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輝
2018年12月12日08:16 來源:學習時報
日前,筆者翻看《傅斯年評傳》一書,卻被其中錢穆批評胡適的一段文字吸引眼球。“適之晚年在台灣出席夏威夷召開之世界哲學會議,會中請中、日、印三國學人各介紹其本國之哲學。日、印兩國出席人,皆分別介紹。獨適之宣講杜威哲學,於中國方面一字不提。”我們姑且不論此事孰是孰非,但它讓人追問和思考起一個這樣的課題:文化何以自信與他信。
談起文化何以自信與他信,首先應該回答文化為什麼要自信與他信。“如果不發展文化,我們的經濟、政治、軍事都要受到阻礙”,毛澤東在抗戰勝利前夕的論述穿越時空,至今依然振聾發聵。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明確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今天,一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國,不僅要具備雄厚的經濟實力,更要擁有不可戰勝的精神偉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基本構建起來,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和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更加堅定,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強。一次,筆者跟剛從美國特洛伊大學孔子學院回來的一位老師聊天,她說漢語教學在大洋彼岸飛入尋常百姓家,激起了更多人學習漢語、了解中華文化的熱情。這讓我們更加充滿文化自信,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文化自信與文化他信是辯証統一的。文化自信是文化他信的前提和基礎,隻有堅定文化自信,文化他信才有明確的方向,才有堅定正確的立場。文化他信是文化自信的追求和目標,隻有努力贏得文化他信,文化自信才會不斷增強,才會更加堅定。堅定文化自信,贏得文化他信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一蹴而就,必須善作善成、久久為功。
從堅定文化自信到贏得文化他信,應大致遵循文化呈現、文化認知、文化認同、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文化他信的發展脈絡。眾所周知,文化自信一經提出便廣受關注,如何理解和落實成為熱點話題。然而,從筆者了解的情況看,有的單位在增強文化自信上不會或不願遵循其發展脈絡,仍存在“后知后覺”,甚至“不知不覺”的問題。2017年,筆者去某中學參加活動,一些教室的牆上竟然挂著“二十四孝”的圖畫。這是比較典型的沒有分清傳統文化中精華與糟粕的現象,如其中的臥冰求鯉、埋兒奉母,或脫離常識,或不近人情,或與現代文明脫節。諸如此類的文化呈現,讓人如何認知認同,文化自覺、自信、自強從何而來。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增強文化自信,必須堅定揚棄的立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僅憑一時熱情甚至“跟風”,這是無法真正建立起文化自信的。
增強文化自信不能“過熱”,更不能“過冷”,犯“時熱時冷、時冷時熱”病也不行。今年筆者去某高校參加學術研討會,隻見該校管理學院主牆上挂滿了西方“大家”的大小照片和英文簡介,跟幾位學者探討“楓橋經驗”的現實啟示,他們卻支支吾吾、一笑了之。“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是被歷史驗証過的,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但文化自信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突出的是中國特色,彰顯的是社會主義本質。如果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不願呈現、難以認知認同,文化自覺、自信、自強隻能是“水中月”“鏡中花”,又豈敢奢求在文化上贏得“他信”。
文化自信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標識。它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源於深厚的文化根脈和獨特的文化優勢,源於對我國文化建設中問題的清醒認識和准確把握。馬克思曾指出:“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進入新時代,在增強問題意識中堅定文化自信,就會找准引領時代進步的精神坐標,增強前行的決心和信心。如何著力推進文化事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人民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如何著力推動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完善,以文化體制改革的新氣象新作為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等,都是亟須破解的難題、化解的矛盾。我們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實踐導向相統一,堅持戰略規劃、協同推進、重點突破相結合,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增強人民的文化自信、贏得世人的文化他信。
文化自信不僅在於文化自強,而且在於有沒有“他信”。可以說文化他信是文化自信的發展結晶,文化他信不斷發展,文化自信更加堅定。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說過:“避免人類自殺之路,在這點上現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備的,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法的中華民族。”這種“獨特思維方法”就是天人合一,允執厥中,仁者愛人,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眾緣和合。這樣推陳出新的文化、這樣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文化,正是當今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新招牌和精氣神,正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題中之義,傳播好“中國聲音”的最美之音。近年來,中華文化海外傳播成效顯著,贏得了國際友好人士的廣泛“他信”,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但仍有一些認識上的差異需要統一,如中華文化既屬於中華民族也屬於全人類,深刻認識中華文化的世界價值,就會更好推動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學習時報》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