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2018年11月29日08:11 來源:經濟日報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促進共同繁榮,日益成為不同國家在發展道路上的必然選擇。中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推進開放發展,為推動全球共同開放、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重要貢獻。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人民敞開胸懷、擁抱世界,不斷提高開放程度,拓展開放空間,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各國共同繁榮作出巨大貢獻。
不斷深化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改革。在認識到“中國長期處於停滯和落后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后,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從“引進來”,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到“走出去”,重視利用國際市場和國外資源,再到加入WTO,自覺踐行自由貿易理念,遵守和維護世貿組織規則,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對外開放的相關制度、法規與政策保障日益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日漸形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人類社會開放的基本規律,提出開放發展新理念,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現了開放型經濟的新發展、新提高和新突破。
開放空間持續延伸,布局日趨優化。改革開放初期,黨中央決定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1984年,首批沿海開放城市誕生﹔1985年,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1988年,劃定海南島為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地域不斷擴大。黨的十八大以來,致力於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於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后又增加廣東、天津、福建、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等自由貿易試驗區,2018年4月宣布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對接,同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沿邊開發開放的結合,帶動形成全方位開放、東中西部聯動發展的局面。
成為國際體系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中國陸續加入各種全球性、地區性國際合作機制,先后成為IMF、世界銀行、APEC、G20、WTO等的重要成員,首倡“一帶一路”建設,和其他國家一道推動建立了“金磚國家峰會”等合作機制。中國維護和遵守國際規則,已加入幾乎所有政府間國際組織和400多項國際多邊條約。為加大開放力度,消除貿易壁壘,中國已與24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16個自由貿易協定,正在進行的自貿區談判還有十幾個。
對外貿易與投資增長明顯。這是衡量開放程度的重要尺度。1978年到2017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從206.4億美元提高到4.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4.5%,佔全球進出口比重從0.77%提升到10%左右,在全球貨物貿易中的排名由第30位躍升至第1位。自2009年起,中國已連續9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地位。2013年以來,中國成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出口市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國深度融入全球分工體系和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對外投資成為拉動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增長的重要引擎,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30%以上。中國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越來越離不開中國。
引領與推動全球共同開放
冷戰結束以來,隨著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潮流,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聯度日趨顯現,實行對外開放的國家越來越多。中國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創造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對全球共同開放起到全方位引領與推動作用。
中國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框架,認為中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發達國家和前兩大經濟體,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願同美國相向而行,本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聚焦經貿合作,管控經貿分歧,積極構建平衡、包容、共贏的中美經貿新秩序。中國致力於與歐盟共同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與便利化。目前,中國是歐盟最大的進口貿易伙伴和第二大貿易出口對象國。此外,中國已與新西蘭、新加坡、冰島、瑞士、韓國和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也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斷提高,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中國的引導與推動下,金磚五國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建立了旨在為金磚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與可持續發展項目籌集資金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推動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提升發展中國家的投票權比重﹔推動西方七國主導的金融穩定論壇改組為金融穩定理事會,邀請新興市場國家加入,擴大了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充分理解廣大發展中國家對發展的渴望,為使廣大發展中國家盡快實現開放發展,堅持以正確義利觀為引領,創新與發展中國家的相互關系,拓寬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如,作為促進各國各地區互聯互通、形成聯動發展格局的開放之路,“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進,明顯增強了沿線發展中國家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又如,中非合作論壇則是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共同構建的合作機制和對話平台。
將“一帶一路”建成開放之路
“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和相關國家相互開放、共同發展的新平台,強調彼此要“多拆牆、少筑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其一,實現互聯互通,推動共同開放。
“一帶一路”建設的宗旨在於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合作領域。“一帶一路”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與跨境多式聯運走廊,共同推進沿線國家間運輸便利化和大通關協作,為相關國家和地區經濟的深度融合創造了有利條件。
資金是制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關鍵瓶頸。由中國倡議組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自正式開業以來,至今參與投資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數達到26個,貸款總額超過45億美元。旨在推動政策標准溝通與對接多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政策協商和對話機制陸續問世。目前,中國已與沿線國家簽署了130多個涉及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等方面的雙多邊協定。
在中國與沿線國家通力合作下,一大批快速鐵路、高等級公路、港口、機場、口岸、油氣管道、輸電線路、通信網絡等“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
其二,清除障礙壁壘,推動共同開放。
“一帶一路”建設倡導擴大開放、優勢互補,開放包容、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合作理念,所有國家都擁有平等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的身份,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致力於構建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與命運共同體。這些創新性理念的提出,使“一帶一路”建設獲得相關國家與地區廣泛認可、擁護與支持。目前,中國已經同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
為有效降低經貿往來的制度成本,“一帶一路”的制度安排與合作機制致力於構筑“開放平等”的規則體系,遵守現有國際規則標准和市場規則,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並以此為基礎根據現實需要不斷創新國際經貿規則。
其三,增進相互信任,推動共同開放。
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反對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傳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集中反映了相關國家與人民對文明和諧世界的共同追求與美好向往。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主張文明對話與文明寬容,倡導和而不同、互鑒互惠新理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和各國人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通過建立多層次人文合作機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開辟更多合作渠道,實現不同文明之間的融匯,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了新的引領與動力,在民心相通方面為各國開放合作夯實了社會根基。
(執筆:李 文 王塵子)
相關專題 |
· 理上網來·改革開放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