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我國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和重點

任保平

2018年12月29日08:27    來源:《紅旗文稿》2018/24

原標題:我國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和重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科學認識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和要求,有助於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

一、新時代我國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

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國經濟要從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實現的粗放型高速增長,轉變為依靠技術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實現的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就是要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

1.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物資短缺,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數量追趕彌補短缺。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數量追趕,不少領域出現了產能過剩。在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是生產過剩且產品質量不高,增強發展的質量優勢成為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關鍵,因此在發展方式上要實現從數量追趕轉向質量追趕。

2.實現產業體系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要求,實現由要素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產業體系,轉向以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產業體系,從而促進我國產業向國際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同時,產品結構上要實現由目前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品為主的產品體系,轉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體系為主。

3.打造環境友好型經濟。過去一段時間,我國更多地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和規模擴張,這種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造成了對資源和環境的破壞。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經濟發展方式,必須把資源利用和環境代價考慮進去,要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有效利用自然資源,避免過度開發,走綠色發展道路。

二、新時代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路

提高商品與服務質量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技術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可持續性是高質量發展的最高層次,實現人的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終極關懷。據此,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路包括以下方面:

1.提高效率。一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在要素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要素配置結構,使要素和資源配置到生產效率較高的領域和環節,以提高投入產出效率。二是提高生產創新效率。也就是通過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的方式,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使生產體系產出效率更高、生產模式更新、成本控制更好。三是提高市場組織效率。搭建良好的交易平台,形成有效的市場機制,優化制度體系和管理體制,使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更強、交易空間更大、競爭效率更高,從而促進市場組織效率的提升和收益增加。

2.優化經濟結構。要從總量擴張轉向結構優化,使我國新時代的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城鄉區域結構等不斷優化。一是優化產業結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堅持優化存量和擴大增量並重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結構升級,發展先進制造業和壯大現代服務業並舉,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並行,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積極發展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二是優化區域結構。按照主體功能區的建設思路,優化區域經濟結構,對於優化開發區,要強化對經濟結構、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科技創新等方面的考核。限制開發區,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以生態環境建設為核心,強化生態功能的保護和對提供生態產品能力的考核。重點開發區域,要實行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水平優先的績效考核。傳統農區,要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發展基礎好的城市區域,要加快提升創新能力,增強輻射帶動力和區域競爭力。三是優化城鄉結構。遵循城市發展規律,高標准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水平管理,構建以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現代城鎮格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農業現代化道路,培育新型農業主體。在此基礎上,走城鄉一體化道路,把城市和鄉村融合起來,形成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3.培育新動力。在高質量發展中新動能的培育包括三層含義:一是由依靠要素驅動轉向依靠創新驅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標志的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加快推進,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唯有創新才能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與產業變革。二是從舊制造模式轉到新制造上來。新制造是以智能化、大數據、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所促成的智能化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生產與服務。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培育需要在新的技術應用、新的制造模式、新的商務服務上實現新的發展。三由投資拉動為主向消費拉動為主轉變。擁有消費大市場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最大潛力,因此要注重由投資拉動向消費拉動為主轉變,以消費驅動投資轉型,以消費來調整經濟結構,使消費結構升級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四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服務型消費需求正在快速增長,服務型消費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三、新時代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重點

圍繞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和戰略思路,我國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重點包括以下方面:

1.提高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供給體系的質量。高質量發展不僅是指某一種產品或服務標准符合國際先進水平,而是整個供給體系都要有高質量。

一是提升勞動力供給的質量。人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高質量發展動力變革的核心力量。在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時,我們應以提升勞動力的供給質量為出發點,推動經濟發展中勞動生產率的穩步上升。中國是人力資源大國, 9億多勞動力、1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是中國高質量發展最大的資源和優勢,高質量發展需要實現對勞動力資源的有效利用。要建立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人才激勵機制,激發人才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

二是注重供給主體質量。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運行主體,提高供給主體的質量主要就是要提高企業的發展質量,提升企業產品的質量水平、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要培育一批規模優勢明顯、產業鏈整合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品牌知名度、資源整合能力達到世界級的龍頭企業。要以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為目標,努力培育出具有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從而在關鍵制造領域和行業中保持全球領先的綜合實力與行業影響力。特別是要推進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計劃、強化人才與服務兩大保障、深化產學研三方協同創新,提高企業研發經費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同時要鼓勵引導更多的企業投入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來,提升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基礎與原創能力,努力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推進創新型企業的發展。

三是注重產品供給質量的提升。標准化是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在提高產品供給質量過程中,需要加強標准化建設、提高標准化水平。同時進一步加強產品設計、制造、配送、銷售等環節的質量標准,而且要加強行業監督,為產品質量的提高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認証認可機制,提升我國產品質量標准。

四是加快數字技術的供給。數字技術包括大數據技術、雲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其中大數據為數字資源,雲計算為數字平台,物聯網為數字傳輸,區塊鏈為數字信任,人工智能為數字智能,這些新技術相互融合。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讓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

2.注重與我國高質量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宏觀調控體系建設。一是宏觀調控的目標需要轉變。要從總量調控轉向結構調控,對經濟發展質量的宏觀調控應與結構升級相匹配,從引導總量增長轉向引導結構轉型升級為主。還要從速度調控轉向效率調控,調控的重點要集中在能夠提高生產效率的領域,要重視生產過程創新作用的發揮,重視要素創新作用的發揮,從而提高經濟發展中的全要素生長率。

二是發揮質量型政策的作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都是數量型政策,數量型政策主要是通過調控稅收、公共支出和貨幣的供應量等手段來刺激經濟的數量增長。人力資本政策、創新政策、結構升級政策是質量型的經濟政策,質量型政策更側重於通過創造內生動力來促進經濟發展的質量。要實現從數量激勵轉向質量激勵,從增長激勵轉向質量激勵的轉變。

三是以質量為導向實施宏觀調控。高質量發展的宏觀調控不能再依賴數量指標,而要更多依靠質量效益性指標,重點調控就業、收入、企業利潤的合理增長,物價的穩定,風險規避等方面。

四是注重促進創新。高質量的宏觀調控要解決企業在創新研發上的困難,通過科學的政策引導企業進行科技創新,加大對企業創新的政策支持、激勵、補償。

3.構建高質量的產業體系,實現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高質量產業體系指工業化程度比較健康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比較充分的產業,是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本、制度創新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依照這一標准我國高質量的產業化道路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需要從經濟智能化、產業綠色化、發展高端化出發,來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升級進步和現代服務業的系統優化,最終實現產業體系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向質量效率集約型增長轉化。同時加快制造業強國建設,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實現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

未來經濟的新增長點在先進制造,特別是在於互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要加快數字產業的發展,數字經濟對產業發展的帶動和滲透作用是戰略性的,一方面可發展大量成長性好的數字產業,另一方面數字技術對各行各業的滲透應用,對整個經濟能起到極其強大的提升作用。

4.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全面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信息鏈中的地位,以高質量的開放推動高質量的發展。要依靠技術、質量、標准、管理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參與國際競爭,尤其是依靠創新驅動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一是拓展對外開放產業領域。目前全球制造業大規模轉移的熱潮在降溫,服務業的全球轉移和全球配置正在興起。服務業的開放和承接全球服務業務轉移,應成為我國對外開放新的重點。

二是充分利用自貿區、綜合保稅區等開放發展平台,持續提升開放平台的支撐能力。自貿試驗區是我國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打造新型開放性區域的載體,能夠成為拉動區域開放發展的增長極。

三是打造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高地。高度重視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動向,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廣領域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打造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稿》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