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人民日報思想縱橫:提升潛在增長率

馬宏偉

2019年02月26日16: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一個看似矛盾的現象:一方面,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任務尚未完成,城鄉居民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的願望強烈,經濟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巨大﹔另一方面,資源緊缺,環境告急,投資獲利機會減少,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較大。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破解經濟下行難題,把發展的巨大空間和潛力轉化為現實的較快經濟增長?顯然,刺激投資的辦法不可取,那樣隻會加劇資源環境壓力和產能過剩。這也是近年來我們沒有採取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的原因所在。一條現實可行的途徑,是提升潛在增長率。

潛在增長率是指一定時期由資源要素供給能力、生產效率和發展模式決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潛在增長率決定經濟增長速度的合理區間,而出口、投資和居民消費等需求因素隻決定一個經濟體能否在合理區間運行,但不能改變這個區間。也就是說,在既定的資源要素供給能力、生產效率和發展模式下,經濟增長能力是一定的,試圖通過擴大投資拉動增長,僅在實際增長率低於潛在增長率的情況下有效,否則不但難以持續,而且會加劇結構失衡。在這個問題上,我國過去幾次經濟過熱、日本“失去的20年”都是深刻教訓。可見,隻有提升潛在增長率,才能把經濟發展空間挖掘出來、把經濟增長潛力釋放出來。提升潛在增長率,需要改善生產要素供給能力、提高生產效率、轉變發展模式。

改善生產要素供給能力、提高生產效率,必須深化改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之所以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一個根本原因就在於勞動參與率提高、資源配置改善及生產效率改進提升了潛在增長率,即提升了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但目前仍然存在阻礙這些因素充分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障礙。比如,戶籍制度制約勞動力供給潛力的挖掘、投融資體制影響投資效率的提高、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面對的歧視性待遇限制資源配置的改善。有關研究表明,從2011年至2020年,如果每年勞動參與率提高1個百分點,潛在增長率就可以提高0.88個百分點。

轉變發展模式,主要是從要素驅動型發展轉為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我國過去30多年的經濟快速發展很大一部分來源於要素投入,來源於勞動力、土地、資源環境以及資金充足價廉的優勢。但目前這些優勢都在流失。招工難和勞動工資上漲,資源環境不堪重負,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凸顯,表明要素驅動型發展模式已走到盡頭。事實上,靠要素投入驅動發展,邊際收益是遞減的﹔而靠知識和技術創新驅動發展,邊際收益是遞增的。專家測算表明,如果全要素生產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潛在增長率就可以提高0.99個百分點。可見,破解經濟下行難題,必須把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轉化為實現創新驅動的動力,加大研發和教育投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進科技進步和經濟轉型升級。

研究潛在增長率問題,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宏觀調控思路,這就是:在宏觀調控目標內,一般不再出台強烈的刺激政策,不再依靠刺激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不使市場對政策產生依賴﹔通過改革,理順體制機制,激發各類所有制經濟的活力,促進生產要素優化組合,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提升潛在增長率﹔著力改善民生,培育消費需求,同時培育人力資本,增強創新能力。

《 人民日報 》( 2014年06月09日 07 版)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