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指引

張小平

2018年11月20日08:32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指引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之所以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應該歸功於社會主義改革的偉大實踐。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的改革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性質和社會主義方向,從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到回答“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社會發展基本規律、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逐步深入。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論述進一步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改革觀,對於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論述的主要特征

恩格斯指出:“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有著根本不同的性質,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不是對抗性的,它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通過改革或者自我調整,不斷地得到解決,使社會主義制度日趨完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改革。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論述,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証法,體現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改革觀,其內涵特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由中國共產黨集中統一領導。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全黨全國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強化黨中央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力和權威性,隻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統籌協調、推進各項改革,才能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政治保証。隻有堅持黨對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礡力量。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在方向問題上,我們頭腦必須十分清醒,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國際國內形勢錯綜復雜的條件下,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至關重要。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系統性和戰略性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改革的重要方法。”隨著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單兵突進的“碎片化”改革已難以適應改革需要,必須依靠系統性的思維、全局性的視野和協同作戰的智慧,才能為新時代的改革發展革除羈絆、掃清障礙、指明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的宗旨是增進人民福祉。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主體,發展是為了人民、發展要依靠人民、發展成果要由人民享有,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改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改革不僅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

改革永無止境。矛盾是永恆的,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會產生。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因此,改革不能停頓,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論述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改革觀

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變革、創新的過程,是一個新舊交織、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這就需要不斷地進行變革,以適應新社會的發展。人類的文明史也可以說是一部改革史。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論述強調社會主義自身改革發展的規律,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改革觀。

馬克思主義改革觀認為,改革是對舊有的生產關系、上層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調整變動。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這個基本矛盾推動了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當經濟基礎發生了變革,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會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辯証關系,既為新舊社會形態的更替提供了必然性與合理性,也為同一社會制度的調整、改革與完善提供了必然性與合理性。社會主義社會同樣存在著社會基本矛盾,但是社會主義改革是在不觸動根本制度的前提下,進行體制和機制的調整和完善,改革已成為推動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動力。中國的改革需要馬克思主義改革觀的指導,在當前國際競爭和融合日益加劇的情況下,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論述已成為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抓住全球化機遇來釋放制度活力和人民創造力的理論遵循。

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論述強調:既要遵循改革的客觀規律,又要提升改革主體的能動性和自覺性,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關於尊重社會發展客觀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相統一的基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處理好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一方面,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一張藍圖繪到底﹔另一方面,要鼓勵地方、基層、群眾大膽探索,勇於推進實踐創新,不斷深化對改革規律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對改革規律的認識與遵循,他說:“摸著石頭過河也是有規則的,要按照已經認識到的規律來辦,在實踐中再加深對規律的認識,而不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深化了對歷史唯物主義關於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認識。同時,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當然也是改革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堅持改革的人民立場和人民標准意味著全面深化改革是依靠億萬人民、為了億萬人民的宏偉事業,衡量和檢驗改革成敗的根本標准是看人民是否滿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因此,我們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使全體人民都滿腔熱情地投身到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論述運用矛盾分析方法與系統思維方法,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方法論指導。一是突出問題導向,體現了改革的矛盾分析方法。堅持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辯証法的基本要求,包括一分為二看問題、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在矛盾體系中,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在同一事物的矛盾雙方中,要善於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兩點論”與“重點論”是辯証統一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們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既看到自身的優勢,也要看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既要看到發展的機遇,也要看到存在的風險與挑戰,在一分為二的基礎上揚長避短、化危為機。同時,他也指出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面對當前我國改革中錯綜復雜的問題,明確改革要“扭住關鍵”“突出問題導向”,既注重“牽一發而動全身”,又講求“十個指頭彈鋼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處理好“五大關系”,即處理好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這五大關系是在分析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戰的基礎上抓住的五大主要矛盾,並把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這深刻體現了在對現實中國社會矛盾分析的基礎上注重抓中心、抓關鍵的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指南,指導我們要妥善處理好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重點與非重點的關系,體現了對社會矛盾運動規律的深刻認識與科學把握,是唯物辯証法在改革問題上的創造性運用,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二是頂層設計彰顯出改革的系統思維方法。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論述強調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五個領域,囊括了國家發展和國家治理的各個方面,凸顯出新時代的改革是系統化的全面改革,體現了改革方法論的系統思維。頂層設計是根據事物普遍聯系的規律,運用系統論的方法,從全局的角度,對某一系統的各方面、各層次、各要素統籌規劃,以有效配置資源、高效實現系統發展目標。改革的系統思維方法是在40年的改革過程中通過積累經驗、探索規律而逐步形成和清晰的。當前在我國經濟社會整個系統當中,一些系統性問題和整體性的問題逐步凸顯,而且有的日趨嚴重。任何一個局部問題的爆發和解決,都會關系到社會系統的其它領域,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論述不再延續過去的改革方法,在時間上過去各領域的改革有先有后,使得改革不同步導致很多領域改革明顯滯后﹔在空間上以往有關改革的規劃是分領域制定,導致一定程度上的“部門化”狀態﹔強調必須在國家發展的大系統層面上進行頂層設計,形成統籌全局、協調各方、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的新局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隻有系統性思維才能切合當今時代的發展,才能適應中國的經濟社會轉型和應對國際經濟社會的深刻調整。

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論述的重大意義

改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改革也是一個逐步發展和深化的過程。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論述是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觀的理論成果,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探索獲得的規律性認識。

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論述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以及全人類進步發展事業具有重大啟示意義:改革是革除弊政、促進國家富強的重要手段,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要發展進步,必須與時俱進,敢於改革﹔改革必然會因損害某些人或集團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對,因而具有艱巨性和復雜性,不會一帆風順,這就需要在勇於改革的同時,更要具備堅決的斗爭精神,堅信新事物一定能夠戰勝舊事物﹔改革的方法必須行之有效,改革過程不能半途而廢,改革家要有遠見卓識和堅定的政治魄力﹔改革沒有固定的模式,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走符合自身實際的改革之路,根據不同的國情和歷史條件,實事求是地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採取適宜的方法進行改革﹔吸收中外歷史上的重大改革給后人留下的經驗教訓,從中獲取啟示﹔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改革不能止步﹔把改革放在它所屬的特定歷史環境中去加以評價﹔改革要順應歷史發展的進步要求,對社會歷史發展發揮促進作用。

中國40年的改革,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與時俱進,因時而改,是目前為止社會主義改革最成功的國家。中國自主開辟的改革模式,提升了社會主義在全世界的聲望,在全世界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非西方化的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動搖了西方中心主義支撐的發展模式的中心地位,也動搖了基於西方經驗的制度文明和價值觀念的普世地位,改寫了“現代化=西方化”的公式,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自己的路注入了信心和底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推動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並不只是西方制度模式這一條道,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堅定社會主義改革性質和方向,闖出一條人類文明史上絕無僅有的跨越式發展道路,也使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新的轉機。

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論述是將馬克思主義改革觀和中國具體改革實踐相結合,不斷注入時代活力並在實踐中創新發展出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改革觀。在新時代條件下,中國改革開放的任務還非常艱巨,解決社會主義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包括貧富差距問題、社會公正問題、腐敗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等,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高舉改革大旗,不斷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萬鵬、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