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草
2018年11月15日14: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由於工作原因,筆者最近連續去了幾個村、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無論在城郊或是在村裡,標准化的中心都大同小異,綜合服務大廳、黨群活動室、閱覽室、功能服務區等基本一應俱全。但每個中心內除了幾個辦事群眾和工作人員,並沒有看到其他前來活動的老鄉。不少挂著“政策咨詢”“技術培訓”“文體娛樂”等門牌的房間空空蕩蕩,顯得頗有些冷清。
近年來,出於對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視,許多村、社區紛紛建起了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旨在發揮其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這既是出於現實需要,也是黨組織服務群眾、凝聚社會力量的重要途徑。然而,建好后人氣不高、利用率低,甚至日漸“空殼化”,成了許多黨群服務中心的“通病”。除了定期召開的“三會一課”和支部主題黨日、定期討論“三重一大”事項等規定活動,平時幾乎處於“空置”狀態。
尤其在地理位置較為偏僻、集體經濟水平不高的村裡,一邊是村民們對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及法律咨詢、技術培訓等各類服務的需求,一邊是村裡最“亮眼”的中心內公共資源、硬件設施得不到充分利用,二者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為什麼會出現黨群服務中心只是“看上去很美”,實際卻難以發揮作用的現象?盡管存在選址無法滿足所有群眾方便抵達的客觀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由於許多中心都存在“軟件”方面的缺陷。包括對促進基層黨建工作認識不夠、管理跟不上﹔工作人員太少、服務意識較差﹔開展活動內容單一、與群眾需求聯系不夠緊密等。同時,在一些像民政、共青團、人防等職能部門的考核目標中,都有必須在基層設立工作室、服務站的要求。出於完成任務的無奈,這些單位在紛紛與村、社區對接后,匆匆到中心挂上門牌、送去對應的物資,甚至直接撥付一些資金就算“完事”。
少數中心所謂的功能“齊全”不過是為了應付考核檢查,實際上,真正能為黨員和群眾提供的服務十分有限。
黨群服務中心是黨員開展活動的必要陣地,更是近距離服務群眾的重要渠道。“空殼化”的中心“空”的不僅僅是房子,更是老百姓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因此,不僅要能夠把服務中心的“面子”做好、把硬件配足,更要能夠把服務中心的“裡子”做實、把“軟件”建好,在如何充分發揮作用上下足功夫。
一方面,“定位”要精准。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的重點在於更好地提供“服務”,而不在於建筑是否“高大上”、功能是否“高大全”。要提高中心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明確服務對象,充分利用好黨群服務中心這一平台。把黨員和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標尺,在建好、管好、用活的基礎上,激發基層黨支部的作用與活力,使之真正成為黨員群眾“生產離不開、生活離不開、感情離不開”的精神家園,起到凝聚共識、凝聚人氣、凝聚心力的作用。
另一方面,“服務”要到位。通過合理調配在職工作者,吸納本村、本社區的“賢者”“能人”和大學生等成為志願者等途徑,不斷充實壯大服務人員隊伍﹔圍繞黨員和群眾生產生活需求,以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經常性地開展“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活動,做到各活動室“常開常新”、各盡其用,提高黨員群眾的參與度,變“不想來”“被動來”為“願意來”“主動來”﹔鼓勵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立工作室、服務站的單位,多開展相應的活動、提供配套跟蹤服務,真正讓門牌上的功能都“照進”現實,進一步提升黨員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相關專題 |
· 網評精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