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
2018年09月03日13:40 來源:《求是》
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起點,我國改革開放已走過40年波瀾壯闊的歷程。40年來,改革從農村起步逐步轉向城市,從設立經濟特區到穩步擴大內陸開放,從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到不斷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從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廣度、力度和深度不斷加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旗幟,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生動局面,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一、40年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40年來,我們圍繞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鮮明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從“建立”到“完善”再到“加快完善”,理論和實踐不斷創新突破,為我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提供了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79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7億多人擺脫了貧困﹔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走出了一條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擺脫貧困、邁向富強的嶄新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所有制結構不斷優化,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持續鞏固和完善。40年來,我們不斷探索基本經濟制度的有效實現形式,從最初的單一公有制,到個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再到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強調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作用日益提高,所有制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又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調這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40年來,我國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逐步形成,非公有制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據統計,非公有制企業對國家稅收貢獻超過50%,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對外直接投資佔比均超過60%,技術創新和新產品佔比超過70%,城鎮就業佔比超過80%,一批民營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現代市場體系逐步健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40年來,我們一直在實踐中不斷拓展和深化對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認識,從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到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再到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取得重大理論突破,明確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大力推進價格改革和土地、資本、勞動力、科技等重要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現代市場體系逐步建立並不斷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定價目錄大幅縮減,全面完成全國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全面推開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目前97%以上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實現市場調節。我國科技創新水平加速邁向國際第一方陣,2017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7.5%。全面推行國有土地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滬港通、深港通先后開通,內地與香港“債券通”正式上線,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40年來,我們從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再到推進國資管理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扎實推進戰略性重組,中央企業數量從117家調整到96家﹔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各級子企業改制面達到97.8%﹔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推進,50家試點企業改革成效正在顯現﹔鐵路、電力、石油天然氣、鹽業等行業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資監管邁出新步伐,國有企業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農業農村改革全面深化,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不斷健全。40年來,農村改革波瀾壯闊,適應國情農情、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業農村經濟體制逐步建立並不斷走向成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進一步提升農村改革廣度和深度,農業農村基礎性關鍵性制度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推進。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加快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5年城鎮新增就業6609萬人,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40年的農業農村改革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繁榮了農村經濟,改善了農民生活,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行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政府職能加快轉變。40年來,我們在多輪機構改革的基礎上,緊緊圍繞處理好“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關系,持續加大政府職能轉變力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持續放權減權、制權限權、晒權督權,堅定不移地將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引向深入,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徹底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類別,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中央層面核准項目累計削減90%,進一步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結束了66年的營業稅征收歷史,推動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金融監管改革扎實推進,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更好發揮戰略規劃導向作用,創新完善調控方式,著力加強預期管理,增強宏觀調控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
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契機,逐步構建形成了以沿海開放地帶、沿江開放地帶、沿邊開放地帶和內陸省會城市為代表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著力提高“引進來”水平,持續改善“走出去”結構,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全方位開放格局正在形成。“一帶一路”建設頂層設計和政策框架體系不斷完善,國際產能合作成效顯著。批准設立11個自貿試驗區。擴大服務業和一般制造業對外開放,深化外商投資和境外投資管理制度改革,成為經濟全球化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引領者、推動者。
二、40年經濟體制改革經驗彌足珍貴
40年來,緊緊圍繞“為什麼改”“為誰改”“往哪兒改”“怎麼改”“如何改到位”等關鍵問題,經濟體制改革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創造和積累了彌足珍貴的歷史經驗,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
始終堅持和加強黨對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是推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保証,也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當代中國實際緊密結合,堅持和加強理論創新,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加強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形成了黨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決策體制機制,從而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實踐証明,正是因為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所以更有效地動員和組織廣大人民群眾投身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保証改革開放始終沿著正確道路前進。
始終堅持不斷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總開關。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思想解放的過程。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極大地促進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正是因為不斷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跳出條條框框的限制、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我們才能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厘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症結所在,找准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有效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終堅持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改革開放事業深深扎根於人民群眾之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破難題、克難關,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踐証明,隻有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經濟體制改革各方面工作中,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才能不斷為深化改革開放夯實群眾基礎。
始終堅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著力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讓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兩隻手有機結合,共同發揮作用。圍繞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經濟內生動力,不斷完善市場機制,打破行業壟斷、進入壁壘、地方保護,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完善宏觀調控,加強國家發展規劃和財政、貨幣、產業、區域政策的組合運用,有效引導市場預期,用法治規范市場行為,為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始終堅持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堅持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始終把發展作為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把改革作為發展的強大動力,不失時機推進重大關鍵性改革。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在保持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始終堅持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堅持以開放推動改革深化,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充分利用國外資金、市場、技術、人才等資源,促進經濟管理體制與世界先進水平對接。堅持以改革提升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通過改革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創造新的競爭優勢,促進對外開放戰略和開放型經濟體制日臻成熟。實踐証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與對外開放不可分割、相得益彰,統一於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實踐中。
三、乘勢而上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九大描繪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對新時代推動改革開放作出了新的部署。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總目標,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著力補齊重大制度短板,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牽引作用,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加快完善產權制度,實現產權有效激勵。把產權改革貫穿到經濟體制改革的各領域各方面,建立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形成清晰界定所有、佔有、支配、使用、收益、處置等產權權能的完整制度安排,著力加強產權保護,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不斷夯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
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實現要素自由流動。深化要素市場改革,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和全國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加快土地、資金、勞動力等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決定價格的作用。
加快完善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實現統一開放、有序競爭。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並不斷完善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強化全社會信用意識和誠信行為,完善市場監管體制,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加快健全各類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實現企業優勝劣汰。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突破口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推動企業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在市場競爭中激發國有經濟活力和創造力。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實走深、行穩致遠,把“一帶一路”打造成為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國際合作平台。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促進貿易雙向平衡。深化雙向投資合作,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宏觀調控政策體系,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深化財稅金融改革,更好發揮財政政策對提升發展質量的積極作用,提升貨幣政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相關專題 |
· 《求是》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