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重溫革命文化,堅持實事求是

趙明昊

2019年09月18日08:1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重溫革命文化,堅持實事求是

  經過28年血與火的淬煉,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在1949年站上了歷史新紀元的起點。不忘所出,方知何往。為不斷前行的征程補足精神給養,以歷史觀照當下、指引未來,不啻為一種好的選擇。銘記革命歲月,重溫實事求是等革命文化的重要內容,弘揚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都將使我們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匯聚強大的戰斗力。

  把時間拉回1920年。中國雖然已經趕跑了皇帝,但整個國家似乎仍徘徊在崩潰邊緣。兩次復辟、軍閥混戰,南北相爭、民不聊生,有識之士對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焦慮感日甚一日。為深入了解群眾,當年1月李大釗號召和組織了北京一些先進知識分子到人力車工人居住區調查,悲慘境況令“大家相顧失色,太息不止,都現出一種極傷心且不平的樣子”。在這種社會危機深重的大背景下,中國共產黨順應時勢地誕生了。這正如恩格斯所說:“他們的動機不是來自瑣碎的個人欲望,而正是來自他們所處的歷史潮流。”關注國情、心系人民,歷史由此掀開了新的一頁。

  1927年是血色的。大革命失敗后,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蝕骨之痛中清醒過來,肩負著逝去同志的期許,用星火之光點亮革命之路。當年十月,毛澤東同志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創建了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但是,由於僵化理解理論,致黨內左傾錯誤頻現。中共湘南特委代表來到寧岡,批評根據地工作太“右”,沒有執行“使小資產變成無產,然后強迫他們革命”的政策,而其作出的改變給革命事業造成了很大損失。要站穩腳跟、繼續革命,就要解決“拿不住中間階級”的問題。基於深入調查研究和對國情社情的深入洞察,毛澤東同志在紅四軍黨的第六次代表大會上給出了“保護中小商人利益”的提案,指出蔣介石集團是買辦豪紳階級代表,不是民族資產階級代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緊密結合,致力於團結爭取大多數,“實事求是”這一黨的思想路線開始萌發枝芽。

  1941到1942年是抗戰中極為艱苦的時期。一方面,日軍將鞏固佔領區作為重點戰略實施﹔另一方面,國民黨加大對抗日根據地的打擊削弱力度。為克服經濟上出現的困難,抗日根據地推出相應政策措施,與此同時也發生了兩次毛澤東“挨罵”的故事。經過調查發現,群眾有怨言,歸根結底在於“公糧太多”“負擔太重”,甚至還有干部多吃多佔的情況。對此,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既要反對不顧抗戰需要而片面強調減輕人民負擔的觀點,又要反對不顧人民困難、“竭澤而漁”式進行經濟工作的觀點。隨后,陝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轟轟烈烈地發展起來,農民所交公糧佔總收獲量比重有所下降,長期抗戰也有了儲備充足的物資。適時順應客觀形勢發展變化而進行調整,以理論創新適應實踐發展、以實踐檢驗創造新鮮經驗,做到了“實事求是”,我們才有了“香的馬克思主義”“活的馬克思主義”。

  這些歷史剪影,是革命文化的時空坐標﹔重溫過去,才不會在精神上迷失方向。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調研期間,指出要講好黨的故事、紅軍的故事、西路軍的故事,讓我們廣大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我們廣大人民群眾深刻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讓我們的青少年從小就烙上紅色的印記,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實踐中的偉大創造,代表著我們的過去、支撐著我們的現在,同樣也指引著我們的未來。以“實事求是”等為重要內容的革命文化,並沒有因時間流逝而褪色,相反,它在新時代閃現出了更為璀璨耀眼、震撼人心的光芒。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前行征途上,中國共產黨人的“趕考”永遠在路上。

   (作者:趙明昊)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