起來就要有政黨,政黨就要亮出自己的主義,宣示自己的綱領。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的共產主義者同盟,其前身為正義者同盟,系一個由無產階級化的手工業工人組成的德國政治流亡者秘密組織,1847年在馬克思恩格斯引領下改組改名。在同年11月舉行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上,馬克思恩格斯受委托為其起草一個“准備公布的詳細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從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底歷時一個多月,於1948年2月《宣言》以德文在倫敦出版。《宣言》吸收了恩格斯1847年6月和10月為同盟起草的綱領草案《共產主義信條草案》和《共產主義原理》的基本思想,並按照恩格斯建議,不再採用教義問答形式,而是採用內容連貫、邏輯嚴謹的論述方式,以便“或多或少地敘述歷史”[6],更好地讓“共產黨人向全世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圖”[7]。或許是出於體現文本上的接續和思想上的致敬,《宣言》在1872、1883、1890年德文版的書名是《共產主義宣言》。這也昭示著共產黨和共產主義的本質同一,政黨和主義的高度統一。

(三)文本結構

《宣言》分正文和序言兩個部分。

正文分為四章。第一章《資產者和無產者》,主要闡述階級斗爭理論和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深刻闡明了關於階級社會中階級斗爭的一般原理,闡明了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使命,科學証明了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客觀規律。第二章《無產者和共產黨人》,主要闡述無產階級政黨的綱領,既闡明了無產階級政黨建立的必要性,又闡明了共產黨的性質、特點和基本綱領,駁斥了資產階級攻擊共產黨人的種種責難,論述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思想。第三章《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文獻》,主要從政治上批判了當時流行的各種社會主義,包括反動的社會主義、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等。第四章《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主要闡述共產黨對其他黨派的策略,闡明了共產黨人既要立足於現實,積極參加和支持當前的革命斗爭,包括反對封建專制的民主革命,又不能因之忘記無產階級的革命原則和最終目標。

7篇序言分別是1872年德文版序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2年波蘭文版序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這7篇序言闡明了貫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唯物史觀,強調《宣言》的任務是“宣告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回顧了《宣言》在世界各國的傳播歷史,論述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態度,對於全面深刻地把握《宣言》的精神要義與理論精髓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序言和正文渾然一體共同構成《宣言》全部內容。甚至在一定意義上,序言是正文的再創造。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講:“《宣言》是一個歷史文件,我們已沒有權利來加以修改”[8]。但客觀上隨著時間的演進、實踐的深化,正文中的一些觀點或需要重申、強調,或需要修正、補充。這一任務就是由7篇序言來完成的。序言所跨年度幾乎涵蓋了馬克思恩格斯在其后理論創造的全過程(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后兩年,恩格斯逝世),這就意味著馬克思恩格斯后來的一些思想成果,包括《資本論》《法蘭西內戰》《哥達綱領批判》《反杜林論》《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等著作中的新認識、新論斷都可以也事實上確實通過序言體現出來。所以,我們可以講《宣言》的寫作是1848年,但《宣言》的完成貫穿了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這樣一種理論創造模式更加奠定了《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經典之首的地位。

二、貫穿《宣言》的基本思想:“以天才的透徹而鮮明的語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觀”

學習《宣言》當然要對文中的重大觀點、重要論斷、重點概念做到盡可能全面准確地把握。但是不能“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僅僅局限在一些具體的提法、論斷和概念上。這樣不僅不可能做到真正全面准確理解,甚至還可能步入認識誤區。如果說《宣言》中的提法、論斷、概念是一顆顆璀璨的珍珠,要找到一根紅線把他們串聯起來才能看出全貌和要義,也才能看清楚這些提法、論斷、概念各自的理論定位與理論意義,這根紅線就是《宣言》的基本思想。

對於《宣言》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用三句話講得很清楚:“貫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因此(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即社會發展各個階段上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之間斗爭的歷史﹔而這個斗爭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9]。1888年英文版序言又以基本相同的話語重申了這一“核心的基本思想”,並且更進一步強調“隻有從這一基礎出發,這一歷史才能得到說明”[10]。

《宣言》在序言中之所以反復重申這三句話,因為這三句話是“以天才的透徹而鮮明的語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觀”[11]的最鮮明的體現。從唯物史觀理論邏輯的三個維度,社會形態——社會動力——社會改造,闡述了唯物史觀的基本結論。我們通過這樣一個理論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宣言》中一些觀點、論斷、提法的本真含義和內在邏輯。

(一)社會形態

“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這句話是講經濟社會形態及其邏輯,在一個社會中經濟生產、社會結構、政治觀念在實質上是一體的,也必然是一體的。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經濟生產”替換成了“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意在突出經濟生產的社會屬性。這一思想馬克思在1859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講得更清楚:“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12]基於這樣的邏輯,《宣言》中的一些論斷就很好理解了。

1.“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13]。《宣言》以“宣告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為使命,但“《宣言》十分公正地評價了資本主義在先前所起過的革命作用。”[14]甚至連資產階級自己都未見得做出過如此精准到位的評價。《宣言》認為這“非常革命”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推動了生產力的極大發展。“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裡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15]二是消除了匱乏,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成果,以至於出現了生產過剩(雖然是以“社會瘟疫”的形態出現),而這“在過去一切時代看來都好像是荒唐現象”,是難以想象的。三是開啟了世界歷史進程。“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16]

所以,資產階級的產生並不是一個偶然的歷史錯誤。 “現代資產階級本身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的產物,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系列變革的產物。”[17]歷經14-16世紀文藝復興運動,17-18世紀啟蒙運動,1789年法國大革命,數百年的演進讓資產階級走到了社會歷史前台。資產階級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它創造了完全不同於埃及金字塔、羅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跡,它完成了完全不同於民族大遷徙和十字軍征討的遠征”[18]。其中的差別不是量的不同而是質的變化。對於資產階級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所起過的進步作用,《宣言》是不吝筆墨的。

2.“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19]。有什麼樣的經濟生產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結構以及相應的政治的和精神的形態。資產階級為了自己的存在,為了其生產方式的推行,當然要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為自己創造出一個可以自由統治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一切固定的僵化的關系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素被尊崇的觀念和見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關系等不到固定下來就陳舊了。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一切神聖的東西都被褻瀆了。”[20]傳統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被赤裸裸的利害關系取代了﹔上千年來的宗教虔誠、騎士熱忱、小市民傷感等情感被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資產階級建立的這個新世界依然延續著的過去已有的剝削,但這種剝削形態已經不再屑於用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來裝點門面,而是更公開、更無恥、更直接、更露骨。曾幾何時一些職業被籠罩上了“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職業的神聖光環”,醫生救死扶傷,律師維護正義,詩人謳歌美好,學者傳播知識,但是在資本面前不過是“出錢招雇的雇佣勞動者”,甚至連人的尊嚴都可以拿來賣。資產階級通過這一切營造出一個讓資本自由增殖的制度環境,掃除一切有可能影響資本自由增殖的因素,不管它是良心、親情還是虔誠、熱忱。

最后歸結到社會制度和統治形態上,這個世界“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競爭以及與自由競爭相適應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資產階級的經濟統治和政治統治。”[21]通過炸毀封建的所有制關系,資產階級完成了從革命者向統治者的轉變。

3.“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22]。我們注意,《宣言》用一個“曾經”、一個“過”字,宣告了資產階級革命作用已經是過去完成時。 因為“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資產階級的所有制關系,這個曾經仿佛用法術創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在像一個魔法師一樣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了。” “資產階級的關系已經太狹窄了,再容納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財富了。”[23]“財富在私人手裡的積累”與“貧困比人口和財富增長還要快”的矛盾導致的危機成為資本主義社會揮之不去的夢魘。

更重要的是資產階級還生產出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於死地的武器,它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24]而且資產階級創造的工業進步和物質條件更加放大了這一力量,讓工人可以更便捷地組織起來。“中世紀的市民靠鄉間小道需要幾百年才能達到的聯合,現代的無產者利用鐵路隻要幾年就可以達到了。”[25]資產階級為了財富積累和資本增殖需要把“工人群眾就像士兵一樣組織起來”,但事實上這相當於組織起了一支消滅自己的強大軍隊。

從現象上看,現代資本主義還在繼續發展過程中,甚至還不時地出現或大或小的繁榮。但是借用經濟學的一個概念,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邊際效應”早已開始大大下降。換句話講,本來在現代生產力水平下,資本主義社會理當有更好更快的發展,但是生產力的推動力、爆發力已經被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深深束縛遏制住了。所以,盡管資產階級的利己觀念“使你們把自己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從歷史的、在生產過程中是暫時的關系變成永恆的自然規律和理性規律”,但這不過是“一切滅亡了的統治階級所共有的”夢囈。《宣言》明確宣告,“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是理論邏輯的必然,是歷史規律的不可避免。近六十多年來為大家所熟知的“兩個必然”的論斷,其思想資源正是來自《宣言》。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必然勝利,是從社會制度形態上得出的同樣結論。

當然,正如資本主義的產生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資本主義的滅亡也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馬克思在1859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闡述了這一思想:“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26]這就是“兩個決不會”的思想。把“兩個必然”與“兩個決不會”貫通起來,對唯物史觀關於社會形態的認識會更全面准確。

(二)社會動力

“因此(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即社會發展各個階段上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之間斗爭的歷史。” 這句話講的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體現及其社會發展的動力。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認識。

1.“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27]。這是《宣言》第一章開宗明義第一句話。關於這句話,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上加了一個注:“這是指有文字記載的全部歷史。在1847年,社會的史前史、成文史以前的社會組織,幾乎還沒有人知道。”其實在1852年,馬克思致約•魏德邁的信中就已經提出“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28]。但這些闡述並不意味著馬克思恩格斯弱化階級斗爭對於社會發展所具有的根本性的地位。

在人類社會早期是有過一段不存在階級的時期,在人類社會的未來更高級形態階級也會消亡,但至少在當下這個歷史時代,包括此前很長時期和此后很長時期,階級是客觀存在的。存在階級就必然存在階級斗爭,這本質上是社會基本矛盾的現實外化,不會因為把頭埋進沙子裡就消失了、就不存在了。在現代資產階級社會之前的各個歷史時代,不同階級,像自由民和奴隸、貴族和平民、領主和農奴、行會師傅和幫工等,相互之間或隱蔽或公開的斗爭不斷,而且同一個社會內部可能會有眾多的階級之間相互斗爭。但是到了資產階級時代,一個最為鮮明的特點就是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分裂為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宣言》明確提出:“幾十年來的工業和商業的歷史,隻不過是現代生產力反抗現代生產關系、反抗作為資產階級及其統治的存在條件的所有制關系的歷史。”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多階級間的斗爭可能會相互抵消而使得從整個社會層面來看斗爭烈度相對和緩。兩大階級間的斗爭烈度則可能以幾何級數增加,以至於“斗爭的各階級同歸於盡”[29]。這又從另外一個側面旁証了“兩個必然”的結論。

2.“無產者組織成為階級,從而組織成為政黨”。進行階級斗爭,首先要把階級成員組織起來。資產階級可以通過其生產關系及其掌握的國家機器實現組織,無產階級就需要有自己的政黨。《宣言》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要讓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要讓無產階級的運動保持正確的方向,就要有共產黨。

領導無產階級運動的使命之所以落到共產黨的肩上,源自共產黨的政治品格。《宣言》明確提出共產黨的三大政治品格:一是與工人階級的高度一致性。“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則用以塑造無產階級的運動”。二是代表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三是先進的政治素質與政治能力。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在理論方面,比其余無產階級群眾更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這三大政治品格既是共產黨能走向成功奪取勝利的法寶,也是檢驗是否是真正共產黨的試金石。

3.“一切階級斗爭都是政治斗爭”[30]。有一種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明確階級斗爭有三種形式:經濟斗爭、政治斗爭、理論斗爭。既然如此,《宣言》中的這一論斷就是片面的。其實這一論斷強調的是,所有形式的斗爭都要有著鮮明的政治屬性,都會體現為一定意義上的政治斗爭。這也就是為什麼一方面《宣言》強調這一論斷,同時另一方面又專門用一章(第三章)的篇幅進行理論斗爭,批判各種錯誤的社會主義思潮。

《宣言》把各種錯誤的社會主義思潮分為三類:反動的、保守的、批判的空想的。凡是要走回頭路,要退回到資本主義社會之前社會狀態,都是反動的。像“臀部帶有舊的封建紋章”的封建的社會主義﹔“企圖重新把現代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硬塞到已被它們突破而且必然被突破的舊的所有制關系的框子裡去”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把社會主義的要求同政治運動對立起來”,反對共產主義的“野蠻破壞的”傾向的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凡是企圖維護資本主義現有社會狀態,屬於保守的。這種思潮就是為了包裝“資產者之為資產者,是為了工人階級的利益”這樣的謊話。像蒲魯東的《貧困的哲學》就誘使工人階級厭棄一切革命運動,放棄政治改革,而僅僅致力於物質生活條件即經濟關系改變。至於那些拒絕一切政治行動,特別是一切革命行動,總是夢想用試驗的辦法來實現社會空想,建造“法倫斯泰爾”、小“伊加利亞”、袖珍版的新耶路撒冷等思潮,《宣言》把它們稱為是批判的空想的。《宣言》一針見血指出:“而為了建造這一切空中樓閣,他們就不得不呼吁資產階級發善心和慷慨解囊。”這無異於與虎謀皮。

把各種社會思潮分作三類,正是從政治上考慮的。所以,馬克思恩格斯在這裡所作的批判都是政治批判,與錯誤思潮進行的理論斗爭自然也就是政治斗爭了。

(三)社會改造

“而這個斗爭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這句話講的是社會改造的基本規律。建設一個新社會,小修小補的改良主義是行不通的,局部的勝利也不可持久,也不會是真正的勝利。必須“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最終“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1.兩個“最徹底的決裂”。《宣言》提出,“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31]對於這一論斷需要從必要和可能兩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看必要,源自生產關系和社會意識的階級性。關於社會意識的階級性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就有過深入的闡述[32]。《宣言》再次重申 “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始終都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這一觀點,正是為兩個“最徹底的決裂”進行理論論証。既然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道德、宗教不過是資產階級自我意識的華麗包裝,隱藏在這些話語后面的全都是資產階級利益。怎麼能指望在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中為無產階級和共產主義正名,又怎麼可能在資產階級的政治法律體系中獲得無產階級和共產主義運動的合法性。這一點我們從《宣言》導語中的第一句話便可看出端倪:“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對於這句話有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馬克思恩格斯要把共產主義貶稱“幽靈”。其實這不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疏漏,而是當時舊歐洲一切勢力的“公認”,是在資產階級的“傳統的觀念”塑造下一種話語的自然表達。

生產關系和社會意識的階級性也為馬克思恩格斯主張“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作了注腳。確實人類社會的發展要努力避免暴力,暴力的減少甚至可以看作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但是在一個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主導的社會中,任何試圖以革命性改變舊秩序、舊關系的舉動,不論是言語的還是行為的都會毫無疑義被判定為不合法、叛亂乃至恐怖主義,非暴力的空間從何而來。確實,恩格斯晚年對暴力革命問題做過再說明。但他首先聲明的是:“無產階級不通過暴力革命就不可能奪取自己的政治統治,即通往新社會的唯一大門,在這一點上,我們的意見是一致的。”[33]然后才講在“以黨的無產階級性質不致因此發生問題為前提”下與資產階級政黨採取暫時的共同行動。

對此,無產階級是有過血的教訓。1871年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總結巴黎公社革命的經驗,得出一個重要結論:“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並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34]他和恩格斯把這一結論寫進了《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列寧說,這是“馬克思認為對《共產黨宣言》必須做出的唯一‘修改’”。並闡明了這一修改的含義:“馬克思的意思是說工人階級應當打碎、摧毀‘現成的國家機器’,而不只是簡單地奪取這個機器。”[35]因為舊的國家機器是在舊的社會形態、舊的利益框架中生長起來的,從基因裡不可避免帶有與新社會格格不入的因素。

為此,“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隻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36]這個世界是一個嶄新的世界,不僅統治者是嶄新的,社會形態及其社會結構和政治的、精神的氣象都是全新的。

2.消滅私有制。如何做到“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宣言》明確指出:“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 在170多年后的世界尚沒有消滅掉私有制,連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也支持鼓勵多種所有制成分並表示長期不變的背景下,《宣言》的這一論斷確乎顯得有些不盡合群。於是諸色人等就出於各種各樣的意圖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重新詮釋這一論斷。其實正確理解這一論斷要區分開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

《宣言》講的是理論邏輯。第一,共產主義的特征並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共產黨人要消滅的是“私有財產對十分之九的成員來說已經不存在”的私有制,是“那種以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沒有財產為必要條件的所有制”。第二,並不是消滅供直接生命再生產用的勞動產品的個人佔有。“共產主義並不剝奪任何人佔有社會產品的權力,它隻剝奪利用這種佔有去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說共產主義 “要消滅個人掙得的、自己勞動得來的財產,要消滅構成個人的一切自由、活動和獨立的基礎的財產”,這是資產階級對共產黨人的污蔑。第三,共產主義要把作為“社會力量”的資本變為“公共的、屬於社會全體成員的財產,這並不是把個人財產變為社會財產。這裡所改變的只是財產的社會性質。它將失掉它的階級性質。”[37]是要讓“活的勞動”支配“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要讓“現在支配過去”,而不是“過去支配現在”。

至於說現在人類社會是否已經到了完全消滅私有制的歷史階段了,我們相信“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的共產黨人會作出科學正確的判斷的,其理論基石就是“兩個決不會”思想。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共產黨人就要淡漠乃至放棄這一歷史使命,《宣言》早已對此作出回答:共產黨人“在所有這些運動中,他們都強調所有制問題是運動的基本問題,不管這個問題的發展程度怎樣。”[38] 不能因為路途迢迢就不現在出發。

3.共產主義。至於什麼時間才會真正實現徹底決裂,實現了徹底決裂后的社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宣言》並沒有給出具體清晰的路線圖與時間表。因為這種思維與行為本身就不是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是世界觀方法論,不是流程管理操作手冊。但是這並不妨礙對未來新社會作出哲學上、理論上的構想。

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內帕給恩格斯寫信,請求他為即將出版的《新紀元》周刊的創刊號題詞,而且要求盡量用簡短的字句來表述未來的社會主義紀元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回答說,除了從《宣言》中摘出下面一段話外,再也找不出合適的了。這段話就是:“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39]。

可以說這段話確實什麼都沒有講,新社會的生產方式、社會結構、制度體制等一切具象性的內容都沒有提及。但這句話又確實講了很豐富的內涵。新社會個體與群體的關系,新社會的核心價值,新社會的自由發展等。結合《德意志意識形態》《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反杜林論》等經典著作,有助於更好地理解這些內容。

三、做《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盡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40]盡管《宣言》誕生170多年了,仍然佔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我們要在時代“變”與“不變”大邏輯中感悟《宣言》的時代光輝。

(一)與時俱進

《宣言》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來的情況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但是,“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如果是在今天,這一段在許多方面都會有不同的寫法了。”“這個綱領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過時了”[41]。

經典作家對待《宣言》的態度給我們做出示范。決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看作某種一成不變和神聖不可侵犯的教條,要防止不思進取的“我注六經”,反對到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字裡行間去找什麼九鼎之言,反對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個別結論教訓人。但是更不能搞自以為是的“六經注我”,往馬克思主義中塞私貨,把馬克思主義已經明確批判的東西喬裝打扮成所謂“創新”(列寧很形象地稱之為“加工”)重新登堂入室,把馬克思主義對手們“可以接受或者覺得資產階級可以接受的東西放在第一位來加以頌揚”[42]。應該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前一種現象教條主義的傾向比較突出,我們為之付出過代價。但是近幾十年來,后一種現象歪曲篡改的情形時有發生,給社會種下不少苦果。像有的人總是想把“階級斗爭”的思想淡出馬克思主義。我們反對搞階級斗爭擴大化,絕不意味著否定階級斗爭作為歷史進步的動力。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是不能被一些個體的親疏好惡所隨意打扮。

對待經典要有正確的態度。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浩如繁星閃耀,但被尊稱為“經”的也就兩部。《宣言》被斯大林比喻為“聖經”和“福音書”[43],《資本論》被恩格斯引稱為“工人階級的聖經”[44]。之所以稱為“經”就在於永遠站在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就在於其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如果動輒說《宣言》這個觀點過時了,那個論斷不管用了,乃至一些說法是錯誤的,這不是一個共產黨人應該的態度。西方有句諺語,視巨人渺小是你離巨人太遠。一些人看輕《宣言》,不過是因為根本沒有看懂甚至根本沒有認真讀過《宣言》。毛澤東早在1939年底就講,《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45],究其一生所讀次數恐怕還要翻好幾倍。不讀經典、不多讀經典、不深讀經典,怎麼可能領略此中真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46]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不忘初心

《宣言》以科學贏得尊重,更以立場獲得力量。馬克思主義立場就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立場,它代表的是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的是最廣大人民對美好新世界的價值追求。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的分水嶺和試金石。

一些對《宣言》曲解或誤解的觀點,表現出來的是思維方式和理論邏輯的不同,其實究其背后是立場的不同或立場的改變。不願意講“消滅私有制”,甚至想通過文本翻譯的方式用“揚棄”替代“消滅”,並不是不了解《宣言》的立場與價值指向,而就是想模糊虛化《宣言》的立場與價值指向。針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 “超黨性”的虛偽,毛澤東指出:“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47]一個社會中的階級狀況是不會輕易變化的,但社會中的某一個體、某一群體是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有意和無意改變階級立場的。這種情形過去有,現在和將來也還會有。

《宣言》公開申明自己是為無產階級的解放服務的,旗幟鮮明地把自己當作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認識世界的科學方法論、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170多年過去了,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的社會結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同階級的組成人群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無產階級作為“社會的總代表”、“這個階級本身的要求和權利真正成了社會本身的權利和要求,它真正是社會的頭腦和社會的心臟。”[48]它所體現的作為歷史上最先進的生產方式代表的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與人類徹底解放的發展趨勢相一致。為這樣一個階級服務,是共產黨人最大的榮光。

守住初心,站穩立場,一些看似困惑的問題就自然迎刃而解。比如,中國社會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能輕言跨越,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思跨越或者說就不需要跨越。從初級階段到高級階段再到更高的共產主義階段,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中國共產黨人的信念,更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所以,一方面要努力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不能輕言制度的改變﹔另一方面也要為階段跨越留出制度彈性的空間,不能形成制度的路徑依賴而把中國社會鎖定在初級階段。

(三)實踐信仰

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裡的學問,學習《宣言》更要實踐《宣言》。作為忠實傳人的中國共產黨人要勇於和善於用《宣言》之“矢”去射“為人類求解放”之“的”,去“改變世界”。

在當下的時代背景和國際環境下,堅守共產主義的信仰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資本主義內在活力的繼續釋放,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並不像我們過去想的那樣一目了然,而是隱藏在目前尚不斷展現繁榮的社會現象中。透過資本主義社會表面的繁華看出背后的危機與必然的消亡,透過共產主義運動目前的艱辛曲折看出其必然的勝利與鐵的法則,需要大覺悟、需要大定力、需要大無畏。否則很容易隨波逐流、人雲亦雲,甚至失望灰心、自廢武功。但是,中國共產黨人是用共產主義信仰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覺悟者。我們理解我們的思想,我們認同我們的信仰,因而我們實踐著我們的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更加昂揚姿態推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宏大實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讓一個東方大國踏上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嶄新的世界觀,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出“中國方案”﹔“一帶一路”倡議與建設,塑造出21世紀經濟全球化新樣態,把世界歷史進程推進到一個新階段。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書齋中的學問,沒有宏大的社會運動實踐,何來馬克思主義的創新與發展。當今世界又有哪個地方有中國這樣宏大的歷史實踐。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實踐自己信仰與主義譜寫出的“21世紀共產黨宣言”新篇章。

這就是我們在新時代學習《宣言》得出的結論。

[作者簡介] 辛鳴(1969-),男,山西原平人,哲學博士,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1][32]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7,550-551.

[2][48]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8,14.

[3][7][8][9][10][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9][30][31][36][37][38][39][4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30,4,9,14,591,33,26,36,35,33,34,36,34-35,36-37,40,33,34,40,592,31,27,40,52,66,46,66,53,5-6.

[4][40]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G].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6,66.

[5] 毛澤東年譜:上[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71.

[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3.

[11][35][42] 列寧專題文集•論馬克思主義[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09-210,178.

[28]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6.

[3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92.

[34]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1.

[43] 斯大林全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318.

[44]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

[45] 緬懷毛澤東: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400.

[46]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5,(2).

[47] 毛澤東選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

(來源:《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9第5期)

(責編:任一林、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