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謝伏瞻: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

2018年10月16日09:50    來源:《求是》

原標題: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這一根本要求為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形勢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和致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40周年賀信精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

一、始終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必須解決好的首要問題,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全國人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隻有以這一重要思想為指導,我們才能辨別什麼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從而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保証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隻有以這一重要思想為指導,我們才能做到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也隻有以這一重要思想為指導,我們才能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齊奮進,實現哲學社會科學的大繁榮大發展。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更大功夫。深入學習領會這一思想蘊含的核心要義、豐富內涵、重大意義,深刻領悟這一思想對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作出的原創性貢獻,深刻把握這一思想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指導意義,確保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到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各領域,貫穿到學科建設、教材編寫、課堂教學、課題研究、學術交流、成果評估等各方面各環節。要深入學習研究闡發這一重要思想,不斷推動黨的理論創新。要推出系統性與學理性並重、說理透徹與文風活潑兼備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書寫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經典,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地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地位,堅定不移地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二、始終把研究回答新時代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為主攻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現成的教科書。”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必須立足中國實際,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把研究回答新時代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為主攻方向,從當代中國偉大社會變革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

研究回答新時代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問題就是時代的聲音。哲學社會科學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但也面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新課題新挑戰。從哲學社會科學最終產出要求看,我們必須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為全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產品。從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特點新要求看,我們需要跳出傳統模式、傳統思維,研究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增速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創新驅動下的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政策、方式等問題﹔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在新形勢下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分“兩步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政策問題﹔研究跨入高收入國家門檻前后的社會關系、社會結構的變化特點和趨勢,及其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所帶來的機遇挑戰等問題。從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看,我們需要研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特點和新趨勢,研究可能遲滯或阻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重大風險挑戰問題﹔研究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規則與強權之間斗爭的戰略策略問題﹔研究大國關系調整、推進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前瞻性、戰略性的政策建議。所有這些,都對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研究回答新時代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必須始終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緊貼黨和國家決策需求,推出更多對政策制定有重要參考價值、對事業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的優秀成果,努力揭示我國社會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智力支持。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加強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綜合性重大問題的研究,把理論研究和政策研究結合起來,堅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融合發展,真正拿出富有深刻洞見、獨特創見、戰略遠見的研究成果,更好服務於黨和國家科學決策,服務於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

三、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

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構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形成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和保障。

學科體系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依托。目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已基本確立,但還存在部分學科設置同社會發展聯系不夠緊密,學科體系不夠健全,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比較薄弱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要遵循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規律,堅持體現特色、結構合理、突出優勢、拓展領域、補齊短板的原則,完善學科體系。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推動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最新成果進課堂、進教材,入腦入心,使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特別是青年學者,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科學研究、解決實際問題,解決馬克思主義在一些學科中存在“失語”、“失蹤”、“失聲”的問題。要加快完善能夠增強原創力、推動理論發展、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普遍意義的學科體系。注重發展優勢重點學科。加快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使這些學科研究成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突破點。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努力使基礎學科健全扎實、重點學科優勢突出、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創新發展、冷門學科代有傳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相輔相成、學術研究和成果應用相互促進。同時,抓好教材體系建設,形成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立足國際學術前沿、門類齊全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

學術體系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基礎。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融通各種資源,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科學的、專業化的學術命題、學術范疇、學術觀點、學術思想,注重基本理論的構建和標識性概念的提煉,努力形成自成一家的知識體系、理論體系,形成反映當代中國氣象、引領世界學術發展的中國學派。要把提高原創力作為學術體系建設的著力點,善於融通各種資源,瞄准學術前沿,著力提高學術品質、學理厚度,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獨特優勢的原創性理論,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術體系。

話語體系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內容。要善於提煉標識性概念和范疇,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展現中國學術話語的特色和優勢,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聲音比較小,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局面。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推動中國思想、中國文化走出去,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

四、堅持和加強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要加強政治領導和工作指導,一手抓繁榮發展、一手抓引導管理。要遵循科研管理規律,創新科研管理體制,統籌管理好重要人才、重要陣地、重大研究規劃、重大研究項目、重大資金分配、重大評價評獎活動。要優化科研布局,合理配置資源,統籌國家和地方層面研究,處理好投入和效益、數量和質量、規模和結構的關系,增強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能力。

優秀成果涌現、優秀人才輩出是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重要標志。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基礎性建設,在注重出成果的同時,更加注重出優秀人才、出拔尖人才。實施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戰略,構筑學生、學術、學科一體的綜合發展體系。實施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工程,著力發現、培養、集聚一批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學貫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論家,一批理論功底扎實、勇於開拓創新的學科帶頭人,一批年富力強、銳意進取的中青年學術骨干,造就一支立場堅定、功底扎實、學風優良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讓他們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

推動形成崇尚精品、嚴謹治學、注重誠信、講求責任的優良學風,營造風清氣正、互學互鑒、積極向上的學術生態。發揚“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學術精神,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守得住底線,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優秀成果,既做到著作等“身”,又做到著作等“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領風氣,在為祖國、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求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