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把宏偉藍圖一步一步變為美好現實

王昊魁

2019年07月22日08:1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把宏偉藍圖一步一步變為美好現實

【共話新時代·黨的建設】

嘉賓: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楊 奎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史教研部教授沈傳亮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西部國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東倉

主持人:本報記者 王昊魁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發揚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團結帶領人民把黨的十九大繪就的宏偉藍圖一步一步變為美好現實。

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實現宏偉藍圖,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發揚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凝聚共同的力量,進行共同的奮斗。今天,我們邀請到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楊奎,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史教研部教授沈傳亮,中國延安干部學院西部國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東倉三位專家學者,就此話題進行探討交流。

1、確保革命傳統 和優良作風薪火相傳

主持人: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請各位先就我們黨的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作一簡要回顧。

楊奎: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指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這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的對全黨統一的優良作風的首次系統總結。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裡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雖然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時代主題,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戰略重點,但是將黨的全面領導貫徹始終不能變,保持黨的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不能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我們黨作為一個在中國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對作風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確保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薪火相傳。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強大的人格力量,是我們黨同其他政黨相區別的顯著標志,是我們黨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思想路線、組織路線和群眾路線的重要體現,是我們必須永遠保持、時刻珍惜、薪火相傳的寶貴財富。

沈傳亮: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光輝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形成了為民服務、實事求是、信仰堅定、紀律嚴明、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這些傳統和作風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奠定堅實基礎,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黨的歷史表明,什麼時候我們堅持按照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辦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就會比較順利﹔什麼時候我們背離了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就會遭遇挫折,甚至犯嚴重錯誤。新時代,我們必須繼續傳承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王東倉:在我們黨98年的壯闊奮斗歷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這些傳統與作風,其核心與根本都離不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在與張聞天的通信中第一次提出“為人民服務”的概念,這也是一個重要命題。在《論聯合政府》中,毛澤東同志強調,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黨的七大把“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具有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的精神”寫入了黨章。黨的十九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指出:“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2、始終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主持人: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黨員干部怎樣從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中汲取力量,提振干事創業精神,提升擔當勁頭,“團結帶領人民把黨的十九大繪就的宏偉藍圖一步一步變為美好現實”?

楊奎:要堅守政治自覺。政治問題要從政治上來解決。黨員干部要明確黨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標、政治追求,及時校准政治方向、堅定政治信仰,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服務人民中不斷崇高自己的政治理想、高尚自己的政治追求、純潔自己的政治品質、嚴明黨的政治紀律。

要強化理論武裝。繼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通過學原文、讀原著、悟原理,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要義,從歷史與現實相貫通、國際與國內相關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視角做到學思用貫通﹔從深入調查研究中了解民情、掌握實情、拿出實招,以“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真抓實干實現知信行統一。

要堅持刀刃向內。要有正視問題的行動自覺和敢於自我革命的勇氣,運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以聞過則喜、知過不諱的胸襟,虛心聽取批評意見,誠心接受同志幫助,在檢視不足中深挖問題背后的思想根源,切實做到立行立改、精准整改。

要接受群眾監督。密切聯系群眾,站穩人民立場,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甘心拜人民群眾為師,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人民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支持不支持作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沈傳亮: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是我們黨在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宣言,也是帶領社會主義中國穩步走向現代化的最新戰略規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需要一代人又一代人共同奮斗並付出艱苦的努力。我們要繼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始終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歸根結底就是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做到理論學習有收獲、思想政治受洗禮、干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作表率,真正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在主題教育中,要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認真學習創新理論、切實走好群眾路線,堅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持從嚴從實,真正通過主題教育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本領,“團結帶領人民把黨的十九大繪就的宏偉藍圖一步一步變為美好現實”。

王東倉:以黨的初心為初心,以黨的使命為使命,要求我們必須在公與私、義與利、苦與樂、是與非等關系中作出正確取舍選擇,在一系列利益取舍中選擇理想與崇高,從傳統中汲取精神動力。

選擇個人利益服從組織利益,堅決遵守“四個服從”的原則。陳雲同志曾講,究竟一個共產黨員在黨分配工作時有些什麼權利和義務呢?隻有說明自己意見的權利,隻有在黨決定以后無條件地執行決議的義務。除此之外,決不能增加一點權利,也決不能附加一個條件,否則就違犯了黨的紀律。個人利益服從組織利益,關鍵在於自覺認同組織所代表的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隻有維護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個人的合法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障。

選擇家庭利益服從國家利益,在正確取舍選擇中培養家國情懷。不以家庭私利而損害國家大利,不以家庭私情妨害國家大義。唯有國家安康,千千萬萬個家的幸福才能得到有力保障。

3、打好三大攻堅戰

主持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推動高質量發展已經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打好三大攻堅戰尤需付出艱巨努力。各位認為,在打好三大攻堅戰中,黨員干部如何作為?

楊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黨員領導干部要不斷強化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本領。

要清醒認識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發展的形勢總體向好,我們比任何時候都具有更加強烈的戰勝一切阻礙、跋涉一切險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心。

要客觀看待我國依然面臨的內部和外部的風險挑戰,同時增強預防和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要廣泛依靠引導和團結群眾,完善風險預判、風險預警和風險防控機制,做到見微知著,及時化解引發重大突發事件的苗頭性和傾向性因素,防止非公共性風險擴大為公共性風險、非政治風險演變為政治風險。

要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要強化主體意識、壓實主體責任,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面對各種不良社會思潮的侵擾,敢於挺身而出、敢於亮劍發聲、敢於堅決斗爭,牢牢掌握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和話語權,不斷淨化網絡文化空間,主動營造更多的社會正能量。

沈傳亮:精准脫貧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脫貧攻堅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黨員干部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著力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扎實深入調研,摸清剩余貧困人口的狀況,做到精准識貧、精准判斷貧困的原因所在,制定精准的政策幫助貧困人口脫貧。

針對實際情況和問題,要把扶貧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提升貧困人口脫貧的內生動力﹔要重視剛剛脫貧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防止他們再度返貧﹔要完善扶貧激勵機制,讓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投身於脫貧攻堅事業,多管齊下,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王東倉:污染防治,黨員干部首先要提高認識,把污染防治當作重要的政治任務,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踐行“兩山”理念,排除一切人情與利益的干擾,持之以恆抓落實。其次,要不斷提高污染防治的技術與能力,形成系統全面的防治規劃與方案,不斷創新科技手段,既能夠把治理污染全面推向縱深,又能夠有效預防新的污染發生﹔既能夠減少污染的存量,又能夠遏制污染的增量﹔既能夠治污清污,又能夠變廢為寶,以愚公移山之精神,換綠水青山之未來。

(責編:任一林、曹淼)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