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五分錢成全人生夢

汪建新

2018年11月23日08:16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五分錢成全人生夢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曾經是一個時代的印跡。數以千萬計的知識青年遠離父母,告別城市,到了農村,他們的人生由此改變。我生於1964年,晚出生了幾年,沒能趕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浪潮,對於知青的生存狀態和心路歷程沒有直接的體驗。但我小時候接觸過知青,得到過知青的教育與幫助,這讓我受益匪淺。

  1968年,我父親從縣城下放,舉家搬遷到了婺源縣賦春公社排前大隊的虎蟬村。婺源縣位於江西、安徽、浙江三省邊緣,而虎蟬村又地處婺源和浮梁兩縣交界,盡管有婺源至景德鎮的公路穿村而過,也仍是一個邊遠山村。最初幾年,村裡沒有電燈,也沒有像樣的小學。學生隻能在生產隊的倉庫裡上學,兩個年級的同學在一起聽課,輪流聽講。老師是村裡的中學畢業生,甚至有小學畢業后就留校任教的,他們已經算是大知識分子了。到70年代初,村裡終於建起了有幾間教室的平房校舍,有了操場,特別是有知青擔任老師,學校總算升格為名副其實的“完小”了。

  剛到鄉下那幾年,我家裡就住了一個女知青,姓劉,來自上饒。她當過我一年級的語文老師。我那時候年齡小,課本的內容已然記不清了。但是,劉老師教的“a、o、e”“b、p、m、f”卻始終沒忘。在那樣一個小山村,講的話都是方言,人們稱普通話為“普通靴”,沒幾個人能講好。幸虧有了劉老師,讓我自幼學會了漢語拼音,掌握了普通話,要不然一口方言土語,如今恐怕也與三尺講台無緣了。現在我電腦打字,一直採用拼音輸入法,基本不會出錯。

  不久,劉老師回城了,學校又來了一位上海女知青,姓侯。她成為我二年級以后的班主任,也教語文。記憶中,侯老師時常微笑著,笑臉上總洋溢著可愛的小酒窩。那時,上課之前、放學回家路上都要唱歌。她教會了我們很多歌,諸如《我是公社小社員》《火車向著韶山跑》,她的歌喉十分清脆。她還常給我們講故事,有個故事叫《長在屋裡的竹筍》,說的是小學生葵葵家的屋裡長了一棵小竹筍,他想把竹筍吃掉。可姐姐秀秀卻認為竹筍是生產隊的竹子從地下鑽過來的,要歸公,於是姐弟倆高高興興地把竹筍挖出來交給了生產隊。

  那些年,學校讀書的費用很低,隻要交一點點學雜費,一個學期也就四毛五分錢。當時生產隊員靠下地勞動掙工分,要到年底分紅,平時沒有現金收入,加上我母親長年患病,家中經濟狀況很窘迫。有一次開學時,母親翻箱倒櫃,找來找去,隻湊到了四毛錢,生生還差五分錢。也不知是膽子大,還是不怕羞,我居然硬著頭皮去學校報名了。記不清楚當時我是如何張口說錢不夠還差五分錢的,侯老師沒有多說什麼,掏出五分錢硬幣,替我補齊了四毛五分錢,讓我報名上了學。一段時間后,我才把五分錢還給侯老師。她只是甜甜一笑,說不用還的。

  1976年,我家遷回了縣城,我也轉學了,離開了那個孕育了我八年童年夢想的小山村。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見過侯老師。多年后,我才了解到,侯老師名叫侯桂珍,后來嫁給了一位姓余的同事。她一直是民辦教師,直到1980年才轉為公辦教師。之后他們遷居到了景德鎮市,侯老師到了一家百貨公司上班,退休后才回到上海。她的人生軌跡,可謂是波瀾不驚,不過是無數知青的一個縮影。然而,一部分人的坎坷,對另一部分人竟會是意外的“幸運”。對於我,就是如此。假如沒有知青上山下鄉這一出,那個窮鄉僻壤怎麼會有城裡來的知青女教師呢?

  時光荏苒,五分錢的故事已經過去44個年頭,我也已年過半百。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有一句名言:“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未來。”沒有既往,又何來的現在與未來?也許當初侯老師墊付五分錢的時候,並沒有多想﹔也許現在侯老師根本就不記得五分錢這回事。可五分錢的故事,我卻始終刻骨銘心。每當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經歷,就會想起那五分錢,腦海中自然會浮現出侯老師那笑容可掬的模樣。我也會情不自禁想起40年代蘇聯兒童電影制片廠的老電影《鄉村女教師》,侯老師儼然就是片中那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女主人公瓦爾娃拉,永遠那麼年輕,永遠那麼可敬。

  五分錢並不多,在70年代,也隻能買幾顆水果糖,兩盒火柴,一個作業本,一根冰棍。今天看來,五分錢更是微不足道了,在一些地方甚至已經退出了流通。如今走在路上,別說看到五分錢,就是碰到一塊錢硬幣,很多人早就不屑於彎腰了。然而,就是這區區五分錢,幾乎阻斷了我的求學之路,甚至險些中斷了我的人生夢想。

  作為老師,侯老師是沒有義務替學生墊付學費的。如果當時她較真,我就不能報名上學。上不了學,除了放牛,我能干什麼呢?以后的人生究竟會是一個什麼模樣,我從來沒有認真設想過。但是,很清晰的軌跡是:我念完小學上中學,念完中學上大學,然后又讀碩士讀博士,當助教當講師,評副教授又破格評教授。一路走來,家庭和國家對我的教育投資難以估量,而所有這一切的支撐點,就是侯老師為我墊付的那五分錢。五分錢,成全了一個博士的求學之夢,成就了一個教授的執教之旅。毫無疑問,那五分錢是世界上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五分錢。大愛無疆,其實小愛同樣無疆。都說希望工程功德無量,那五分錢就是希望工程,而我正是受益者。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五分錢,於別人,是生命中無法承受之輕﹔於我,卻是人生中無法承受之重。一位鄉村女知青教師的一枚五分錢硬幣,讓我自幼懂得了什麼叫善心,什麼叫感恩,什麼叫不要辜負。

  小小的五分錢,大大的五分錢!

(責編:曹淼、萬鵬)
相關專題
· 汪建新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