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四十年改革開放

何毅亭

2019年02月25日10:16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四十年改革開放

馬克思、恩格斯說過:“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回顧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我們看到:馬克思主義是資本主義制度在西歐和北美確立其統治地位、自由資本主義經濟得到長足發展並把它的影響擴展到全世界,無產階級作為一個自為的階級已經登上歷史舞台,這樣一個時代背景的產物。列寧主義是在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帝國主義列強為爭奪殖民地和資源的矛盾不斷加劇以致爆發了世界大戰,社會主義革命有可能在帝國主義統治的薄弱環節首先取得勝利,這樣一個時代背景的產物。毛澤東思想是在俄國十月革命已經取得成功,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活生生現實並不斷發展,世界范圍的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斗爭星火燎原、蓬勃興起,這樣一個時代背景的產物。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經濟全球化浪潮洶涌而來,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並取得舉世矚目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這樣一個時代背景的產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則是在世界發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發生歷史性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新的偉大勝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這樣一個時代背景的產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軔和孕育於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是與習近平同志幾十年豐富的從政實踐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任何理論都有其實踐源頭和思想源頭。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一場偉大社會革命,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毫無疑問也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實踐源泉。一部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和發展史﹔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和發展史,也是一部改革開放史。

因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源頭和思想源頭,無疑也要循著這一思想的主要創立者習近平同志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的經歷去追索。在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之前,習近平同志既在部隊工作過,又長期在地方工作﹔既在內陸農業地區工作,也曾在沿海地區工作﹔既主政過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也主政過省會城市﹔既當過一省之長,也當過省委書記,還主政過上海這個中國最大的城市﹔既有在地方各個層級直接領導改革開放的實踐和經驗,又有在中央最高層謀劃和領導改革開放的實踐和經驗。這30多年,正是中國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各方面體制改革,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從部分地區和領域對外開放到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不斷向廣度和深度推進的時期。改革開放不僅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了社會活力,也使民族精神獲得新的解放,積極變革、勇於開拓、講求實效,成為社會潮流。習近平同志始終工作在改革開放第一線,親身經歷了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親身經歷了改革開放中各種思想的交匯碰撞,不管在哪個地方、哪個層級、哪個崗位上,他都是改革開放的實踐者和領導者,都留下了豐富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成果。

習近平同志從政起步於改革開放初創之時,是領導縣域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20世紀80年代初,他擔任縣委副書記、縣委書記的河北正定縣是冀中平原落后的農業縣和典型的內陸縣。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大膽解放思想,開動腦筋,真刀真槍地做改革開放的文章,提出“改革戲必須大家唱”“要做改革的擁護者,做改革的實踐者,做改革的清醒者,做改革的保護者”,強調“商品經濟是一種開放性經濟”。他率先實施一系列改革開放舉措,從開啟河北省“大包干”的先河、摘掉“高產窮縣”的帽子,到力排眾議建“榮國府”、搶救古樹古寺古城牆、發展旅游業,探索“中國旅游正定模式”,走“半城郊型”經濟發展新路﹔從大念“人才經”,親自向全國發出100多封“求賢信”,邀請包括華羅庚在內的50多名全國知名專家擔任顧問,到密切關注國際市場和世界科技發展,帶隊到美國考察農業等等,都充分體現了一個敢作敢為的地方領導者推動改革開放的歷史擔當、非凡勇氣、創新精神、務實作風。在正定的這些思路和舉措,這些理論思考和實踐感悟,這些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形成的立場觀點方法和優秀品質,都成為積澱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實踐基礎和思想來源。

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的17年多正是福建由過去的海防前線轉變為我國對外開放前沿的重要時期,他堅持改革創新、開放發展的思路,始終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1985年6月,他來到廈門經濟特區,分管體制機制改革,直接領導推動“放水養魚”激活了廈門港,同時激活許多身處困境的國企﹔推動了我國第一家合資經營、企業化運作的廈門航空公司的發展﹔率先組織探索實施自由港的政策研究。后來他先后擔任寧德地委書記、福州市委書記、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等領導職務。在福建工作那些年,他沖破思想和體制的重重阻力,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吹響了福州乃至全省國企改革的“沖鋒號”﹔六年七下晉江總結出的“晉江經驗”,明確了縣域經濟發展方向﹔堅持放膽、放權、放手、放活,推動政府職能轉變﹔親自主導開展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被譽為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我國農村經營制度的又一重大變革﹔在全國率先提出並以餐桌污染治理為抓手,著力打破部門藩籬,建立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監管體系﹔領風氣之先,提出建設“數字福建”和“生態省”﹔把查處干部違規違紀佔地建房作為懲治腐敗的突破口,同時建章立制、立好規矩,從根本上遏制腐敗歪風。如此等等的創新之舉開風氣之先,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實踐基礎和重要思想源泉。

習近平同志主政浙江和上海,進一步提升了改革開放實踐層次,擴大了理論視野。2002年11月,他轉任浙江省委書記,明確提出“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要求,倡導“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堅持“接軌上海、借‘海’出海”,堅持經略海洋、港通天下,堅持發展開放型經濟,制定實施作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總綱的“八八戰略”,推動浙江從經濟體制改革一馬當先,走向政治、社會、生態、文化等各領域改革全面推開。到上海工作后,賦予上海城市精神“開明睿智、大氣謙和”新內容,強調要把上海放在全國發展的大格局中,不遺余力地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推進上海國資國企改革,推進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一體化國際化,推動上海更好服務長三角地區、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這一時期,是習近平同志政治家素質得到全面提升的關鍵時期,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關鍵時期。

綜合起來看,習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的25年經歷就是一部完整系統的改革開放實踐史,也是他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深入進行理論探索、理論積累並取得重大成果的歷史。他結合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提出了不少創新性觀點,表現出獨到的眼光和卓越的膽識。這些成果集中體現在《知之深愛之切》《擺脫貧困》《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之江新語》等著作中,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源頭。可以說,長期的改革開放實踐歷練為習近平同志的成長提供了廣闊舞台,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孕育和形成奠定了厚重的底色,也造就了他堅韌不拔、志存高遠的領袖風范,滋養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海納百川、博大精深的理論氣度。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凝結的理論形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改革開放越是向縱深推進,越是呼喚理論創新。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八大,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30多年路程,國外有學者形象地稱之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上半場”。“上半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難題。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交織疊加者有之,驚心動魄者有之,泰山壓頂者有之,來勢洶洶者有之,劍拔弩張者有之。中國改革開放“下半場”如何進行?這個“下半場”需要解決“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需要應對長期存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需要推進“深水區”和“險灘中”的改革,需要化解眾說紛紜的“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金德伯格陷阱”,需要應對不時冒頭的“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等等。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他明確指出: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必須將改革進行到底﹔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改革開放中的矛盾隻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世界經濟的大海不可能“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在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時代潮流中應運而生的,也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不斷豐富和成型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全面審視國際國內新的形勢,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中國共產黨保持戰略定力,審時度勢,沉著應戰,守正出新,堅持改革開放這一興黨強國的關鍵一招不鬆勁,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推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確立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實施深層次全方位開放戰略,推動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著力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對中國共產黨來說,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一場大考。在這場大考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解決影響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深層次矛盾和結構性問題,系統回答了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又一次偉大飛躍。

全面深化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和豐富性,鍛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系統性、原創性、時代性、開放性,賦予其不同尋常的政治高度、歷史厚度、理論深度、實踐廣度、現實鮮活度。這一科學理論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全面謀劃和戰略安排,對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作出了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也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了系統謀劃和頂層設計,科學回答了“歷史之問”“時代之問”“人民之問”,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改革開放新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

回頭來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績都是與全面深化改革密不可分的。正是由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我們才能在全球經濟低迷、世界貿易停滯以及各種風險交織的情況下取得好的發展成就。正是由於政治體制和機制改革,如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取得實效,行政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建設有效推進,才促進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正是由於民生領域一系列改革舉措的出台,才使得一大批惠民項目落地實施,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也正是因為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深入推進,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進一步全面加強了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才改變了管黨治黨寬鬆軟狀況,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

實踐是最好的試金石。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指導新實踐,新時代、新實踐則檢驗新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依靠人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應對了包括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實踐表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指導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中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偉力和巨大的實踐威力,得到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高度認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從黨的十八大以來5年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中總結出來的,是這些變革和成就凝結的理論形態。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中國過去40年的發展進步靠的是改革開放,中國未來的發展進步同樣要靠改革開放。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極具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的偉大社會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總設計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動指南。

在新時代要高擎改革開放的“指揮棒”,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然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改革開放是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邏輯起點,又是不斷拓展這一道路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實踐源泉,又是不斷完善這一理論體系的實踐基礎﹔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征,又是增強這一制度生機活力的重要法寶﹔改革開放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源頭活水,又是繁榮發展這一文化的重要動力。中國的改革開放是立足中國實際、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進步事業,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人間正道,是有立場、有原則、有底線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改什麼、改到哪一步,堅持黨對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不能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不能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不能變。”這“三個不能變”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指揮棒”,規定著改革開放的立場、原則和底線。40年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輝煌成就,根本就在於沒有動搖立場、沒有放棄原則、沒有丟掉底線。沒有堅持這些立場原則底線,恰恰是蘇東劇變的慘痛教訓。新時代,一定要始終不渝堅持改革開放的立場原則底線不動搖,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高黨把方向、謀大事、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從而確保中國改革開放這艘航船沿著正確方向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在新時代要堅持正確的改革開放方法論,積小勝為大勝促全勝。新時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向“深水區”和“險灘”進軍,是啃“硬骨頭”,如果方法不對頭、措施不配套,就會事倍功半,甚至損兵折將、無功而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嚴格按照“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的十六字方針,始終堅持“四個結合”的改革思路,即堅持思想解放與實事求是相結合、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膽子要大與步子要穩相結合,確保在宏觀層面上增強改革的整體性和協同性,在微觀層面上提高改革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他還強調,改革要於法有據,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掌握了習近平總書記正確的改革開放方法論,就能避免走彎路、瞎折騰,就能積小勝為大勝,不斷促進各項改革開放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開放成效上相得益彰,不斷開辟全面深化改革新境界。

在新時代要以釘釘子精神落實改革開放“施工圖”,推動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標、任務已經明確,關鍵在於抓好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8—2022年)》對158項改革舉措進行梳理,列明牽頭單位、改革起止時間、改革目標路徑、成果形式等要素,形成了未來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圖”。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和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了一系列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並強調“盡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指導,按照黨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強化責任擔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抓鐵有痕,以釘釘子精神有計劃有秩序推進落實。

在新時代要不斷激發改革開放原動力,凝聚支持和參與改革開放的磅礡力量。總結改革開放歷史,成功隻會眷顧那些有益於民富國強的改革開放實踐。改革開放越往前走,越需要持續不斷的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自覺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發揮人民群眾在改革中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為改革匯聚起磅礡的民心民力,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改革開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人民幸福、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在改革開放中夢想成真。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澎湃洶涌、滾滾向前的歷史洪流,順應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萌芽、創立的,也是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不斷向前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同樣,這一思想必將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取得新的偉大勝利,更好地造福中國和世界。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