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中國道路的成功密碼——訪原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周文彰

2019年06月26日14:18    來源:中國領導科學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彈指一揮,七十年滄桑巨變,七十年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辟社會主義道路,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的嶄新篇章,我們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使我們更加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七十年實踐鑄就中國道路,七十年奮斗成就中國方案。為解讀中國道路、中國方案的成功密碼,本刊記者專訪了原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周文彰教授。

從社會主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記者: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並親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請您談談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周文彰: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必然要想到開國領袖毛澤東。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裡程碑。毛澤東既是黨的創始人之一,又帶領我們建立了新中國。

毛主席領導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

記者: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我們走上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鄧小平提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黨的十六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逐步走向成熟。請您談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和實踐邏輯。

周文彰:1982年9月1日,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中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在整個20世紀80-90年代,我們黨的提法都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02年11月8日,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上改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回顧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我們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始終如一。黨的歷次代表大會政治報告的標題清楚地顯示了這一點。這些報告也印証了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我們黨不僅堅持了這個主題,而且一步步地豐富和發展這個主題。簡要說來,黨的十三大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制定了黨的基本路線﹔這條基本路線后來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我們黨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黨的十四大系統闡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並且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黨的十五大闡述了鄧小平理論及其地位,強調鄧小平理論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提出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心內容就是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的十六大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我們黨的建設提出了目標、任務、要求和指導思想。十七大報告使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樣一個特別重要的新概念,把我們黨在改革開放以來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統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黨的十八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發展,除了系統闡述科學發展觀外,還在於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闡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三者的關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95周年講話中把“三個自信”發展成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自信”。

十八屆六中全會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根本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從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為四個組成部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在何處

記者:我們看到,無論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離不開特色二字。您認為這個“特色”都有哪些深刻內涵?

周文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要加“特色”二字,“特色”又作何理解?在我看來,第一,它是相對於經典作家構想的社會主義而言的﹔第二,它也是相對於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和我們曾經所實踐的社會主義而言的。“特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特在起點。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社會之后的一個社會形態。就是說,是在像歐美這樣的資本主義階段之后產生的一個更高層次的社會。但是我們卻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廢墟上建立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志說,嚴格的說來我們不夠格,我們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初級階段也就是社會主義的不發達階段。這樣我們就處在兩個“初級階段”,一個是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第二個是我們中國又是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所以我們的社會主義跟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的起點不一樣。我們是在生產力極其落后的基礎上開始社會主義建設進程的。黨的十三大在闡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時候特別指出,這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必然經過的階段,而是專門特指中國的特殊國情所決定的一個初級階段。這就是“中國特色”的第一個“特”:特在社會主義的起點不同。

第二,特在體制。現在我們可以把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看作是社會主義的成熟階段,而我們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那麼很顯然,初級階段不能套用成熟階段的制度設計,就像幼兒不能套用成人的藥方一樣,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從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國情出發,來進行我們的制度設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我們出現失誤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提出的目標和任務、制定的體制和政策,超越了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於是,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我們制定了黨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制定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制定了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個人先行發展,然后走向共同富裕的發展道路,制定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制定了一系列適合國情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體制。

第三,特在發展模式。我們的目標是共同富裕,但是共同富裕絕不能理解為肩並肩、手拉手、齊步走,那樣做的結果隻能導致共同貧窮。因為當我們捆綁在一起的時候,就隻能向發展速度最慢的地方看齊,結果大家都走不快。所以鄧小平同志為我們找到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那就是讓一部分有條件的地區和個人先行發展、先行富裕,通過先富帶動后富最后走向共同富裕。時間証明這是一條正確的發展模式。我們正是靠著這條模式才有今天成就的。當然,這樣做拉開了差距,但是為了走向共同富裕,必須先要拉開差距﹔不拉開差距,隻能導致共同貧窮。這就是發展的辯証法。鄧小平同志設計這種模式的時候想的非常清楚。他說到本世紀末,我們再來著手解決差距問題。我們黨重視縮小差距的時候,正是小平同志設定的那個時間。因此,我們現在正在努力縮小差距,今后還要繼續堅持這麼做。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對此作出了明確的宣示。

第四,特在理論指南。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指導思想,也就是這裡所說的理論指南。在我們黨看來,馬克思主義是一個不斷發展著的理論體系,需要持續不斷地中國化、時代化,形成與時俱進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所以,在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適應著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要求和發展步伐,中國馬克思主義在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相繼產生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這一整套理論體系,指引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闊步前進。在這個理論體系當中,我們不再把計劃和市場看作是社會制度區分的標志。因為社會主義也需要市場,所以我們果斷確立了以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的改革方案﹔在分配上,我們不再把按要素分配看作是某個社會制度特有的經濟現象,而看成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也是可以採用的,同樣,股份公司、股票市場、聘用制度等等就都不帶有階級性、社會性,既可以為其他社會服務,同樣也可以為我們社會服務。

第五,特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二戰后世界出現了一批社會主義國家。但我們知道,這些國家要麼放棄了社會主義,要麼發展得不盡人意,而中國在經過一段艱辛的探索以后,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步走上發展的快車道,讓社會主義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顯示出勃勃生機。過去我們常說社會主義救中國,今天我們可以說中國拯救了社會主義。差別的原因就在於,我們中國是因為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中國道路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記者:我們注意到,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道路問題。他強調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習近平總書記為什麼這樣重視道路問題?

周文彰: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歸納起來我覺得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這是一條讓我們走向成功的道路,要堅定不移走下去。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短短40年,我們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家,並在很多領域走在世界的前列,比如高鐵、航天、通訊、計算機、建筑、金融等,就是因為我們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二,找到這樣一條正確道路不容易,我們應該好好珍惜。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后,中國往何處去,我們試過了很多道路,比如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等,但都走不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走上了社會主義的道路。這條道路我們既有成功,也有教訓,最后在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下,我們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人對我們這條道路說三道四,但習近平總書記說過,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我們親身感受到中國獨特的國情、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精神,就注定了我們隻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能走別的路。

第三,對這條道路的說三道四,甚至攻擊,絕對不能容忍。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准則進一步明確:對黨的基本路線的態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態度,是衡量一個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是不是合格可靠的一個重要指標。考察干部,特別是考察黨的高級干部首先要考察他對黨的基本路線的態度,也包括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態度。而且全會要求我們在政治問題上,在這些大是大非問題上,絕不能沉默不言,要敢於擔當並給予反擊。我們看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識非常深刻,決心極其堅定,對任何懷疑、動搖、攻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人絕不含糊,也絕不容忍,我們也應該把思想統一到這裡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后正反兩個方面經驗教訓中形成的,是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接力探索、艱苦奮斗的智慧和心血開創和發展的。實踐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引導中國發展進步的光明道路。

中國道路引領我們走進新時代

記者:黨的十九大作出一個重大的政治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是不是可以說中國道路引領我們走進了新時代?

周文彰:這主要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採取了一系列的重大舉措,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決策,辦成了許多我們過去想做而做不成或者不敢做的事情,從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與此同時,我們看到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建設站到了新的起點上﹔以簡政放權為代表的行政體制改革、以民主政治推進為代表的政治體制改革都到了一個新的起點﹔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黨的建設,也都到了一個新的起點上。所有這些都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無論從哪方面來看,我們的的確確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階段,這是一個重大的判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義重大。第一,意味著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終於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第二,意味著社會主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且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社會主義從空想走向科學,從理論走向實踐,從國外走向我們中國,在我們這裡展現了一派勃勃生機,再一次証明經典作家所預見的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非常正確的,社會主義有強大的生命力。第三,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發展中國家如何擺脫貧窮落后面貌走向現代化提供了一條中國道路,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具有很高的啟發意義和借鑒價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個重大判斷,不僅僅是對我們當前社會主義發展方位的判斷,更重要的是對我們各級領導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處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一定會面臨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我們要研究新情況、分析新問題、拿出新對策。其次就是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第三要求我們以更大的干勁和決心來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把我國建設成為制造強國、科技強國、教育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美麗中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中國夢。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因此,推進改革開放新發展,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是黨的執政之基,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我們正是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才把老百姓生活中曾經離不開的各種票証全部送進歷史博物館。我們黨就是這樣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促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前進。

改革開放的生命在於創新,也貴在創新。因此,我們推進改革開放新發展,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以來,從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從被動接受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都昭示著我們黨始終強化問題意識、時代意識、戰略意識,用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國際視野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內在聯系,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彰顯了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真理力量和鮮活生命力。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因此,在新時代的航程中,我們隻有堅持黨的領導,用偉大夢想精神、變革和開放精神、艱苦奮斗精神推進改革開放這艘航船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避免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才會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記者:中國進入強起來的新時代,也可以說我們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越來越近了。您認為當下應該如何更好地堅持和走好中國道路?

周文彰:歷史發展是有其規律的,但人在其中並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我們隻有把握歷史發展的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人類社會才能更好前進。因此,我們要想更好地堅持和走好中國道路,就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一要順應潮流。順應潮流是大概念,深入講就是要順應時代潮流、順應歷史邏輯,順應人心民意。而這三個“順應”,正是我們黨讓改革開放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的深層邏輯。五四運動以來,我們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三大裡程碑都是中華民族順應歷史潮流、順應時代發展、順應人心民意的結果。

二要保持定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我們確立的奮斗目標,既要有“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到的“定力”,首先指雄心壯志、偉大夢想、奮斗目標。第二是指信仰、信心、信念,隻要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就會越挫越奮、越戰越勇,否則就不戰自敗、不打自垮。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指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三要做好接力。“行百裡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准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偉大強國,實現社會主義偉大復興,是一項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

(記者 程冠軍)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中國領導科學》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