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科學認識和發掘高校藝術課程的思政教育價值

邱愛金

2018年10月15日08:1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科學認識和發掘高校藝術課程的思政教育價值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上好思政課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視發揮各類課程的思政教育作用,形成多門類、多角度、多功能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課程思政”的理論和實踐較好地回應了這一要求。在所有學科門類中,藝術學在培養人們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的基礎上,憑借其特有的吸引力、感染力與影響力,具有養成個體與群體正確政治意識、道德觀、人格品質的獨特教化功能。科學認識和發掘高校藝術課程的思政教育價值,對於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形成具有特殊及深遠的意義。

相對於高校其他課程,無論在形式還是內容上,藝術課程中都蘊含著獨特的思政教育價值,但是究其根本,最大的特點在於文藝的價值追求和思政教育目標的內在統一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首先,藝術求“真”。無論是藝術作品還是藝術教育,其最高境界就是發乎本色、自然而然,越是自然的越能打動人。而高校思政教育領域也講求“真實就是力量”,越是朴實的道理越能說服人。因此,在藝術課程中嵌入思政教育內容,可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其次,藝術求“善”。優秀的藝術作品所塑造的至善形象,具有震撼人心的精神美和人格力量,有利於社會風氣的改良。而高校思政教育的最深層次目標就是打動人、教化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藝術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具有“觸及靈魂”的力量。再次,藝術求“美”。好的藝術作品往往外在呈現出來是生動的、活潑的、有趣的,是美的,能給人帶來感官上的愉悅和享受。而高校思政教育也需要講求以鮮活生動的形式來傳播深刻的道理。因此,高校藝術課程中嵌入思政教育內容,以活潑有趣的形式闡發有意義的內容說理,可以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如何科學地發掘蘊藏於藝術課程中的思政教育之價值,使藝術課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得以正確有效地發揮,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迫切而深刻的課題。

加強藝術理論課程的內涵建設。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每到重大歷史關頭,文藝都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作為時代前進的號角,藝術是反映時代的,也服從和服務於時代。為了拓展其思政教育價值,高校藝術理論課一定要加強內容建設,把握文藝發展的正確方向。一是要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擦亮藝術理論的底色,用正確的思想與方法研究和講授藝術理論,使學生懂得文藝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二是涉及具體藝術作品的理論講授時,一定要結合其產生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家特點,深挖其思想根源和創作過程,引導學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以入腦入心的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文藝教育教學工作中。三是深挖音樂、美術、舞蹈等細分藝術門類的發展歷史和中外比較,教導學生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學生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加強藝術實踐課程的平台建設。按照教育學的觀點,任何知識、思想和價值觀的傳遞,必須經過實踐這一重要環節才能在辨別和選擇中加以內化。因此,無論是從單純藝術教育的角度還是藝術課程思政的角度,加強實踐教育顯得非常重要。一是要科學選擇實踐教育內容,重點挖掘紅色藝術教育資源和反映新時代發展成就的藝術教育資源,讓學生在藝術實踐中感受傳承和發展的力量。二是要善於運用“反轉課堂”的規律和方法,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參與預先設定主題的藝術創作,將思政教育內容進行自然而然地傳播。三是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拓寬藝術實踐陣地和平台,增強藝術作品的傳播力、吸引力、感染力,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體驗中獲得認同。

加強藝術欣賞課程的情感建設。在高校開設藝術課程,除了專業知識和技巧的傳授以外,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欣賞藝術,讓學生在藝術欣賞中涵養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懷,追求藝術的最高價值——真、善、美。因此,在系列藝術教育課程中,在藝術欣賞課程中注入更多的情感和溫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是在選擇藝術欣賞對象時,要求我們以主流社會價值觀作為選擇標准,既要有一定形式的欣賞價值,更要蘊含著值得人們去咀嚼和回味的思想精華。二是在藝術欣賞過程中,應當創設與作品相適應的人文情景,以提問、游戲、表演等形式將學生帶入相應的藝術氛圍當中,加深藝術作品的人文感染力。三是在欣賞課程結束后,引導學生在技術分析的基礎上,著重思考藝術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及創作者對於人性有著怎樣的追問,對國家、社會和人民有著怎樣的價值,讓學生在思考中將藝術欣賞體會轉化為對主流社會價值觀的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當然,挖掘高校藝術課程的思政教育價值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為教師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在精神上加以鼓勵、在經費上給予支持、在培訓上加以重視、在宣傳上加以傾斜,更需要作為教育主體的藝術類教師自身能夠提高思想政治覺悟、苦練思想理論內功、鑽研教育教學技藝,在課程思政理念的指引下,廣泛而深入地發掘高校藝術課程的思政教育價值,自覺擔當起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作者:邱愛金,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學院講師)

(責編:任一林、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