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改革開放是歷史前進的大邏輯

陳姝

2019年01月11日08:11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改革開放是歷史前進的大邏輯

歷史昭示我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實現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中國40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証明改革開放這條路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我們必須以唯物史觀的根本方法,從“歷史的深處”把握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和邏輯演進,深刻理解改革開放是歷史前進的大邏輯,才能更好地把握歷史規律、抓住歷史機遇,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客觀規律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基本矛盾。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中,生產力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根本決定力量。社會主義社會要解決好基本矛盾,就必須遵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這個客觀規律,自覺地不斷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環節和方面,使生產力獲得新的解放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最重視生產力的發展,首次把生產力與人的本質力量聯系起來,認為生產力的發展就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展現,人類社會進步就是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人的解放的過程。

我們黨是以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登上歷史舞台的。改革開放的初心就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人民謀求幸福。為了實現這個初心,我們黨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根本任務。從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發展是硬道理”,到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強調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再到鮮明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中國共產黨人自覺按照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規律行事,堅持生產力標准,圍繞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中心提出所有改革理論、制定一切改革政策,推動社會生產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起來。

人類社會總是不斷化解舊矛盾又直面新矛盾,所以調整生產關系、完善上層建筑就會不斷進行下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大以來,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繼續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好解決我國社會出現的各種問題,更好實現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更好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改革開放事業承前啟后、接續奮進,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嶄新局面。

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內在要求

社會主義制度需要一個從低級向高級、從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在以往的世界社會主義實踐中沒有解決得很好。特別是要完成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任務,更需要對社會主義制度中不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部分進行革新和改變。因此,改革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和題中應有之義。

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因此,中國的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的前提下進行的。對社會主義最根本的東西,即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而對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必須大膽改革創新。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大規模制度變遷的過程。我們黨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同時有力推動各方面體制改革,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轉變。正是因為改革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為根本導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得以充分展現,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今天中國的改革,已經進入了以強化制度建設為核心的全面深化改革階段。建立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突出強調通過改革創新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強調要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黨的十九大以來,改革堅持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向著更廣的領域和更深的層次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已經基本確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得到進一步發展完善,彰顯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人民創造歷史的主動自覺

歷史發展的規律存在於人的實踐活動中。人們在遵循歷史規律的基礎上,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創造性實踐,推動社會向前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既是問題倒逼的結果,又是黨和人民在問題面前充分發揮主動性的結果。改革開放初期,人民群眾迫切希望發展生產力,熱切期待改善生活。對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體現著社會發展的要求和方向。我們黨作出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是尊重自然歷史過程與人民選擇的統一,是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統一。

作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列寧說過,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事業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告訴我們:改革開放偉大事業也是人民群眾創造的。從安徽鳳陽小崗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四川一批工廠發起的國有企業改革,到“殺出一條血路來”的經濟特區,從個體戶、鄉鎮企業、私營經濟、自由集貿市場、三資企業,到電子一條街、眾創、“互聯網+”、共享經濟、移動支付……我們黨正是尊重了人民的首創精神,把人民的願望、智慧和經驗加以概括提高,形成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改革開放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沒有人民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以往、現在和今后的改革都必須依靠人民群眾。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臨著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改革開放中的矛盾隻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好辦法歸根到底來自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生動實踐。我們要尊重人民所表達的意願、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自覺拜人民為師,從群眾中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要支持群眾大膽實踐、大膽探索、大膽創新,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共同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

(責編:王玥芳、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