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新中國經濟發展的寶貴經驗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2019年07月30日08:16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新中國經濟發展的寶貴經驗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的經濟發展經歷了不平凡的偉大歷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積累了非常寶貴的成功經驗。認真總結並結合新時代實踐發展運用這些經驗,對於推進我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行穩致遠具有重大意義。

必須堅持推進理論創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最新成果指導實踐

在新中國70年來經濟建設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規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等的認識。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不斷突破對傳統社會主義經濟學的教條式的理解,緊密結合中國實際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認真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實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勃勃生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實踐導向、問題導向,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新時代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我們黨之所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就是因為始終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鄧小平同志曾經深刻指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始終堅持同廣大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從人民的實踐創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必須堅持生產力標准,始終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隻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筑牢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堅持生產力標准,就是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毫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應該是科學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想,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圍繞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為經濟發展持續釋放制度紅利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選擇了計劃經濟體制,在當時的背景下,這對於迅速調集資源、夯實發展基礎等是必要的。但若把計劃經濟等同於社會主義,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就會造成經濟效率的損失。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計劃和市場關系的認識不斷深化。黨的十四大明確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這些年來,我們既在深刻而廣泛的變革中堅持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又創造性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實現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重大理論觀點。我們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攻堅克難,把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健全市場機制,增強市場主體活力,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激發企業家精神,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必須堅持擴大開放不動搖,在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中強身健體

新中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充分說明,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別人搞建設,必須始終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同時又必須打開大門搞建設。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必須堅定不移堅持開放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同時,要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要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同各方一道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為世界共同發展增添新動力。

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為經濟發展提供前提條件

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社會穩定是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最基本的條件。

改革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必然涉及利益調整、體制轉換和觀念更新。因此,要始終正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協調統一起來。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特別是增強戰略思維、辯証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久久為功,防范化解各種風險特別是系統性風險。

必須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根本保障

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要把十幾億人的力量凝聚起來,齊心協力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不可設想的。

做好經濟工作,既要加強黨的領導,又必須不斷改善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不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取決於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觀念、體制、方式方法要與時俱進,及時研判經濟形勢變化,加強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化建設,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強黨領導經濟工作專業化能力。

(執筆:丁茂戰)

(責編:任一林、曹淼)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