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仁
2018年12月04日09:25 來源:中國領導科學
[摘 要] 卓越組織之所以卓越,是因為其具有大致相似的卓越的基因。中國共產黨成為卓越組織的主要基因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宏大的信仰信念體系、完備的精神塑造系統、德才兼備的干部隊伍、科學有效的動力機制和嚴明的鐵一般的紀律。
[關鍵詞] 卓越組織﹔中國共產黨﹔領導力基因
[中圖分類號] C9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270(2018)05─0031─05
[作者簡介] 胡宗仁,江蘇省領導科學學會秘書長,中共江蘇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領導活動的新思想,指出了領導活動的一系列新要求,這些論斷引領著學科發展的方向、拓展著學科研究的領域、豐富著學術研究的內涵,創新著學術研究的話語,為領導學的發展創新提供了時代機遇。與此同時,新時代也對領導學的學科建設和發展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這就需要領導學對新時代要求作出積極的回應,並以獨特的學科視野,為新時代新思想的研究做出獨特的學科貢獻。這裡,筆者僅從組織形態的角度,探討作為組織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分析中國共產黨能夠成為卓越組織的主要基因。
一、領導力基因問題的緣起
從組織角度探討中國共產黨,發掘作為卓越組織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基因,主要源於下述理由:
(一)理論層面:研究視角的轉換
長期以來,領導學的主流理論主要以探究領導者的能力素質作為其研究旨趣。譬如領導特質理論探討的是領導者與生俱來的先天素質在其成為領導者過程中的決定性影響﹔領導行為理論強調的是領導者后天的、由任務行為和關系行為構成的行為框架對其成為領導者可能產生的影響﹔而領導權變理論則更加關注領導者的先天因素和受制於追隨者、領導環境等要素而型塑的領導者后天因素的綜合性影響。可以認為,無論是先天的、后天的,還是綜合的,從能力素質層面研究領導者的個人領導力,並將其視為領導者優劣、高下的評判標准,是傳統領導學研究的主要范式。
事實上,領導者的能力素質和由能力素質決定的領導力,的確是研究個人領導力的重要視角和關鍵要素。因為在現實的領導活動中,領導者的確是組織願景的勾畫者、組織目標的設定者、組織制度的建構者和組織活動的推動者,領導者的身影幾乎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正是因為領導者的不可替代性,所以我們才將這種組織活動稱之為領導活動,而非其他意義上的活動。
但是,隨著對領導學研究的逐步深入,人們已清醒地意識到,個人化的領導方式只是在傳統的領導活動和現代小型組織活動中具有比較優勢。現代的領導活動都是在社會化程度高的大型組織中展開的活動。在這種組織場景下,領導者個人能力素質再強,也難以使整個組織得到高效運轉。因此,打造戰斗力非常強的團隊和卓越的組織,並且依靠團隊和組織來推動領導活動,是現代領導活動的精髓所在。因此,領導學的研究應適應時代要求,逐步實現研究視角和研究范式的轉換,實現由強調個人領導力的研究方式向更加關注組織領導力研究方式的轉變。
(二)實踐層面:現實問題的回應
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和各種執政風險的考驗,97歲的中國共產黨愈益顯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外媒在感嘆之余紛紛發出疑問: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共產黨先后改旗易幟,一些長期執政的老黨、大黨陸續喪失執政地位,為什麼中國共產黨的生命力越來越強?事實上,如同個人具有生命周期一樣,政黨組織也是具有生命周期的。正是由於此,黃炎培於1945年在延安提出了“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問題。
筆者認為,卓越組織之所以卓越,是因為其具有卓越的基因。不過,由於組織在類型、性質、任務和風格上的不同,決定其卓越基因的呈現方式和表現形式具有相應的差異性。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成為卓越組織,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其具有同樣強大的、卓越的領導力基因,並且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將其呈現出來。
二、卓越領導力基因的表現形式
基於歷史的反思和現實的檢討,我們認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基因主要體現在如下五個方面。
(一)宏大的信仰信念體系
信仰信念體系是組織建設的靈魂。其功能在於為組織提供統一的思想信念,賦予組織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決定一個組織能夠做大、做強、走遠的關鍵。正是在此意義上,原IBM董事長小托馬斯·沃森在哥倫比亞大學發表演講時指出:“我堅決相信,任何一個組織如果要生存並且獲得成就,就必須有一套健全的信念,它的政策和行動均以此為前提﹔其次,我相信組織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堅守這些信念。”[1]
從哲學層面理解,所謂信仰是指一種強烈的信念。通常表現為對缺乏足夠証據的、不能說服每一個理性人的事物的強烈的信任。作為一套綜合的認知模式,組織的信仰信念體系是由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等三個核心要素構成。
1.建立願景
所謂願景,是指由組織內部成員共同制訂的,經由團隊討論而形成的,人們願意為之全力以赴的未來方向,是對組織未來發展前景的一種期望和描述,是組織未來發展的藍圖,也是組織內部的人能夠走到一起、合作共事的理由。因此,卓越組織都試圖將願景建立作為組織發展的前提。自從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起,中國共產黨就確立了“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的最高綱領和組織願景。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致力於將組織願景具體化、階段化,並提出適應時代要求的組織願景。“小康社會”“現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等都充分體現組織願景的時代特征。
2.確立使命
組織的使命是組織存在的根本理由和最高理想。它要回答的是組織為什麼而存在,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究竟是什麼。因此,任何卓越組織都有其明確的、符合時代要求的使命,以及在此基礎上生成的使命感。作為卓越組織的中國共產黨,從成立起即將組織的使命確定為“為了無產階級的解放乃至全人類的解放”。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初心不改,一直致力於將組織使命與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要求相結合,提出具有強烈時代感的組織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就是對中國共產黨使命的高度凝練的概括。
3.樹立價值觀
為了確保使命擔當、願景實現,任何組織都必須建立價值系統,以作為組織成員的行為標准和行動准則。價值觀作為判斷行為對錯、好壞、善惡、優劣的標准,對組織行為具有強烈的制約作用。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和最高價值取向。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進一步確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提出“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新的人民觀,從而使得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觀進一步落地生根,更具有新的時代特征。
(二)完備的精神塑造系統
一個組織有了理想信念,並不意味著組織成員具有相同的理想信念。要想將領導者和組織的信仰信念變為組織成員的信仰信念,該組織就必須具備完備的精神塑造系統。事實上,卓越組織都是有意識地精心塑造其精神系統的組織,中國共產黨也是如此。一般而言,卓越組織的精神塑造系統具有兩項基本功能:
1.在組織內部型塑理想信念
樹立統一意志和信念、維系一致的組織價值觀是卓越組織之所以卓越的根本所在。因此,卓越組織建設的關鍵在於,通過打造獨特的精神塑造系統,將領導者的理想、信念、價值觀變成組織和組織成員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從而將組織建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信念共同體。三灣改編時期,中國共產黨建立起來的政工系統便是精神塑造系統建構的典型形式。在后來的總結中,毛澤東說道:“黨的組織,現分連支部、營委、團委、軍委四級。連有支部,班有小組。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2]也正因為認識到精神塑造系統的這一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針對性地指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並且用相當篇幅闡述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性。
2.在組織外部建立廣泛同盟
精神塑造系統能夠通過該系統的輻射性力量,將組織的價值觀逐步外化,從而為組織建立更為廣泛的同盟。在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正是通過政工系統和宣傳系統的作用,將自身的願景、使命和價值觀傳遞給民兵武裝、農會、工會、婦救會、兒童團等組織。並且以這些組織為載體,不斷擴大中共的願景、使命和價值觀的影響力,從而為聯合群眾、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提供了組織基礎和思想基礎。
(三)德才兼備的干部隊伍
使命需要有人擔當、願景需要有人實現,因此能否選拔恰當的人,並由這些人建構成結構合理的干部隊伍,是卓越組織建設的人才支撐。我們認為,政黨政治條件下的干部選拔,就其本質而言,是將政黨的政治信念、政治意圖通過干部選拔的過程嵌入干部隊伍之中,是黨的性質和宗旨、黨的理論和政策、黨的重要主張在選人用人上的集中體現。其主要功能是通過這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實現政黨的政治目標,進而經由這支隊伍傳承政黨的政治價值觀。
正是在此意義上,毛澤東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以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也是基於這一思考,在1938年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明確提出“德才兼備”的干部標准和“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長期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在干部選拔任用的原則上多有變遷,但“德才兼備”始終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則。
當然,因為不同時期的形勢任務的不同,干部隊伍的素質要求也不同。中國共產黨賦予了德和才的不同的時代內涵。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3年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的講話中,習近平強調要建設一支宏大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並且提出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20字標准。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要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干部隊伍,從而使我們的干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
(四)科學有效的動力機制
卓越組織是能夠兼顧理想信念和利益訴求的組織,是信念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基礎上形成的命運共同體。正如前文所述,理想信念是一個組織的靈魂,是組織的觀念支撐,也是決定組織能夠持續發展的關鍵。正是在此意義上,卓越組織首先應是信念共同體。然而,使命的擔當、組織目標的實現,首先需要將組織成員激活起來﹔而要想將成員激活起來,前提條件是必須考慮到人的利益訴求。因此,卓越組織還應該是一個利益共同體。這裡,信念共同體指的是卓越組織是由志同道合的人構成的、具有同質性價值信念的組織﹔利益共同體指的是卓越組織是在具有內部和外部動力基礎上形成的能夠滿足人民差異性需要的組織。在現實的領導活動中,建立動力機制,切實滿足人民的利益訴求可能更為關鍵。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成為卓越組織,與其能夠將人民利益訴求放在極端重要的位置密切相關。中國工農紅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提出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便是極好的例証。“打土豪、分田地”的實質就是在於將中國工農紅軍打造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既兼顧組織的目標實現,又考慮個人利益訴求的滿足﹔通過滿足個人的需要,將個人利益與宏大的組織利益連接起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將打造科學有效的動力機制作為組織建設的關鍵。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確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通過對社會主要矛盾認識的轉變,從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轉化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從解決發展問題轉化到解決發展后的問題,使得動力機制的建設愈益科學高效,滿足人們利益訴求的方式變得更具有時代性、更加精准有效。
(五)嚴明的鐵一般的紀律
卓越組織的建設既應有理想的塑造,又應有底線的堅守,這是卓越組織之所以卓越的兩個基本要素。理想的塑造是從形而上的角度探討組織建構的問題,其關注的是組織應該確立什麼樣的信仰、信念和價值觀,組織應該確立什麼樣的發展方向等問題。底線的堅守是從形而下的層面論述組織的建設問題,其關注的是組織建設的紀律、規范和制度問題。在卓越組織的建設中,兩個缺一不可。對此,鄧小平曾做過非常明確的界說:“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國家建設是如此,政黨組織建設同樣是如此。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起就極為重視組織紀律。毛澤東曾指出:“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3]正是基於對中國民眾和中國國民性的基本認知,在往井岡山進發時,毛澤東就對軍隊規定了三項紀律: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1928年1月,提出了六項注意: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同年4月,毛澤東正式宣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后來又將六項注意發展為八項注意。從此以后,紀律便成為軍隊建設和黨的建設必須堅守的底線。
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社會得到飛速發展的同時,干部隊伍的建設出現了鬆懈傾向。一些干部無視組織紀律,放鬆了自我要求。在十九大報告的輔導讀本中,王岐山指出:十八大以來,440名省軍級以上黨員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8900多名廳局級干部、6.3萬多名縣處級干部嚴重違紀違法受到懲處。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是因為信念喪失、底線失守。為此,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關鍵在於培養造就一支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干部隊伍。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重點強化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帶動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的建設,從而不斷提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注 釋]
[1]參見托馬斯·彼得斯、羅伯特·沃特曼.追求卓越[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302.
[2]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66.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513.
(來源:《中國領導科學》第5期)
相關專題 |
· 《中國領導科學》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