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形成、實踐與時代價值

周宗敏

2019年03月29日08:15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形成、實踐與時代價值

核心閱讀

2013 年 3 月 23日,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首次向世界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倡議,呼吁國際社會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6年來,這一中國方案由倡議上升為共識,由理念轉化為行動,在不確定的世界展示了強大的領導力、感召力、影響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人類命運前途和時代發展趨勢,敏銳把握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化,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倡議。通過收集、翻譯、分析了6年來海外涉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政界、學界及媒體觀點,並結合大數據手段進行分析,筆者綜合研判認為,6年來,這一理念經歷三次重大躍升日臻成熟,並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區域命運共同體、創新平台等實踐平台不斷走深走實﹔國際社會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已逐漸超越國別和議題范疇,進入“全球治理新方案”和“國際關系新准則”層面。國際社會已普遍認識到這一理念不僅是中國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也為國際社會整體進步發展提供了解決方案﹔認識到這一理念能夠指導解決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主要全球性議題和深層次問題。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經歷三次重大躍升,通過三大實踐平台不斷走深走實

自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以來,該理念整體歷經三次重大躍升。在具體實踐中,中國不僅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區域命運共同體等建設,還打造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國際機構、各類主場外交活動為代表的創新平台,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通過實踐平台得以迅速落實推進。

第一次重大躍升:“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重視,“體現對世界大勢的清醒判斷和對未來走向的准確把握”。

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第一次在外交場合提到“命運共同體”概念,指出:“這個世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此后至2015年9月期間,習近平主席在國際國內不同場合至少62次提到“命運共同體”概念,並先后創造性提出了“中非命運共同體”“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亞太命運共同體”“中拉命運共同體”等具體理念。

“命運共同體”概念提出之初即在海外引起積極反響。匯總分析2013年至2015年國際主要媒體及智庫言論可以發現,在此期間,包括美國等西方輿論在內,國際社會已經普遍意識到該理念具有全新指導意義和適用價值。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主任安德烈·科爾圖諾夫認為:“習近平主席的‘命運共同體’理念所體現的長遠眼光和宏大目標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一理念體現了對世界大勢的清醒判斷和對未來走向的准確把握。”法國巴黎第八大學中國問題專家皮埃爾·皮卡爾認為:“這一理念體現了中國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態度,‘構建命運共同體’理念對於全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二次重大躍升:“人類命運共同體”內容日臻豐富成熟,掀起國際社會討論熱潮,“成為創造所有人幸福生活的人類共同理想”。

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總部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明確指出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在重大國際組織場合中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並詳細闡釋核心思想。此后到2016年12月,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華盛頓核安全峰會、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六次會議、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等場合,習近平主席先后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核安全命運共同體”等具體理念,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容日臻豐富完善。

這期間,習近平主席數次演講贏得了國際社會的一致好評,通過全面闡釋和深入解讀,“合作共贏”“共同安全”“共享發展”等論述為全球治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與模式,成為國際輿論熱議並接受的重要論斷。筆者研究發現,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間,國際智庫及主要媒體涉及“人類命運共同體”內容迅速增加,數量同比增長在150%以上,且正面解讀言論明顯增多。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認為,這一理念指向“創造所有人幸福生活的人類共同理想”,這一目標揭示“隻顧自己發展的思維是不行的,要兼顧他人,兼顧世界”。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裡認為,這一主張表明“中國希望與世界分享繁榮與利益,在經濟、安全等方面承擔責任”。

第三次重大躍升:“人類命運共同體”內涵、願景與路徑全面明確,成為指引國際關系的重要准則,“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劃時代意義”。

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闡述了中國為何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構建一個什麼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怎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三大基本問題。此次演講全面明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動因、願景與實施路徑,顯著提升了這一理念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此后至今,習近平主席在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黨的十九大、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多個重要場合,詳細闡述其內涵、願景與路徑。

這一時期,國際主要智庫及媒體相關內容數量再次明顯提升,認同度更趨加強。世界經濟論壇的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認為,這一講話“具有歷史意義”。聯合國社發委員會第55屆會議主席菲利普·查沃斯認為,這一理念體現了中國人著眼於維護人類長遠利益的遠見卓識,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原則,對聯合國推動世界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非常重要。

自“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以來,其內涵不斷完善,實施路徑細化落實,實踐項目“開花結果”。這推動了各參與國建立更深聯系,真正形成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也成為國際社會對此理念高度認同的重要原因。其中,“一帶一路”倡議、區域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以及新組織新機制建設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三大實踐平台。

“一帶一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落地生根的偉大實踐。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一帶一路”建設正式啟動,並在5年多來取得耀眼成績,獲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同與贊賞。以提出“金德爾伯格陷阱”概念著稱的美國經濟學家查爾斯·金德爾伯格表示,“中國為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而付出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一帶一路’上”,“‘一帶一路’倡議所倡導的互聯互通和實實在在的經濟發展正是化解沿線國家政治動蕩和社會凋敝的一劑良藥”。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文章認為,“在‘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合作被視為國際‘友誼’,這種‘友誼’將國與國長期聯系在一起。這是一種極其難以割斷的關系,這就是‘命運共同體’的含義所在”。東京大學教授小原雅博認為,“在互聯互通的目標下,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聯系加強,不斷推動地區與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形成全球化的積極效果”。

區域雙邊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落實推進的地緣路徑。習近平主席在不同場合、不同時期先后提出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非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以及中巴、中柬、中越等20余個區域和雙邊命運共同體理念。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細化至區域、國別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一次次深入闡述中國主張,把握人類利益和價值的通約性,在國際關系中尋找最大公約數。在實踐中,區域與雙邊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建設,同樣獲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與認同。俄羅斯政治觀察家德米特裡·科瑟列夫指出,“中國一直為非洲提供幫助,中國與非洲共同發展的龐大計劃中整個系統的利益是共享的。所有人都清楚這個利益,並對其進行討論和修正。”獨立民調組織“非洲晴雨表”調查顯示,63%的非洲人將中國在非洲日益增長的存在視為“積極”或“相當積極”。約旦中國問題專家馬爾旺·蘇達哈認為,中阿利益共同體將改變地區各國的發展狀態,帶來全方位的發展進步。

新機構機制、主場外交等多邊合作平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創新實踐。國際機構、國際機制是國際社會實際運行的重要依托,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創新的重點領域。近年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機構機制的建立,“一帶一路”峰會、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等主場外交的開展,有效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傳播和實踐,各類主場外交活動結合,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創新的平台。

“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四重時代意義

“人類命運共同體”汲取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實現了理論的堅持和繼承。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繼承馬克思主義“自由人聯合體”理想,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和合”思想,將實現全人類的幸福作為終極目標。

命運共同體是對馬克思主義“真正共同體”“自由人聯合體”的繼承和發展。馬克思曾明確提出並系統闡釋共同體思想,把作為無產階級奮斗目標的共產主義社會命名為“自由人聯合體”。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經歷了從前資本主義時代的“自然的共同體”到資本主義的“虛假的共同體”再到“自由人的聯合體”這一“真正共同體”的歷史演進過程。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創造性繼承與發展,是馬克思“真正共同體”思想的當代表達。同時,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價值內涵與馬克思的人類解放目標具有同理性,強調各國地位的平等性,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與馬克思“自由人聯合體”思想的價值追求高度一致。

“人類命運共同體”又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中國傳統文化提出“協和萬邦”“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中汲取理論營養,認為在國際社會雖然存在多樣文明、多種文化,但各國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可以多元共生、和平相處,從而實現優勢共享、資源共享、發展共享。

習近平主席在多個國際場合深刻詮釋了中國以義為先、先義后利的傳統理念,強調隻有義利兼顧才能義利兼得、隻有義利平衡才能義利共贏。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承擔國際責任,為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力量,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謀求國際話語權,體現了義利兼顧的原則。

“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取人類價值認同的最大公約數,倡導公平合理的新型國際關系。

習近平主席提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共同價值觀秉持和而不同的價值觀,倡導多種文明和諧發展,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基礎,是各國人民共有精神家園的最大公約數。

“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單邊的霸權穩定論,倡導構建持久和平的世界。查爾斯·金德爾伯格等人主張的“霸權穩定論”,強調打造一個無所不能的超級大國來統領國際事務,由單一大國輸出秩序和安全,國際社會將會因為霸權國家的統治而變得穩定。而在現實中,“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以對話協商形式解爭端、化分歧,在政治層面倡導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國與國之間地位的平等性,注重維護弱國、小國的權利,堅持多邊主義,開創大國之間、大國與小國之間交往新路,致力於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

“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片面的單邊安全觀,倡導構建普遍安全的世界。在全球化時代,各國安全是相互關聯、彼此影響的,單獨一國安全的取得,需要國際主體的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反對冷戰思維和零和思維,是對大國沙文主義和孤立主義的雙重否定,同時倡導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致力於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

“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狹隘的個體利益觀,倡導構建共同繁榮的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經濟層面倡導的是“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反對較為單一的全球經濟治理主體、反對全球經濟公共產品的無效供給、反對日趨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呼吁全球經濟治理體制變革,倡導各國主動承擔責任,主張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致力於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

“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倡導全球新型文明觀。

文明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世界因各種文明的匯集而變得豐富多彩。不同文明凝聚著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貢獻。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明的本質特征之一,“物之不齊,物之性也”,世界文明正是因多姿多樣才具備了交流互鑒的價值。不同文明沒有高低之別,更無優劣之分,而如今西方中心論、文明等級論、文明沖突論仍不絕於耳、陰魂不散,這無疑是舊有思想在作祟。

文明的交流互鑒,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牢固紐帶。舊有的文明觀念已經不合時宜,各國應在不同的文明之間展開平等對話,相互交流,兼收並蓄。習近平主席指出,“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二十一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裡,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內”。

“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要擺脫以往不合時宜的征服型文明心態,破除文明等級觀念,拋棄文明優越論,提倡各國之間包容互鑒、求同存異,充分尊重各國文明多樣性、發展道路多元化,建構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全球新文明觀,加強各國之間的思想文化交流,逐漸拉近各國之間的心理距離,消除前進道路中的障礙,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為塑造大國形象持續提供議題設置空間。

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契機,為中國國際話語權逐步增強提供了條件。“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把握世界未來發展趨勢,主動設置“和平發展、共同繁榮”議題,易理解、可接受,是融通中外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加強了國際規則的博弈和國際機制的重塑,推動國際社會良性互動,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同時,以共同利益關切為紐帶,實現了中外兩個話語體系的對接,是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偉大創舉和重要實踐。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繼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理論、鄧小平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后,由中國再次提出的國際議題設置,倡導全人類攜手共進、共謀發展、共同振興的主張,獲得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積極響應和支持。雖然,中國目前還難以從根本上改變“西強我弱”的國際話語權現狀,但是隨著中國准確把握世界發展大勢,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特別是習近平主席引領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牢牢抓住國際議題設置權,不斷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系列等新議題,已經並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能力,開啟國際話語的中國時代。

破解世界性難題,共同攜手奔向美好未來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回應全球治理危機,貢獻中國智慧。當前,全球面臨著嚴重治理危機,金融風險、民粹思潮等此起彼伏,貧富差距、發展鴻溝等愈加深刻。現有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存在不適應形勢發展的諸多弊端。在此背景下,中國認為,唯有各國共同書寫國際規則,共同進行全球治理,人類社會才能取得長足進步。“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擴大治理主體,強調治理主體之間平等參與、共建共享﹔改進治理方式,鼓勵各方融入開放治理體系,在規則制度之下各方進行協調合作﹔改革治理路徑,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創新治理目標,實現全人類利益最大化。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直面全球重大議題,貢獻中國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是高屋建瓴的總體設計,也是直面問題的解決措施。在當今世界,無論是推動世界發展、維護全球安全,還是應對氣候變化、打擊恐怖主義,都需要在具有全新智慧的頂層設計下具體落實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其富於智慧的豐厚內涵,提供了解決全球重大議題的關鍵鑰匙。

在西方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中,廣大發展中國家受限於自身的經濟基礎、基礎設施水平、治理水平等因素,獲益不多甚至自身利益受到損害。如任其惡化,不僅會引起地區動蕩更會演變成全球危機。實際上,發展與安全相輔相成,落后與失衡是許多國家和地區動蕩的根源,動蕩又加劇了這些國家地區的落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倡導的合作共贏、共同繁榮,正是致力於加強國家之間的政策協調和產業合作,擴大貿易、加強投資,共享經濟發展的紅利,以消除落后貧窮之“本”,化解動蕩不安之“源”。

當前世界飽受霸權主義和強權之苦,眾多中小國家在國際問題上缺乏發言權,無從表達自身利益和訴求。同時,非傳統安全風險在不斷攀升,僅靠一國力量已經不能確保自身的安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國家之間平等協商、平等對話、平等相待,不搞對抗和結盟,而是建立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伙伴關系,以超越傳統的零和思維和強權邏輯,構建國際關系新模式。在處理各類非傳統安全挑戰時,則強調共享共建、普遍安全的理念,通過增進互信、加強協調、協商合作,最終實現共同安全、可持續安全。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凝聚全球共同願景,貢獻中國方案。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各國普遍求安全、求發展、求穩定,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國家與世界“良治”的願望,是當前全球共同願景。在此形勢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實踐的前行,為世界貢獻了實現共同願景的“中國版”解決方案。這一理念既有關於優化國際格局、改進世界秩序的總體思路,又有維護和平安全、實現穩定發展的具體設計。既源於中國的自身經驗、自身智慧,又融合人類共同價值觀,具有全球普遍意義。既能夠指導解決當前重大國際議題,又能夠引領國際社會長期發展方向。正因如此,國際社會已經普遍認識到,這一理念具有長期的、歷史性的意義,可望成為實現人類美好願景的偉大方略。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