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陳曙光:改革開放的世界貢獻

2018年10月07日10:42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改 革 開 放 的 世 界 貢 獻

  改革開放的中國為拓展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路徑提供了中國經驗,為優化全球治理體系貢獻了中國方案,為繪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圖景作出了中國貢獻,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注入了中國力量,為改寫“國強必霸”的西方邏輯提供了中國樣本。這是一件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

  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接力奮斗,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了從世界體系邊緣到世界舞台中央的華麗轉身,這是一件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
  改革開放的中國重新定義了全球發展觀念,為拓展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路徑提供了中國經驗
  現代化的發展方向是無法繞開的,但走向現代化的道路是可以選擇的。環顧全球,西方最先完成了現代化的任務,也最先享受到現代化的成果。西方儼然掌握了叩開現代化之門的唯一鑰匙,拜西方為師,向西方靠攏,走西方的路,成為很多發展中國家無法抗拒的誘惑。“全球化=西方化”“現代化=西方化”,這個簡單的發展公式說明了全部的問題。
  其實,西方模式,無論是以英美為代表的盎格魯-薩克遜模式,還是以德法為代表的萊茵模式,都只是實現現代化的一種選擇,而非唯一選擇。西方收獲了現代化的巨大成果,但同時也遭遇了“現代性之殤”。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權選擇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如何實現現代化、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中國一開始就有自己的獨立判斷,從未簡單地復制西方的發展模式,也從未簡單地進入西方的發展邏輯之中。鄧小平指出:“我們搞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發展模式”,“我們要虛心學習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們不能數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別國的發展模式。”中國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復制中國的做法。今天,中國道路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過去我們都未曾進入西方設定的歷史軌跡,今天更沒有理由跟隨西方的腳步亦步亦趨,我們應該有這樣的道路自信和戰略定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標志著中國自主開辟的現代化道路獲得了巨大成功。中國道路的成功,改變了西方書寫的全球發展觀念,証明了單一發展模式與模式可輸出理論的簡單和偏頗﹔中國道路的成功,挑戰了西方經驗唯一正確的神話,終結了西方模式主宰世界的線性史觀,人類社會在西方模式之外開辟了更加壯麗的現代化前景﹔中國道路的成功,証明了通往現代化並非隻有一個模式、一種選擇,所謂“全球化=西方化”“現代化=西方化”不過是西方編織的又一個神話,走自己的路才是不變的法則、永恆的真理﹔中國道路的成功,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提供了全新選擇,人類社會從此不再系泊於某種單一的發展模式。
  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國成功打破了一國主導、幾方共治的西方治理邏輯,為優化全球治理體系貢獻了中國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國際政治秩序、經濟秩序、安全秩序都是由西方主導建構的,遵循大國主導、幾方共治的治理邏輯,不符合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潮流,不符合全球正義的原則,也不能反映國際力量對比的新變化和新興經濟體群體性崛起的事實。盡管這套治理體系在特定歷史階段發揮了建設性的作用,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隨著國際力量對比消長變化和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加強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大勢所趨。”中國經歷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已經從世界體系邊緣走向了世界舞台中央,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更好維護我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
  在治理理念方面,我們主張共商共建共享。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國際社會大家的事,需要凝聚各方共識,形成一致行動,不能一家說了算。傳統治理體系主體單一化、同質化,要麼是個別國家的“獨奏”,要麼是同質化國家的聯合體,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夠。我們一貫認為,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理應平等參與、享受權利、履行義務。中國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推動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
  在治理規則方面,我們主張全球正義。傳統治理體系背離全球正義的價值原則,有的政治挂帥,有的以意識形態劃界,有的搞排他性安排,有的設立准入門檻,有的搞雙重標准。反觀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倡導正確義利觀,不搞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倡導開放包容的原則,不搞關門主義﹔倡導多邊主義,不搞單邊主義。中國提出的治理規則彰顯了全球正義,表現出強大的文化包容性,第一次為處於“地球邊緣”的國家提供了參與全球治理的機會。
  文明復興的中國成功捍衛了人類文明的多樣性,為繪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圖景作出了中國貢獻
  中國走向復興,絕不僅僅意味著經濟體量的壯大、政治實力的崛起、軍事力量的強盛等,還應包含文化精神和價值觀的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中國不僅應該成為行動的巨人,也應該成為文明的贏家、話語的強者。
  眾所周知,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西方率先完成了現代化的任務,率先享受了現代化的成果,“西方中心論”也從此成為全球性意識形態。一直以來,“西方中心論”者始終認為,起始於歐洲的現代文明進程“是唯一成功和正確的發展邏輯”,他們隻認可一種民主模式,西式自由民主是人類歷史進化的終點,是人類最后一種統治形式,構成了歷史的終結﹔他們隻欣賞一種文化,西方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葩,是最優越、最有力量的文明,西方文化理應統治世界,實現思想的征服﹔他們隻承認一種價值觀,自由、民主、人權的標准隻有一個,那就是西方標准,西方價值模式才是全人類的普世價值﹔他們隻接受一種局面,那就是全球西方化,西方發展模式、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普世化。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其實也就是“文明終結論”,福山還暢想道,歷史終結以后的世界將會變得非常無聊,流露出西方不再有對手的失落感。“西方中心論”“文明優越論”是西方國家輸出發展模式和價值觀念的學理依據,是西方推行和平演變和顏色革命的哲學基礎。然而,這一切都將隨著中國復興而走向終結。
  “西方中心論”的破產,是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以西方不認可的社會制度、發展模式、政黨體制、文明形態、價值觀念,花費比西方少得多的時間,付出比西方小得多的代價,取得了比西方更大的成績,成功走向民族復興,一步步接近“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這証明,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是有優越性的,我們的發展模式是符合國情的,我們的文明和價值觀是先進的。這証明,西方的發展模式絕不是人類通往現代化的唯一選擇,西方的價值觀絕不是全世界普適的價值觀,西方的文明也絕不是高人一籌的優等文明,人類歷史也絕不會止步於西式自由民主。
  中國健步走向復興,實際上代表著一種新的文化精神的崛起、一套新的價值觀念的成功、一種新的文明形態的出場,這是中國為捍衛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作出的重大貢獻。中國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是一套完全不同於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價值體系,是一套對西方價值觀念構成巨大挑戰的思想資源,是一套對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具有比較優勢的精神財富。如果沒有中國在資本主義的層層夾縫中堅定地突圍,闖出一條文明新路,人類可能真的要在“西方中心主義”的思維慣性中沉淪,永遠地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永遠隻能扮演西方文明追隨者、模仿者的角色。然而,如果全世界真的都走向“西方化”,隻剩下“西方”一種色彩,那將是人類迄今為止遭遇的最大人文精神危機,是包含西方世界在內的全人類的悲劇。
  震撼世界的中國成功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注入了中國力量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變成了實踐,標志著世界歷史從此進入了“一球兩制”的新時代——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長期共存、相互競爭、競相發展的時代。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風雲突變。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社會主義在與資本主義的制度競爭中遭受歷史性的潰敗。當時國際國內一些人幸災樂禍,社會主義成了一些人打趣、諷刺的對象,西方世界更是彈冠相慶這一“世界性的勝利”。西方資產階級學者歡呼“社會主義的產生和滅亡,是20世紀留給人類的兩大遺產”。他們興高採烈地鼓噪:社會主義失敗了,歷史終結了﹔一個新的時代,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黃金時代開始了。國內也有人附和這種主張。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鄧小平指出:“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現在,20多年過去了,鄧小平當初的預言早已為歷史所証實,中國已經成長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中國道路的成功極大地扭轉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頹勢,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兩種制度、兩條道路的競爭迎來了有利於社會主義的歷史拐點。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100多年甚至幾百年走過的路。中國奇跡的樣本意義是其他國家難以比肩的。中國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樣本,超大國土空間、超長歷史縱深、超大人口規模、超深厚的文化傳統、超復雜的民族宗教結構﹔中國奇跡,是十億人口量級、十萬億美元量級的大國奇跡,這是人類迄今為止絕無僅有的歷史景象。中國奇跡震撼世界,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中國共產黨的治理優勢、中國社會的發展優勢在世界舞台中央集中綻放。
  和平崛起的中國成功開辟了“強而不霸”的發展道路,為改寫“國強必霸”的西方邏輯提供了中國樣本
  地理大發現以來,西方國家的發達史就是一部“國強必霸”的歷史。歷史似乎一再証明,隻有不能稱霸的國家,沒有不想稱霸的國家。進入21世紀,中國這頭睡獅已經醒來,究竟是會步西方列強的后塵,成為下一個世界霸主,還是會扮演與眾不同的大國角色,成為大國興衰之路上唯一的例外呢?
  歷史已經証明並將繼續証明,中國是“國強必霸”之路上的一個例外。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中國自一開始就沒有重復昔日大國“國強必霸”的老路,而是以和平的方式發展,以優雅的姿態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發展起來以后依然會走和平的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中國將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無論自身如何發展,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范圍。”這樣的宣示是基於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情勢得出的必然結論。
  “不稱霸”的戰略選擇,源於中華“和合文化”的基因傳承,源於對民族苦難歷史的深刻記憶,源於對“好戰必亡”“霸極必衰”定律的深刻認知,源於對和平主題和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源於對共產黨執政理念和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念的執著堅守。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的處世哲學提倡“以和為貴”“和諧萬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不會將自己曾經遭遇的苦難強加於人,不會要求后人償還他們的先人的歷史欠債。弱肉強食是叢林法則,不是國與國相處之道﹔窮兵黷武是霸道做法,隻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中國以和平的方式復興,既改寫了昔日大國霸權擴張的發展邏輯,也改寫了大國崛起后稱王稱霸的歷史宿命。一個強大的中國不是世界和平的威脅,相反,是維系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中國越是強大,維系世界和平的力量就越大,籌碼就越足。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實現了對資本主義霸權邏輯的成功超越,它昭示我們,大國崛起並非隻有靠戰爭起家、殖民擴張一條路,以和平的方式發展、以文明的姿態崛起,將是未來世界的優先選項。中國和平復興,意味著“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走向終結,意味著“強而不霸”的發展邏輯上升為新的時代主軸,意味著人類社會迎來了一個沒有霸權的新時代。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編:謝磊、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