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記者 李玉長

2019年01月22日08:18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鄭重宣示了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的信心和決心,明確提出了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目標要求。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記者就有關問題採訪了部分專家學者。

對 話 人

國家監委特約監察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金民卿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 李志勇

1 掌握貫穿講話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金民卿:講話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即徹底的人民立場。強調了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的主體,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通過提出並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從人民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獲得前進動力,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讓人民共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發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講話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証法的基本觀點和科學方法,用歷史的、聯系的觀點,系統梳理了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三大歷史性事件的歷史邏輯,改革開放前幾十年同改革開放40年之間的實踐邏輯,科學闡釋了以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等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我國改革開放奠基、開創、跨世紀、新世紀與新時代等不同階段上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和理論成果,從理論與實踐、歷史與邏輯的結合上貫通了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進程。

講話突出地強調了歷史發展規律與人的主體創造性的內在聯系。全面梳理了改革開放40年來,黨領導人民在指導思想、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隊、祖國統一、外交、黨建等方面的重大戰略和輝煌成就。這些成就雄辯地闡明了改革開放是黨帶領人民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為、銳意進取的一次偉大革命,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

記者:我們應如何使用這些科學立場觀點方法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進程?

金民卿:在全面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

簡單來說,就是既鼓勵大膽試、大膽闖,又堅持實事求是、善作善成,確保改革開放行穩致遠﹔整體把握事物聯系與發展的客觀規律,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既要敢為天下先、敢闖敢試,又要積極穩妥、蹄疾步穩,把改革發展穩定統一起來﹔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忘初心和牢記使命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2 科學認識所處歷史方位,堅定信仰、信念、信心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特意引用毛澤東同志名句“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請結合歷史與現實,談談我們應如何科學認識它。

金民卿:毛澤東同志的這段經典語錄,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長期奮斗,即將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決定性勝利的關鍵時期講的。這個重要論斷既深刻總結了革命的偉大成就,更提醒了全黨必須要牢記“兩個務必”,以堅定的信念和信心開始新的歷史征程。

當前,我們所處的歷史方位同當時的歷史情境有著極其相似的地方。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段話就是要表明,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必須全面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偉大革命。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已走過千山萬水,取得了輝煌成就,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但是,我們決不能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驕傲自滿、固步自封,更不能猶豫不決、徘徊彷徨,甚至被已經取得的成績沖昏頭腦,而必須以更大的勇氣、更大的決心、更堅定的信念,繼續跋山涉水,勇於克服困難挑戰,擔當起新的歷史使命,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全面推進改革開放,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取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記者:講話強調“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有何現實意義?

金民卿: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節點上,強調“信仰、信念、信心”十分重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正處在百年未遇之變局,處在改革開放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全黨全國人民務必堅定信仰、信念和信心。

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能夠確保正確的發展方向,科學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法。一方面,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破除各種思想上的迷霧和障礙,確保理論上的高度清醒,不被各種錯誤思想所遮蔽﹔另一方面,要正確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發展中的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不斷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成果,豐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

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念,能夠確保新時代改革開放始終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上。道路關乎事業成敗。突出地強調堅定信念,就是必須要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既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也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既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黨領導中國人民根據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社會發展規律,結合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的自主性創造。在新時代,我們要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對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堅定信心,能夠讓我們進一步明確改革開放對於中華民族、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人類文明發展的重大世界歷史性意義﹔進一步確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確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確的﹔進一步確信中國的改革發展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成功經驗、展現了光明前景,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強大力量,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的重大貢獻﹔進一步確信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在此基礎上,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3 弘揚歷史傳統,踐行時代精神,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記者:為什麼說“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

李志勇:改革總體上是中國歷史常態,40年的改革開放是中國歷史傳統的傳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富有改革的智慧和經驗,先賢認為國家、民族要發展就必須善於變通、不因循守舊、勇於創新。三千年前的《詩經》就有“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周易》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宋代王安石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在中國歷史中,有著無數次改革和變法的實踐,既有商鞅變法、漢武帝改革等成功經驗,也有王安石變法、戊戌變法等失敗教訓。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依然要傳承歷史上的改革文化,借鑒歷史經驗教訓。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華民族歷來重視促進共同發展,加強對外經貿往來,絲綢之路的形成發展、鄭和下西洋就是中華民族開放發展的生動史實。既“兼容並包、兼收並蓄”,又不忘“以我為主”,是我國文化傳統的一大特色。中國文化是在不斷吸收各國的思想文化資源,並加以融會貫通的基礎上發展的,佛教中國化就是明証。約在兩漢之際,佛教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經長期傳播發展,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和而不同,兼收並蓄”,既是中國歷史上對外開放的智慧,也體現了40年對外開放的特色和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開放精神。

記者:100名受表彰的改革先鋒身上最突出的精神特質是什麼?

李志勇:時代精神!這是一個時代社會現實的集中反映,是一個時代社會實踐的精神升華,也是一個時代人們精神風貌的凝練概括。在當代中國,改革創新精神之所以成為時代精神的核心,是因為它集中反映了當代中國現實和中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高度濃縮了當代中國的實踐形態,已成為當代國人較為普遍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模式。40年來最鮮明的時代精神是改革創新。改革先鋒身上體現著這一時代精神,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大膽地闖、大膽地試”,“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改革開放是闖出來的、試出來的,“先行者”“探索者”“倡導者”“先驅”“探路人”“帶頭人”,改革先鋒身上這樣的表述,生動地詮釋了改革精神。

第二,勇於攻關、不斷突破的創新精神。創新是推動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改革開放40年取得成功的關鍵。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在理論、實踐、制度、科技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的過程。“開拓者”“開創者”“創造者”“創建者”“創新者”“創立者”“發明者”,就是創新精神的縮影。

第三,艱苦創業、勇於拼搏的奮斗精神。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特質,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精神特質。“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這次表彰的企業家、科學家、運動健兒,以及在各行各業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貢獻的人物,不少都是身處逆境、百折不撓、不懈奮斗出來的,都是擼起袖子加油干出來的。

第四,愛國敬業、心底無私的奉獻精神。這次表彰的改革先鋒,不少都是立足崗位、任勞任怨、辛勤工作、默默奉獻的勞動者,他們是億萬勞動人民的縮影。

記者:黨員干部應該如何在各自工作中培育和踐行時代精神?

李志勇:當前,改革創新精神作為推動發展實踐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滲透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建設的方方面面,不同工作領域的黨員干部要各有側重。

在經濟領域,要強化發展意識、創新意識、改革意識、協調意識、開放意識﹔在政治領域,要強化民主意識、法治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權力監督意識﹔在文化領域,要強化引領意識、包容意識、交流意識、文化創新意識﹔在社會領域,要強化民生意識、共享意識、社會公平意識、社會協同意識﹔在生態文明領域,要強化節約意識、環境保護意識、生態意識、代際責任意識﹔在黨的建設方面,要強化理論武裝意識、執政能力建設意識、黨內民主意識、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意識、從嚴意識、責任擔當精神。

對黨員干部而言,簡要地說,要從三個方面著力:一要加強學習反思,注重精神品質養成﹔二要模范實踐,注重行為習慣訓練﹔三要加強制度建設,注重遵守規則約束。(記者 李玉長)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