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文化自信:在改革開放中砥礪堅定

王偉光

2018年12月03日13:53    來源:《求是》2018/23

原標題:文化自信:在改革開放中砥礪堅定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民族自信,是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改革開放40年,既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以堅定的文化自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歷程,又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文化自信愈加堅定的偉大歷程。

一、以堅定的文化自信推進改革開放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定文化自信,從文化自信中汲取力量。

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起來的文化自信,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得到進一步充實、光大和鞏固。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社會生產力水平大幅提高,物質文明極大進步,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高歌猛進於強國建設之路。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引起了生產關系的深刻變革,推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進入了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不斷創新,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得到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國人民文化自信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充實,基礎更加鞏固,底氣更加堅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辯証唯物主義並不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而是認為這種反作用有時是十分巨大的。物質變精神,精神文明生產隨著物質文明生產的改造而改造﹔精神變物質,發展了的精神文明又反作用於物質文明。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砥礪堅定的文化自信構成了中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激發出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質力量,激勵人們創造了物質文明建設的偉大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文化自信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問題思考的重要思想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一系列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凝練地提出文化自信的命題,反復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明確指出,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他把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並列提出。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密度之大、力度之強、目標之明、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實踐証明,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思想共識更加凝聚,精神支撐更加堅實,文化自信更加堅定,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

正確的思想、先進的文化是在斗爭中確立起來的。正是在與各種錯誤思潮的博弈中,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才牢固確立。改革開放以來,歷史虛無主義、全盤西化論、文化復古主義等錯誤思潮對我們的文化自信形成了嚴峻的挑戰。有的借“反思歷史”之名,行“虛無歷史”之實,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做文章,攻擊、丑化、污蔑革命領袖和英模人物,意圖反對共產黨領導、搞亂人心、顛覆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有的借實現“現代化”之名,行“全盤西化”之實,從鼓吹資產階級自由化,到鼓噪新自由主義,貶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否定中華民族的歷史貢獻,宣揚“全盤西化”才是現代化之正途﹔有的大肆宣揚西方“普世價值”,“以洋為尊”、“以洋為美”、“唯洋是從”,熱衷於“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意識形態化”那一套﹔有的借“繼承傳統”之名,行“文化復古”之實,摒棄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企圖“儒化中國”,用儒教來代替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試圖“回歸孔孟道統”,策動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泛濫開來,貽害百姓。我們的文化自信正是在與這些錯誤思潮的堅決斗爭中愈加堅定,保証了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不動搖。

二、堅守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不動搖

文化體現的是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和堅守。文化自信命題的提出,創造性地回答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什麼樣文化支撐的問題,正確解決了中華文化如何持續發展、如何大踏步走向世界的問題。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必須要有堅定的文化自信。

馬克思主義是文化自信的精髓和靈魂,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思想是文化的靈魂,馬克思主義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和“文明的活的靈魂”,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先進的思想。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並把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神聖職責,先后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偉大時代中應運而生,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參天大樹之根本,是我們黨和人民不斷奮進的萬裡長河之泉源。如果丟掉了馬克思主義這個根本,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保証,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歷史和事實雄辯地証明,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之中和人民的擁護愛戴之中汲取力量,代表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快速和平發展,愈益打破了“西方中心論”,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斷增強。面對貶低、詆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質疑、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錯誤思潮,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無法堅守我們的文化自信。削弱或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會再度喪失文化自信的勇氣,甚至會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要義,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40年不懈奮斗,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當前,同一些發達國家受困於金融危機、債務危機相比,同一些發展中國家政治動蕩、社會混亂、陷入“發展陷阱”相比,盡管我國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我們仍可以自信地說“風景這邊獨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理論的先進性和制度的優越性決定了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從而構成了我們文化自信的核心要義,極大地增強了文化自信的底氣。

三、以文化的自信建設自信的文化

推進改革開放,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仍然離不開建立在文化自覺基礎上的文化繁榮發展,這是文化自信的應有之義和源頭活水。以文化的自信建設自信的文化,就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高揚我們的文化旗幟、堅守我們的文化立場、彰顯我們的文化優勢、擔當我們的文化責任,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讓文化興盛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力支撐。

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沒有意識形態的自信,就沒有文化自信。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自信。檢驗意識形態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口號喊得響不響,關鍵要看凝聚人心、引領人心的效果好不好。要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凝聚力和引領力強不強作為判斷意識形態工作效果的重要標尺,重在建設,以立為本,破立結合。要通過鍛造理想認同、確立信仰認同、增強理論認同、匯聚價值認同、凝聚利益認同、形成話語認同、營造情感認同等途徑,運用個性化制作、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等方式,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中國精神和中國智慧,對推進改革開放乃至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創新創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質特征。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繼承傳統和借鑒外來,更離不開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必須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與新時代新要求結合起來,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恆魅力和時代風採。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和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對其內涵和表現形式加以補充、拓展、完善,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要堅持開放包容,以更加自信的心態、更加寬廣的胸懷,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借鑒吸收人類文明成果,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偉大時代,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實現從“高原”到“高峰”的邁進。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引導文藝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自覺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藝作品陶冶情操、啟迪心智、引領風尚。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堅定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院長、黨組書記)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