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愛國奉獻精神的理論基礎與時代意蘊

賈英健

2018年10月12日08:1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愛國奉獻精神的理論基礎與時代意蘊

把愛國奉獻作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價值觀的基本精神和內在要求,也賦予了其豐富的時代價值。新時代的奮斗者要把這一價值追求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自覺堅守和踐行。

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愛國奉獻

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理論體系,是在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義和不徹底唯物主義的批判中,吸取了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文化成果,並加以改造的基礎上產生、形成和發展而來的,以人民為價值主體致力於改變世界的哲學價值觀。換句話說,馬克思站在實踐的立場上把握人和社會歷史,科學揭示了人在社會歷史中的實踐主體地位,進而把人類社會歷史視為人的活動創造的歷史,在此基礎上闡述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思想。可以說,人民群眾不僅為社會發展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而且成為推動社會歷史變革和發展的決定力量。馬克思正是在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活動中,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產生和發展的根本規律,從理論上宣判了唯心主義的破產,第一次將社會歷史的研究和人民群眾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建立在徹底的唯物主義這一科學基礎之上。

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價值觀是愛國奉獻價值追求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關於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對奮斗者的價值追求起著定位和定向作用。這是因為,作為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在謀求自身幸福生活的過程中,通過個體的社會化,不僅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也使人類的社會組織經歷了族群—部落—國家的發展過程。其中,國家構成迄今為止人類社會的最高組織形態,與此相聯系,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人類也形成了屬於自己的族群認同、部落認同和國家認同,並確立起自己的國家觀和民族觀。無論是在什麼意義上來談論這一問題,都不可否認,任何國家觀都體現著創造者對自己國家的深厚感情,在這種感情背后,彰顯的是創造者對自己長期生活的家園、所屬的種族或群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既然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夠帶給人們認同感和歸屬感,那麼愛國也就成為人們的一種價值觀和價值追求。愛一個國家不僅意味著人們希望它帶給人們美好和希望,而且也通過自己的無私奉獻去守護它和成全它。這表明,愛國與奉獻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對於致力於為國奉獻的人而言,他一定是愛國者﹔同樣,一個愛國者,也一定是一位竭盡全力為國積極奉獻的人。

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價值觀也為愛國奉獻的價值追求提供了方法要求。歷史是屬於奮斗者的,奮斗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人生的幸福不僅關乎自己,而且也關乎社會和國家,在個人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上,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價值觀強調從社會和國家的高度來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態度和人生選擇,要從人民幸福的價值立場出發來把握價值創造,著眼於人民幸福與國家富強和社會文明的相互統一相互推進。

愛國奉獻精神的時代內涵

弘揚愛國奉獻精神,首先要弄清楚我們要弘揚的是什麼樣的愛國奉獻精神。對這一問題的解答,需要通過對其時代內涵的審視來實現。

愛國奉獻精神的產生當然離不開人們所生存的自然和社會的環境,這種環境不僅構成人們的活動場所,而且也構成其實踐活動的對象,並因此成為一種價值存在物。而所有這些又都是源於全部人類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種實踐不僅構成人類創造的不竭動力,而且也預示著作為實踐主體的人為這種創造所做出的奉獻。人與環境之間的這種關系,反映到人的頭腦中,便形成了對自己祖國這一客觀存在的獨特反映,並形成自己的認知—行為體系。這樣,愛國奉獻不僅構成了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而且也構成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具普遍性和世界性的精神財富。從這一認識出發,愛國奉獻強調的精神內涵既包括情感,也包括理性,是基於情感與理性統一基礎之上的一種價值認同。情感表達的是一種深深的愛,而這種愛又是源於對民族同胞、對國家的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認同。理性所表達的是運用邏輯推理的形式,對來自國家的愛的情感不斷地進行價值塑形,建構起來的符合理性要求的價值體系,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一種普遍的價值認同。一旦這種價值認同確立,國家就不僅具有更大的社會動員能力,而且也在不斷地對人民的各層次的需求做出正面的回應和承諾過程中,贏得人們的愛國熱情,而這種愛國熱情又會轉化為人們對國家的積極奉獻。

中華民族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愛國奉獻的價值認同,家國天下、無私奉獻的價值理念在中華民族精神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是因為我們擁有了這樣一種獨特的精神,才能夠使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的發展都沒有中斷。這說明,愛國奉獻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最穩定的文化因素之一,當然,其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表現為不同的內涵。

在當代,愛國奉獻被賦予了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以及甘願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付出的時代意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在當代中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要堅持“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恆主題”,“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統一”,“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堅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其中,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構成了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時代內涵。我們今天講愛國奉獻,就是訴諸對我們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熱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隻有這樣,才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愛國奉獻者。

用愛國奉獻精神塑造新時代奮斗者

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我們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就,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得益於我們堅持了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價值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喚起人民群眾對事業的熱情,將這種熱情化作愛國奉獻的精神追求和內在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人民將愛國奉獻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匯集成無限創造的不懈奮斗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了關鍵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已經開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前景清晰可見。我們應牢固樹立愛國奉獻精神,把愛國奉獻作為新時代的價值追求,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開拓者和奮斗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要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對愛國奉獻而言,重要的不在於口頭上,而在於是否踐行和在多大程度上踐行,是否能夠拿出干事創業的勇氣和擔當,這就不僅需要奮斗者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愛國奉獻的文化基因刻在靈魂深處、融入血脈之中,而且也要求每一位奮斗者緊緊抓住新時代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勇敢地擔當起民族復興大任,奮力拼搏、無私奉獻,開拓進取、不懈努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新業績。當然,愛國奉獻作為一種擔當,除了奮斗者的個人努力奉獻之外,從社會層面看,還應該積極創造有利於奮斗者成長的舞台和環境,要在全社會形成一種鼓勵擔當,為擔當者撐腰、為擔當者搭台,形成擔當者有作為、能作為、善作為的良性機制,讓奮斗者以更好的精神狀態,在新時代建功立業。

(作者:賈英健,系山東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主任、教授,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