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軍
2019年04月16日08:33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
[摘 要] 民心相通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中“五通”的重要內容之一,源自於中國傳統文化,奠基於新中國外交優良傳統,成形於新時代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具有豐富的思想理念內涵。重視並抓好民心相通工作,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沿線國家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深遠意義。五年多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取得標志性成果,民心相通工作也在長期中外交流的基礎上取得明顯成效。下一步,民心相通工作必須在深入領會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和重要講話精神的基礎上,把握好相關方面關系,不斷提質增效、行穩致遠,為“一帶一路”建設固本強基,助力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目標。
[關鍵詞] 一帶一路﹔民心相通﹔中國外交﹔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 D63 [文獻標識碼] A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自習近平主席2013年首次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民心相通作為“五通”之一一直被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五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民心相通工作也取得了明顯成效。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一帶一路”建設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發揮開放引領和推動共同發展的作用,民心相通也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更好地發揮固本強基的基礎性作用。
一、民心相通概念的淵源與內涵
(一)民心相通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和外交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正確前進方向,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與時俱進,在保持大政方針穩定性、連續性基礎上開拓創新,在尋求各方共同點基礎上彰顯特色,推出一系列外交新思想新理念新倡議。民心相通的提出就是重要體現。
一是源自於中華文明民本思想。中國自古就推崇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認為“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把民心視為治國成敗的決定因素。反映在人與人關系上,認為“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人心齊,泰山移”,齊心才能協力,同心才能成事。反映在對外關系上,中國歷代王朝對待弱小鄰邦的主導思想都是“厚往薄來,柔遠懷來”,都是以仁義行“王道”而非以武力行“霸道”,重在爭取外邦人民的尊重和好感。“絲綢之路”和鄭和下西洋是這方面的典型事例。
二是奠基於新中國外交優良傳統。新中國老一輩領導人從革命戰爭歲月走來,置身於復雜嚴峻的冷戰國際環境,高度重視對各國人民的工作。一方面,新中國對亞非拉地區人民反帝反殖民的獨立解放事業予以大力支持,在自身困難情況下援建了坦贊鐵路,在非洲等“第三世界”人民心中樹起友誼的豐碑。周恩來總理亞非之行受到熱烈歡迎,“非洲兄弟把中國抬進聯合國”,都是新中國外交佔道義、得人心的生動寫照。另一方面,在美蘇爭霸和兩大陣營對抗背景下,新中國也未放棄打破外部封鎖的努力,面向各國人民廣做爭取人心的工作,書寫了中美乒乓外交、中日民間交流等精彩篇章,在世界上贏得越來越多的朋友。
三是成形於新時代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准確把握世界面臨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國所處新的歷史方位,大力推進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高度重視對外領域民心工作。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國家關系發展,說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首次提出民心相通並將其作為“五通”之一,之后民心相通正式寫入政府文件。民心相通概念的提出,符合經濟全球化時代利益交融、文明交匯、人民交流的大潮流,是共建“一帶一路”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應有之意。
(二)民心相通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
民心相通意在傳承“絲綢之路”精神,通過推動各國民眾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通民心、達民意、匯民情,實現增進信任、促進友誼、深化合作、共同發展的目的,其內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理念認同。就是訴諸人類理性,加強理念溝通,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推動各國人民凝聚珍視“地球村”和平穩定的共同價值,達成做大互利合作蛋糕的共同目標,形成促進世界文明百花齊放的共同理念,在不同文化、不同國情、不同制度、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人民之間搭建起理解、互信與合作的橋梁。
二是利益契合。就是夯實物質基礎,找准“一帶一路”有關國家民眾的突出利益關切,以推進發展戰略對接為統領,以促進發展的大項目合作為重點,以有利改善民生的具體合作項目為優先,在不斷擴大我國同有關國家利益匯合點的過程中,注重使得人民從合作中獲得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增強滿意度,從而提升“一帶一路”合作的民意支持率。
三是感情友好。就是升華友好情誼,積極推動同有關國家民眾之間的大交流,加強人文、地方、旅游、教育、科技、媒體、智庫等各領域往來,結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深入基層的交流合作對子,從人的層面不斷拉近相互心理距離,促進心靈相通,使友誼的紐帶變得更加牢固。
二、民心相通對促進“硬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民心相通是具有根本性、富於挑戰性、更高層次上的互聯互通,重視並抓好民心相通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沿線國家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深遠意義。
(一)增進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的內在要求
民心相通與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共同構成“一帶一路”建設全方位、立體化的工作格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貫穿全過程、涉及各領域。它既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措施和起點,為共商共建提供社會基礎和民意保障﹔又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和終點,是檢驗相關合作最終成效的一個標杆。民心不通必然導致猜忌甚至對抗,損害“一帶一路”項目形象,干擾“一帶一路”建設進展。
(二)增進民心相通是實現各國共同發展與繁榮的現實要求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目標是促進共同發展,這離不開投資、產能等項目的實施。項目合作不僅受到有關國家基礎設施等硬環境的制約,也受到社情民意等軟環境的影響。做好民心相通工作,有助於動員民意、汲取民智、匯集民力,推動項目合作穩步發展並取得務實成果,形成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良性互促,實現共同發展和共享繁榮的合作目標。
(三)增進民心相通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客觀要求
不論從具體舉措還是精神實質看,共建“一帶一路”都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實踐,兩者既相輔相成又一脈相承。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個基本要求,“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濟”、“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要堅持環境友好”,客觀上也離不開民心相通的支撐。設想如果國家之間民心相互隔膜,何談構建和平共護、發展共促、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命運共同體?反之亦然,“一帶一路”的民心相通工作也不能就通論通、為通而通,而是要主動融入和傳播命運共同體意識,以此增進各國人民對“一帶一路”共同事業、共同責任、共同命運的歸屬感 。
三、“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工作已穩步拓展、扎實推進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多來,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吸引力和深遠影響力,“一帶一路”合作的朋友圈不斷擴大,“一帶一路”倡議和理念被寫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多份文件。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取得標志性成果和重要早期收獲,民心相通工作也在長期中外交流的基礎上取得明顯成效。
(一)確立了民心相通的政策目標和總體框架
五年多來,按照四個關鍵文件確定的決策部署,民心相通工作的“四梁八柱”已經基本確立。《推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了民心相通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定位、責任、重點領域和主要工作渠道,是民心相通工作的總體規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聯合公報明確了“平等協商、互利共贏、市場運作、平衡和可持續”的合作原則,突出了加強人文交流和民間紐帶等合作舉措,是民心相通工作的指導原則。首屆高峰論壇的成果清單和發布的《中國社會組織推動“一帶一路”民心相通行動計劃(2017—2020)》勾勒出民心相通工作的階段性目標、具體安排和工作脈絡,是民心相通工作的實際操作指南。在中央確立的上述框架內,各地方、黨和政府各有關部門、各社會組織、人民團體、科研機構、企業、媒體、智庫等,結合自身資源、人脈優勢和特點,制定了具體的專項合作規劃和工作方案,為確保民心相通工作的方向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提供了政策支撐。
(二)明確了民心相通的重點領域和區域布局
從重點領域看,隨著民心相通理念在各國廣泛傳播,一系列貼近民眾精神和物質需求的民心相通合作項目積極開展,尤其是教育、文化、農業、旅游、公益慈善、政黨等多個領域亮點紛呈。從區域分布看,民心相通工作與“五大方向”、“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建設相伴推進,物理聯通發展到哪裡,民心相通就延伸到哪裡,中國的“朋友圈”和好伙伴從傳統的歐亞沿線國家向非洲、拉美、南太、西歐的非沿線國家及西方發達國家延展。隨著我國與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合作協議,民心相通工作在地方層面和人文領域也取得重要進展,我國各省(區、市)與60余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1000余對友好城市,全球154個國家(地區)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個孔子課堂,英國設立專家理事會,第一個宣布支持250億英鎊“一帶一路”亞洲項目,瑞士政府設立“一帶一路”咨詢協調辦公室。
(三)搭建起民心相通的交流網絡和工作平台
依托政黨、社會組織、媒體、智庫、專家學者、普通民眾等多類主體開展人文交流,積極宣介“一帶一路”倡議和“絲綢之路”精神,取得良好效果。在交流中,發起建立多國參與的多個交流網絡和平台,為機制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媒介。例如,“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新聞合作聯盟、高校戰略聯盟、工商協會聯盟、世界旅游聯盟、國際科學組織聯盟、國際劇院聯盟等先后成立和投入運行。“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已有69個國家310家中外民間組織加入並開展160余項活動和項目,“絲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發展51個國家103家媒體機構成員,大批中國優秀電視節目被譯制成近20種語言播出。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新疆絲綢之路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等連續舉辦系列活動。“魯班工坊”“絲路之友”“歡樂春節”等成為亮點品牌。這些交流網絡和平台吸引了大量沿線及非沿線國家民眾參與,有力增進了彼此了解和理念認同。
(四)取得了民心相通的早期收獲和可觀成果
五年多來,民心相通工作全面鋪開,取得一系列可觀成果,讓越來越多國家的普通民眾對“一帶一路”合作有了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從爭取國際民意支持角度為把“一帶一路”打造成最受歡迎的國際合作平台和公共產品提供了支撐。我們針對“一帶一路”國家人民最迫切需求開展送醫送藥等民生援助,實施了“光明行”、“愛心行”、“甘泉行”、“幸福泉”、“愛心包裹”、“幸福家園”、“太陽村”、“綠色使者計劃”,以及赴南太平洋島國“送醫上島”、中巴急救走廊建設等一批項目。我們面向未來積極開展教育培訓合作,實施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傾斜的“絲綢之路”獎學金計劃,“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已培養來自95個國家的360位青年漢學家,中國企業為沿線國家創造20多萬個就業崗位,在部分國家啟動人才培養計劃。我國積極推動人員往來,與沿線國家簽訂了76份雙邊文化旅游合作文件,“十三五”期間雙向旅游人數將超過8500萬人次。這些合作項目給有關國家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增進了他們同中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感情,受到了廣泛好評。剛果(布)總理穆安巴出席第五屆中非民間論壇時稱贊,剛中兩國教育、醫療和基礎設施建設等的領域合作,有效改善了剛果(布)人民的生活條件。緬甸光明基金會主席奈林2018年12月訪問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時表示,雙方合作不僅讓緬甸偏遠地區民眾直接受益,而且進一步夯實了中緬“胞波”情誼。坦桑尼亞普通民眾希爾德談到她為中國電視劇配音時表示,“影視作品的傳播拉近了我們的距離,讓一萬公裡的航程變成了面對面”。
四、妥善把握好六個方面的關系,不斷推動“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工作提質增效
五年多來取得的成果為下階段繼續推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也要看到,民心相通也是“五通”中落地難、見效慢的一塊,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持之以恆加以推進,在此過程中不斷總結梳理成功經驗,持續改進和完善工作策略及方式方法。
(一)點面兼顧,把握好全面統籌與重點推進的關系
一方面,民心相通的工作對象關乎“一帶一路”的社會民意基礎,涉及范圍廣、部門行業多、連帶影響大 ,可以說“一枝一葉總關情”。任何一個局部和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會被傳播擴散、放大歪曲,甚至影響“一帶一路”建設全局。對民心相通工作需要整體統籌、通盤考慮,精心設計和把握好原則規則、政策舉措、步驟進度,具體執行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避免舉措失當、授人以柄。另一方面,開展民心相通工作的可用資源是有限度的,既不能搞過度透支、貪大求全,也不能平均用力、“撒胡椒面”,而是要突出重點難點,集中發力。要聚焦沿線支點、重大項目所在地、重要關鍵的合作對象,優先考慮民生援助項目,推進教育、文化、生態環保、衛生醫療等合作,打造具有示范效應的關鍵點,依托這些關鍵點帶動一大片。
(二)官民配合,把握好政府引領與社會主體參與的關系
民心相通是涉及許多參與主體的系統工程,必須協調一致形成合力,不能政出多門打亂仗。這首先需要黨和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把准政策方向,做好規范協調。同時,民心相通的源頭和歸宿在民間,必須緊緊依靠社會和民間力量。要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媒體、智庫、企業等各類主體的積極性、能動性,同時充分發揮他們接地氣、連民心的優勢,鼓勵他們積極建言獻策,對工作對象的實際情況和具體訴求把好脈,提高政策措施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使有關民生、人脈和外宣工作更加貼近現實、抓住人心。
(三)虛實並舉,把握好理念引領與務實合作的關系
要旗幟鮮明地把理念引導作為民心相通工作的重要內容,從“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淵源、豐富內涵、建設內容、現實及未來紅利等角度,向各國民眾講清共建“一帶一路”的現實和長遠意義,講清“絲綢之路”精神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同時也要根據民心相通工作需要,針對當地民眾最緊迫訴求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實事,打造看得見、摸得著的援助和合作亮點,並在此過程中講好中外友誼、中國援助故事,促使有關國家民眾從心底裡認同和支持“一帶一路”倡議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合作。
(四)雙向互促,把握好主動踐行中國倡議和推動各國共同參與的關系
一方面,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中國作為倡議者和負責任大國,責無旁貸地承擔著引領執行方案的責任。在增進民心相通工作中,必須調集政府、民間的智慧和力量,打造有利於“一帶一路”建設的民意氛圍、伙伴關系、話語體系、現實成果。另一方面,共建“一帶一路”給世界各國帶來了共同的發展機遇,是前所未有的國際合作工程,需要各國共商共建共享。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中國必須推動各國民眾深入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和價值,推動更多有志於自身及世界繁榮發展的國家聚焦民情民意,超越狹隘的民族主義乃至民粹觀念,集中資源和力量,共同投入“一帶一路”建設事業中。
(五)攻守兼備,把握好主動批駁與正面宣介的關系
增進民心相通需要加大輿論引導。“一帶一路”建設啟動以來,國際社會支持、贊許聲音不斷增強,但也出現唱衰、抹黑的雜音。對此,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反擊批駁和正面宣傳。一方面,對惡意和歪曲的言論,不回避、不躲閃,理直氣壯、有力精准地以雄辯的事實戳穿謊言,讓各國民眾看清黑白。另一方面,以開放、透明的態度,以持久和沁入人心的宣介方式,從中外雙方媒體、智庫、專家學者的視角,依托多種媒介和渠道,正面宣介和解讀“一帶一路”倡議,讓各國民眾接收到、領會清正面聲音。
(六)博約結合,把握好百舸爭流與旗艦領航的關系
民心相通工作的性質決定了,這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事業,必須要博採眾長和群策群力,“一盤棋大局分明,車馬炮各展其長”,依靠大家共同把好事辦好 。但千帆出海、百舸爭流,要想行穩致遠就離不開旗艦領航,做好民心相通工作同樣離不開打造重點領域和區域的精品合作平台,發揮領頭示范作用。例如,通過舉辦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專題宣介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心相通分論壇、中非民間論壇等,為政治決斷引領凝聚共識。通過做大做強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等機制,引領文化互鑒、構建理論體系、開展務實合作。同時,還可以通過培養各類專家團隊,發揮領域專長、引領交流互動、消除合作障礙。
2018年8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五周年座談會上指出,共建“一帶一路”經過夯基壘台、立柱架梁的五年,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要在保持健康良性發展勢頭的基礎上,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同時要求,要推動各國加強人文互通,推動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游、衛生、考古等領域交流蓬勃開展,開展卓有成效的民生援助。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是對五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工作的高度概括,更為下一階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對民心相通工作具有深刻、長遠的指導意義。民心相通工作必須在深入領會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和習近平重要講話精神的基礎上,切實發揮凝聚共識、集中智慧、匯集力量的作用,為“一帶一路”建設固本強基,助力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目標。
(王亞軍,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2019年第3期)
相關專題 |
· 《行政管理改革》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