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以人民為中心:改革成功的關鍵

李躍華

2018年09月19日08:16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以人民為中心:改革成功的關鍵

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靈魂和精髓,回答了改革為了誰,改革改什麼,怎麼改,改革成果由誰共享,怎麼衡量改革的成效等一系列問題,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的目標。

為人民謀幸福是改革的出發點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總結改革開放歷史經驗時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成功,正是因為依靠了人民。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夠得到人民擁護,也正是因為造福了人民。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已經表明,一系列影響重大的改革措施的推出,都是以基層單位的人民群眾創造的具體改革經驗為基礎的。鄧小平曾說過,“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改革開放是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統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改革開放事業的實踐主體,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我們黨提出的各項重大任務,沒有一項不是依靠廣大人民的艱苦努力來完成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一 開始就使改革開放事業深深扎根於人民群眾之中。

發揮人民主體性是改革成功的一條經驗。人民群眾首創精神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得到發揮。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蘇南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個體經濟蓬勃發展。改革開放的成功來自於對群眾的首創精神的尊重、來自於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自覺性的尊重,中國改革開放成功,在於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人民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見証者。40年來,人民參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人民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競相迸發,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全面深化改革要最大限度集中群眾智慧,把黨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廣泛團結起來,把國內外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充分調動起來,匯合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力量。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以最大公約數的思想方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聚合眾力、融合眾智,就將形成強大的改革合力和持久的改革動力。

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著力點

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開放越往縱深發展,發展中的問題和發展后的問題,各種深層次矛盾交織疊加、錯綜復雜,改革開放中的矛盾隻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

著力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關鍵是要樹立新的發展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的基本特征就是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以穩定經濟運行為重點,守住資源、環境和生態底線,守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底線,守住防范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切實解決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著力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現綠色發展。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改革的著力點就是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共享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著力構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發展新機制,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不斷克服各種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保障全體人民共同享有改革開放發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的關鍵所在。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庄嚴承諾。

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落腳點

是否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檢測指標。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致力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我國GDP從1978年的0.3645萬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85元增長到2017年的59660元,年均增長約9.5%,已經達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7年的36396元、13432元﹔農村貧困發生率從1978年的97.5%大幅下降到2017年的3.1%,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017年達到45.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近10個百分點﹔城鄉居民健康狀況顯著改善,居民平均預期壽命2017年達到76.7歲,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我國人民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改革開放必須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關鍵就是踐行“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務於人民,一切由人民來評判”的改革發展觀,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以人民為中心,是改革開放以來40年“中國奇跡”發生的密碼。

(責編:任一林、萬鵬)
相關專題
· 《學習時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