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格物致知 儲“正”為上

2018年11月05日09:12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格物致知 儲“正”為上

●黨員干部要善於發現和利用一切可以吸收轉化為正能量的途徑,見賢思齊、知行合一,用正能量修身養德,做正能量的傳播者和守護者。

近日,央視播出《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用典的思想邏輯和文化根源,透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中華民族的精神根脈,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善美,向全社會釋放出強烈的正能量。

“正能量”是當下非常時髦的一個詞語,通常指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行為和心態,往往能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催人奮進。雖然“正能量”這個詞語本身很新,但其承載的內涵卻並不令人感到陌生,世人對正能量的渴望追求更是由來已久。

涵養正能量,須自立志始。自古以來,中國士大夫有一個共同追求,就是通過自身修煉,明辨是非、激發正氣,塑造高尚人格,成就一番功業。從《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到《禮記·大學》所述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再到著名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等等,無不清晰地描繪出一條從提升自我,到融入社會,再到擔負起家國使命的路徑,傳遞著志存高遠、自強不息的正能量。

涵養正能量,須久久為功。明代大學士徐溥為不斷檢點自己的言行,仿照古人,在書桌上放了兩個瓶子,分別貯藏有黑豆和黃豆,每當心中產生一個善念或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中投一粒黃豆﹔反之,若言行有什麼過失,便投一粒黑豆,以此來不斷提醒、約束和激勵自己。通過持續修煉德行,徐溥最終成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也留下“儲豆律己”的千古佳話。曾國藩入京為官后每天都記日記,凡有一念之差、一事之失,皆記錄在日記裡,對自己的差失嚴加鞭撻、毫不留情,這種自我砥礪的態度為后世競相學習和效仿。善於在事上磨煉、勤於反躬自省,正能量才會逐漸積聚於心、外化於行。

涵養正能量,須祛除邪氣,增強自身免疫力。正能量能夠感染人,負能量也會影響人,二者總是不可避免相互斗爭、抵消和消耗,呈現出此消彼長的動態變化。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作為黨和國家事業中堅力量的黨員干部,必須在扶正祛邪、固本培元上多下功夫。黨員干部無論職務高低,都或多或少掌握有一定的公權力,承擔著一定的職責,如果不能時刻保持正能量以抵御各種誘惑、挫折所帶來的負能量,難免意志動搖、患得患失,就容易落入腐敗泥潭。隻有注重通過平時點滴汲取,儲備自身強大的正能量,煉就“金剛不壞之身”,才能在面對各種艱難險阻、挫折考驗和腐蝕誘惑時,保持內心的定力和韌勁,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涵養正能量,黨員干部當做表率。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並非僅僅代表自己,還代表著黨的形象。黨員干部要善於發現和利用一切可以吸收轉化為正能量的途徑,注重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汲取、從先進典型的榜樣引領中汲取、從良師益友的言傳身教中汲取,見賢思齊、知行合一,用正能量修身養德,做正能量的傳播者和守護者。(晏黎)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