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習近平強軍思想論析

公方彬  侯昂妤

2018年08月13日15:41    來源:前線網--《前線》雜志

原標題:習近平強軍思想論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建設“敢打仗,打勝仗”的新型人民軍隊,提出了一系列強軍指導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奠基於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理論創造和工作經驗,同時又結合時代需求進行了創新發展,有力推進了我國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歷史進程。

確立強軍目標,把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升到新高度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中國遇到了種種新挑戰,其中包括一些西方國家的圍堵打壓。中國要承擔更多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同時有效維護國家利益,就必須提升國防和軍隊建設水平,增強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因此,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伊始,就站在歷史與時代的高度,提出了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的強軍目標。強軍目標是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核心,是取得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的邏輯起點與原動力。

第一,實現民族復興要求具有強大的國防和軍隊。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提出並大力推進強軍夢。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強軍的努力方向和基本構想:“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也可以說是強軍夢的本質屬性,即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必須全面貫徹黨領導人民軍隊的一系列根本原則和制度,確立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更加注重聚焦實戰,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體系建設,更加注重集約高效,更加注重軍民融合,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

強國必須強軍,大國領跑世界必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后盾。翻一下人類發展史,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崛起,都是綜合國力達到了領先世界的程度,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擁有強大國防和軍隊。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中國走的是和平發展道路,但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卻是必然的,是不以自己意志為轉移的。

在一定意義上,遏制軍事挑戰的能力越強大,越能夠把世界引向和平。當今世界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后,在現存核武器足以消滅人類許多次的情況下,大規模戰爭的確不會輕易爆發,尤其是大國之間的大規模戰爭。但是世界已經形成高度關聯體,牽一發動全身。這就決定了即使是一次不大的作戰失利,一次局部戰爭的失敗,都可能產生國家動蕩。這一點,我們完全可以從世界范圍內的每一次局部戰爭的后果看出來。也就是說,即使其他方面都處於良好發展期,處於上升階段,隻要發生一定規模的失敗,就會沖擊到思想和精神領域,這時,即使不會瓦解國家,也會導致社會動蕩,進而遲滯前進步伐。這也是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原因。

第二,維護國家利益要求建設強大的國防和軍隊。

習近平總書記根據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把強軍作為維護國家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他在主持軍委擴大會議時強調:“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推動軍隊現代化建設跨越式發展,努力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這表明,軍隊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保証,同時說明國家越發展,經濟規模越大,越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后盾。

當人類活動的利益溢出陸地邊界,向其他不同領域延伸之時,國家利益的概念也有了新的拓展。國家利益已經超出傳統的領土、領海和領空,向海洋、太空乃至無形的信息空間拓展,這些領域的利益成為國家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領域的安全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國家安全涉及的范圍,不僅局限於傳統的“領土邊疆”,更擴大到國家利益發展的“利益邊疆”。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華民族百年的抵抗外侮、救亡圖存的偉大勝利。但在相當長時期內,我國仍然面臨大規模外敵入侵的現實威脅。強調“井水不犯河水”,維護國家的生存權,應成為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戰略的重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我國經濟社會快速融入世界,“井水”與“河水”、“江水”與“海水”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在新的形勢下,我國既要維護傳統的“領土邊疆”,又要維護國家的“利益邊疆”,自然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體現黨和國家意志要求強大國防和軍隊奠基。

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國領袖的胸懷指出,強化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宏偉目標的實現,必須把強軍作為提升黨的執政能力與國家硬實力的主要舉措之一。隨著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新興國家的崛起,西方國家認為自己主導制定的游戲規則受到威脅,“奶酪”進行了重新分配,因而便採取排斥和遏制措施。

這顯然與當今時代的發展趨勢不符。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文明的前進方向和發展要求的歷史高度,強調和平發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們能不能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的講話中強調:“我們要秉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拒絕自私自利、短視封閉的狹隘政策,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歷史經驗表明,雄厚的經濟實力是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礎,但倘若沒有相應的國防實力和軍事能力作后盾,經濟實力再強大,也難以避免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應當看到,在相對弱小的軍事實力條件下,國家越是富甲四海,就越會引來貪婪的目光和入侵之禍。我國北宋時期經濟社會高度發展,但由於“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終致王朝覆亡。鴉片戰爭前,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的1/3,但軍事落后,數十萬軍隊竟被數千英軍擊敗,國家很快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歷史昭示我們,能戰方能止戰。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支撐,和平發展隻能是一廂情願。

隨著中國不斷發展,已經並將繼續盡己所能,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各國也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式關系結構。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多次指出:“世界繁榮穩定是中國的機遇,中國的發展也是世界的機遇。”中國和平發展、實現強國夢的過程,必將是全球戰略格局重塑的過程。這不可避免地會成為矛盾的集中點、聚焦點。當前,我國安全環境更趨復雜,安全問題的綜合性、復雜性、多變性顯著增強,呈現出許多新特點新挑戰新要求。我國周邊安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國家安全面臨的各種風險增大。在這樣的情勢下,以實現強軍目標有效應對大國崛起的阻遏效應,化解各種復雜矛盾和嚴峻挑戰,是實現強國夢的必然選擇。

第四,承擔國際義務要求中國擁有強大國防和軍隊。

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中國承擔大國責任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強軍來促進實現責任擔當和作用發揮。中國大國地位來之不易,在全球化不斷推進的今天,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不只是利益共同體,也是安全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因此,在維護自身海外利益的同時不斷增進發展中國家及全人類共同福祉,在積極參與全球事務的進程中更好地增進自身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是中國思考大國責任的重要維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外交場合提出一系列中國主張。從“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到“弘揚萬隆精神”,再到拒絕“零和博弈”“強權獨霸”,這些都體現著中國作為世界大國,決心在地區及國際社會發展中承擔起責任與義務。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大發言中所提出的“中國建立一支8000人的常備維和部隊”的初衷和理念。中國軍隊應該有“世界地圖”。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國家利益已遍布全球,在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同時,如何保護中國的全球利益,已成為中國軍隊戰略轉型的主要方向。當前,中國軍隊保家衛國的方式和空間擴大了,中國的國際發展環境正在出現越來越多的變數,轉型中的中國軍隊勢必在對外戰略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中國軍隊全方位配合國家的全球戰略,逐步走上國際舞台,既展示出大國的實力和自信,也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

整體謀劃系統推進軍隊改革,把我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推向新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實現強軍目標,就必須對軍隊進行改革。因為目前軍隊中存在一些尖銳矛盾和深層問題,影響了軍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比如,存在的腐敗問題不徹底解決,就可能讓軍隊變質變色﹔我軍打信息化戰爭能力不夠,各級指揮信息化戰爭的能力不夠,也屬於重要的短板。關於產生這些尖銳矛盾和深層問題的原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管理體制不夠科學、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不夠健全、力量結構不夠合理、政策制度相對滯后。”由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為了設計和塑造軍隊未來。這是因為,“從國際形勢看,應對當今世界前所未有之大變局,有效維護國家安全,要求我們必須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從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調‘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我們必須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從國防和軍隊自身看,貫徹落實強軍目標和軍事戰略方針,履行好軍隊使命任務,要求我們必須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

要對軍隊進行改革,就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找到切實有效的著力點。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是要通過一系列制度安排和體制設計,把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進一步固化下來並加以完善,強化軍委集中統一領導,更好使軍隊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集中於黨中央、中央軍委。切實有效的著力點,就是對領導管理體制和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進行一體設計,通過調整軍委總部體制、實行軍委多部門制,組建陸軍領導機構,健全軍兵種領導管理體制,重新調整劃設戰區、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等一系列重大舉措,著力構建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

強力推進軍民融合,為提升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新路徑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提出一系列要求。他強調,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要真正落實好這一決策,必須認清目前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包括思想觀念跟不上、頂層統籌統管體制缺乏、政策法規和運行機制滯后、工作執行力度不夠等問題。同時,要厘清軍民融合的基本內涵和努力方向,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豐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圍,提升融合層次。

軍民融合發展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領域多,要素全,范圍廣。對哪些領域和項目可以“融”、“融”到什麼程度,不能不加區分地搞一刀切,更不能照搬別國模式,必須從國情軍情和各行業領域特點出發,劃出軍民融合的合理邊界,為深度融合奠定基礎。在邊界劃分條件上,軍用資源和民用資源具有兼容性和比較優勢,通過融合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集約利用。在邊界劃分原則上,堅持軍事優先、兼顧經濟,側重國家安全考量,把融合重心放在為軍事斗爭准備做好服務上,無論是在機構設置、力量投入,還是機制構建、資源配置等方面,都必須充分考慮作戰需求,以是否有利於戰斗力建設、有利於鞏固國防為首要標准。在邊界劃分主體上,軍隊是軍民融合的動力源,理應更加自覺地從國家利益最大化出發,加快相關體制機制改革,真正把與軍隊核心作戰任務無關的機構和職能剝離出去,為深度融合掃清障礙。

大力加強政治建軍,在國防和軍隊政治建設方面實現新突破

政治建軍是我軍建設的根本,也是勝利之本。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強調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既堅持了我軍的傳統,同時又有了新突破。這個突破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在世界政治生態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要不要堅持﹔另一方面,在大力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軍的今天,要下大力氣推進制度建設,以制度強化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從政治信仰、政治規矩、政治修養、政治行為著手,強調要大力加強中高級領導干部隊伍建設。政治信仰,是我黨我軍特有的精神支柱和力量之源,是習近平總書記打造“能打仗、打勝仗”軍隊特別強調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廣大官兵隻有把“有靈魂”作為著眼點和落腳點,才能保証所有工作都奠基於堅實的思想基礎之上。政治規矩,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全會上提出來的。他強調政治規矩也是從世界眼光來認識分析問題的。他特別要求軍委機關要自覺遵守堅持軍委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原則和政治紀律,增強組織意識、號令意識、紀律意識,堅持按制度來、按程序走、按規矩辦。政治修養,是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干部提升政治品德的必由之路。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決策層的要求更高。他在中央軍委“三嚴三實”專題民主生活會上講到,軍委班子要“五個做到”:聽黨指揮、政治堅定﹔善謀打仗、能打勝仗﹔開拓進取、改革創新﹔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廉潔自律、風清氣正。他還提出了“六個進一步嚴起來實起來”:軍委學習﹔政治紀律、政治規矩﹔軍委工作制度﹔黨管干部﹔黨內政治生活﹔廉潔自律。政治行為,是履行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把謀打贏作為最大職責要求,也是政治要求。因此,要從政治上矯正自己的行為,真正放到隨時准備打仗上來,集中精力研究軍事、研究戰爭、研究打仗。

把國防和軍隊建設作為系統工程來抓,實現武器裝備建設與強化官兵綜合素質新結合

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一切目的,都是為了堅持黨對軍隊的領導,提升戰斗力。習近平總書記抓住戰斗力提升這個核心,注重戰斗力生成的兩個重要路徑或環節:一個是硬實力,以國防科技發展創新為牽引的武器裝備建設﹔另一個是軟實力,提升官兵的政治素質、軍事素質、人文素質和戰斗精神。二者的有機結合,將形成強大的戰斗力。

從改革后的新編制體制中,我們已經看到新質戰斗力成為軍隊建設的著重點,並且著力以此為牽引和戰略工程,進行超前布局,強調加強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的重大技術研究和新概念研究,積極謀取軍事技術競爭優勢,提高創新對戰斗力增長的貢獻率。

在軟實力建設或者說在繼承和發展政治優勢方面,這種體現更為突出。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這是著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發出的偉大號召,是我軍血脈永續、根基永固的根本所在。“四有”,明確了新一代革命軍人應當具備的理想抱負、素質本領、精神特質和道德情操,體現了時代發展要求和官兵價值追求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公方彬,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前線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國防大學教授﹔侯昂妤,軍事科學院副研究員)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公方彬專欄
· 《前線》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