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在變革和開放中獲取賡續發展動力

2019年01月09日11:15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在變革和開放中獲取賡續發展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這是繼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和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之后,再一次對中華民族精神內涵進行了升華。

變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在這篇過萬言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經典名句。例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等等。這些名句,從文化淵源、歷史實踐、民族精神等方面,深化了對中國改革開放內涵的認知,表明中華民族悠久的發展史上,革新、創新、開放始終是前進的不竭動力。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新”是一個重要的哲學命題。早在商湯時代,就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盤銘,意思是說要不斷自我革新、自我實踐,倡導不斷發展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尚書·康誥》中也有“作新民”之語。以儒家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堅持發展了“新”的思想和精神。《禮記·大學》開篇就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宋儒程頤解釋“親民”為“新民”,認為培養和教育人民是大學之道的目標和責任。《易傳·系辭上》也從天人合一的哲學角度提出:“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把人的存在和發展,高度概括為“富有”“日新”和“生生”,哲學家張岱年先生對此解釋為:“世界是富有而日新的,萬物生生不息。‘生’即創造,‘生生’即不斷出現新事物。新的不斷代替舊的,新舊交替,繼續不已,這就是生生,這就是變革與開放精神。”可見,強調“新”、不斷革新,積澱在中華民族的深層心理,早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賡續發展的心理動因。

在實踐層面,中華大地上不斷發生變法變革圖強運動。例如,《史記·商君列傳》中記載,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實施變法,面對秦國貴族的反對,商鞅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意思是說,治國並非隻有一條道路,隻要有利於國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於古法舊制。由於推行商鞅強有力的改革措施,秦國成為了戰國末期最強大的諸侯國。中國歷史發展有一條清晰的變法變革線索,變革才能求新,變法才能圖強,在不同程度上回應著當時時代的呼聲,給中華民族發展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開放:“天下大同”“協和萬邦”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開放精神凝結出豐碩的成果,例如萬裡駝鈴萬裡波的浩浩絲路,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等。唐朝國力強盛,被稱為古代文明“盛世”。當時的社會生活融貫中西,社會風氣自由開放,科技與藝術更是氣象萬千,被公認為世界上最為富強的國家。作為世界中心的唐朝,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很多外國人都涌入。據史料記載,唐朝鼎盛時期,長安人口達到百萬之多,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來這裡學習、經商、傳教的外國人就有5萬人左右。生活在長安的外國人如此之多,中西方文化交流之發達,對外開放程度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在中國歷史上,許多朝代在盛世期間,都是開放的、有自信的。比如漢代通西域,唐代也通西域﹔明代通海上之路,引進很多奇異動物,包括孔雀、斑馬、長頸鹿等等。中華民族以“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自信而又大度地與域外民族交往交流。

“天下大同”是中國古代儒家提出的一種政治理想。《禮記·禮運》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在中國人的政治理想中,個體與家庭的“小我”和社會發展的“大我”,是價值相通的。“小我”需要在“大我”中得到最終的價值實現,最終形成社會的總體和諧。

“協和萬邦”出自《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意思是,首先要把自己的宗族治理好,繼而把自己的國治理好,進而使各國團結起來。“協和萬邦”的精神傳統除了崇尚和平,還強調團結協作,這是中華文化蘊含的深沉自信。

實踐:“改革開放,永不停步”

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改革開放是對中華民族變革和開放精神的繼承和發揚。改革開放承續了中國人的變革與開放基因,又豐富和提高了這一民族精神和民族氣質。

40年來,中國因改革開放而新生,因改革開放而興盛,因改革開放而強勁,發展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通過改革開放這個“關鍵大招”,神州大地上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世人驚嘆。我國人均GDP由1978年的160美元,增長到2017年超過8800美元,7億多人脫貧,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卻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卻沒辦成的大事,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重塑了中國經濟社會版圖,深刻改變了當代中國和中國人民的命運,書寫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壯麗詩篇,也深刻影響了世界發展進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有力証明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旗幟。40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在國際風雲變幻中站穩腳跟,之所以能夠經受住來自各個方面的一次次嚴峻考驗,之所以能夠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使現代化建設的航船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破浪前進,就在於我們黨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大解放、大發展和大提高。

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廣東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開放永不停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講話中更是發出“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誓言。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新的歷史方位、新的社會主要矛盾、新的現代化時間表,向高處攀登、向遠處前行,還有一道道山梁須翻越,一個個險灘須跋涉。面對錯綜復雜、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環境,面對新老問題交織、新舊矛盾疊加的國內發展挑戰,唯有改革開放永不停步,才能奮力開創發展的新境界。實踐反復証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同樣,我們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讓黨和人民事業始終充滿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隻要我們堅定沿著改革開放之路走下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必然會創造出新的更偉大的奇跡。

(王杰 作者系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