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從小崗變遷看改革精神

虞愛華

2018年09月26日10:24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從小崗變遷看改革精神

中國改革發端農村、源起小崗。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小崗時指出,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志。40年前,小崗“大包干”這一聲驚雷沖破思想桎梏,喚醒沉睡的土地,拉開了中國農村的改革大幕,開創了波瀾壯闊的改革先河。40年來,這一聲驚雷化作浩蕩東風,敲響奮進鼓點,匯聚了勇往直前的改革動能,孕育了彌足珍貴的改革精神。

這是一種追求美好的精神。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也是黨帶領人民進行改革的根本價值追求。改革開放前,“大呼隆”“大鍋飯”嚴重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阻礙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民溫飽難以解決,集體經濟成為“空殼”。正是為了吃飽飯,小崗人摁下“紅手印”、搞起“大包干”。這場改革風暴,在各級黨組織的支持下,迅速席卷神州大地,使中國農民徹底擺脫飢餓,逐漸實現溫飽﹔步入新世紀,為了富起來,以沈浩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帶領小崗人突破“大包干”的“天花板”,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奔小康﹔走進新時代,為了創造更加幸福的新生活,小崗人乘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小崗的東風,在全省率先實行土地確權登記頒証和“三變”改革,推動小崗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化。從“大包干”的“紅手印”,到確權登記頒証的“紅本本”,再到“三變”改革的“分紅利”。40年小崗之路鐫刻的改革足跡,閃爍著追求美好的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種追求美好的精神,將人民群眾的幸福憧憬和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熔鑄在一起,將改革的價值取向和人民的主體地位凝聚在一起,將改革的目標和動能融匯在一起,不僅追求生產生活生態的美、共建共享共富的美,而且追求理想理論理念的美、制度體制機制的美。從面臨“被開除球籍”的危險到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改革目標越來越清晰,改革思想越來越深刻。弘揚這種追求美好的精神,我們就能不斷推動思想的深刻革命,激蕩改革的澎湃偉力,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

這是一種直面問題的精神。中國共產黨人徹底的革命性突出表現為敢於直面問題,善於解決問題。以小崗“大包干”為代表的安徽農村改革,先后突破學大寨的框框,進而堅持以生產為中心﹔突破“三級所有,隊為基礎”,進而實行聯產計酬、包產到組﹔突破“不許包產到戶”,進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三次突破”每一次都直指問題的症結,顯現出鮮明的直面問題的精神。溫飽問題解決后,為對接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小崗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推動適度規模經營﹔為激活發展要素,小崗率先推動“三權分置”改革、“三變”改革,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在不同的時期,小崗人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將追求美好和直面問題統一起來,“哪裡矛盾和問題最突出,就重點抓哪項改革”,不斷釋放新紅利、實現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這種直面問題的精神,匯聚時代之聲和人民心聲,聚焦發展所需和民生所向,推動定向發力和靶向治療,蘊含著科學的改革認識論和方法論,使我們黨始終在傾聽時代聲音中正確決策,在強化問題意識中攻堅克難,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不斷將改革引向深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要不要改”“往哪裡改”“怎麼去改”等議論,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瞄准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點堵點痛點,清淤除障、舒筋活絡,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弘揚這種直面問題的精神,我們就能更好地推動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的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結合、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結合,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改革的巨輪始終沿著正確的航向破浪前行。

這是一種敢闖敢試的精神。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扛起前人難以肩負的歷史重任,走著前人從未走過的嶄新道路,一路披荊斬棘、風雨兼程、破障前行。革命如此,建設如此,改革也是如此。鄧小平指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准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大包干”的“紅手印”之所以具有穿越時空的震撼力量,是因為這“紅手印”創造了“大包干”這個驚世之作,解放了農村生產力,重塑了中國農村經濟形象﹔是因為這“紅手印”推開了歷史的窗口,帶來了時代的潮汛,造就了中國當代改革的大趨勢﹔是因為這“紅手印”植下了敢闖敢試的精神,打破了傳統的主觀偏見和習慣勢力的束縛,彰顯了“不爭論”的實踐品格,為中國改革注入了創新創造的不竭動力。小崗人40年不懈求索的改革歷程,正是這種精神的生動寫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偉大的事業,往往越是充滿艱難險阻,越是需要開拓創新。要把開拓創新作為一種常態,敢闖敢試、先立后破,義無反顧地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前進。這種敢闖敢試的精神,是“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生動實踐,是“敢做老祖宗沒有做過的新事、敢說老祖宗沒有說過的新話”的時代新風,是“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的責任擔當,讓中國的改革不斷攀越時代高峰、開啟發展新篇。當前,中國已經進入改革深水區和施工高峰期,進入“啃硬骨頭”的階段,“隻要符合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隻要有利於落實新發展理念,隻要有利於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就要勇敢地闖、果斷地破、堅決地改。弘揚這種敢闖敢試的精神,我們就能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勇氣、“殺出一條血路”的決心、“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和“蹄疾而步穩”的節奏,戰風險、涉險灘、動奶酪、打硬仗,讓創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讓創造的潛能充分釋放,讓后半程的改革別開生面、精彩紛呈。

這是一種包容擔當的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包干”之所以能在小崗生根、在安徽發展、在全國推開,與各級黨組織開明的思想、包容的胸懷和無畏的擔當密不可分。回想當年,對小崗人偷偷搞的“大包干”,安徽的各級黨委不僅沒有一棍子打死,反而是堅決採取實事求是態度,先觀察效果,再決定結果,冒著巨大政治風險保護“大包干”這顆改革的火種。在取得巨大成功后,安徽省委及時總結實踐經驗並向黨中央報告,推動形成制度成果,推動全國改革進程。歷史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各級黨組織的支持,沒有良好的改革環境,小崗人創造的“大包干”注定會折戟沉沙,消失在歷史深處﹔而“寧撞一世鐘,不冒一次險”的思想,則會在小崗“落地生根”,成為改革的包袱和發展的羈絆。40年的輝煌歷程賦予小崗的無上榮光,既是對人民首創的激勵,也是對包容擔當的褒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既鼓勵創新、表揚先進,也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營造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濃郁氛圍。這種包容擔當的精神,正是黨的領導和人民首創的統一,是為民情懷和實踐品格的寫照,是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堅定“四個自信”的體現,是“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的有力保障。40年的改革征程充分說明,隻有不斷推動思想變革、強化責任擔當、營造優良環境,我們才能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步入新時代,更加需要刀刃向內的改革決心,更加需要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強保障。弘揚這種包容擔當的精神,我們就能促進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破除一切阻礙改革開放的體制機制,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40年改革征程,黨帶領人民實現了從救國興國向富國強國的跨越﹔40年改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在改革實踐中的生動體現。追求美好激發不竭動力,直面問題彰顯科學方法,敢闖敢試體現實踐品格,包容擔當營造良好氛圍。改革開放是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大力弘揚偉大改革精神,著力推動深刻的偉大社會革命和偉大自我革命,我們一定能夠匯聚磅礡力量,奪取新的偉大勝利。

(作者系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責編:張恬恬、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