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和合”思想的主要內涵與當下價值

劉金祥

2018年07月17日09:26    來源:黑龍江日報

原標題:“和合”思想的主要內涵與當下價值

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蘊籍著豐贍內涵,累積著深厚底蘊,其中傳承久遠、歷久彌新的“和合”思想,不僅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價值取向。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和合”思想的主要內涵

任何一種思想的產生發展都有其歷史背景和社會因由。“和合”思想是中國儒家、道家、墨家、陰陽家、佛家等文化流派相互碰撞、互相滲透、彼此融合而形成的人文產物,是中華傳統文化所特有的精神質素,是獨具東方智慧的哲學范疇和思維方式。“和”“合”二字在甲骨文與金文中都曾出現,其中“和”的本義是吹奏類的樂器,引申為聲音和諧﹔而“合”的原意是器皿閉合,引申為兩物相合、彼此融洽。孔子的后人子思則在《禮記·中庸》中提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從而將“和合”思想蘊含的和順、和暢、和美等意義指數由人類推及整個宇宙自然。漢代大儒董仲舒在總結前人思想觀點的基礎上,系統地闡釋了“天人之際,合而為一”的哲學理念,使“和合”思想由人倫自然范疇走向意識形態層面。歷宋代周敦頤、張載、二程、朱熹等理學家詮釋,經明代王陽明、李贄等士大夫闡揚,至明末清初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等思想家發揮,“和合”思想日臻成熟與完備。

隨著以漢民族為核心的中華民族在實體和精神上的不斷生成壯大,“和合”思想在中華民族的精神建構中漸次展開,在價值體系中逐步攀升,成為中華文化審視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根本標尺,成為中華民族化解自然與社會、不同族群、不同國家、不同文明之間歧異的重要理論資源。“和合”思想追求基本含義主要體現在:和合意味著不同事物之間的關系狀態,正如《易經》所言“乾道變化,各正其道”,具體開來就是承認不同事物之間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強調差異中的一致、矛盾中的統一。和合在承認事物差異性、多樣性的基礎上,把落腳點放在不同事物彼此共存、相互交融、共同發展上,誠如《易經》所述“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如今“和合”思想作為中華文明的精神魂魄,經過漫長歷史時段的演化,早已浸潤和沉積在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各個層面:就人與自然關系而言,“和合”思想已轉化為“天人合一”觀念,成為中華民族延續至今的自然觀﹔就人與社會關系而言,“和合”思想已嬗變為“和為貴”觀念,成為中華民族進行族群融合和社會建構的民族觀﹔就人與人關系而言,“和合”思想已具象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觀念,成為國人約束和規范自身行為的倫理觀﹔就人與自身關系而言,“和合”思想已濃縮為“正心誠意”觀念,成為國人安身立命的義利觀﹔就文明與文明關系而言,“和合”思想已上升為“協和萬邦”、“天下大同”觀念,成為國人對外交往的和平觀。

“和合”思想的現實意義

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處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階段,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刻。如何科學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以及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中華“和合”思想為我們提供了珍貴的價值原則和高超的思維方法。

一是有助於化解社會矛盾。隨著改革的全面深化,隨著利益格局的不斷調整,不同個體、不同群體、不同階層表達出不同的利益訴求,與之相適應,一些社會矛盾、糾紛、沖突將日益凸現出來,我國社會穩定面臨著比較嚴峻而復雜的形勢。“和合”思想是一種矛盾觀、辯証觀,“和”並不拒斥事物的差異,“合”並不摒棄事物的矛盾。尚和合,就是在正視事物之間差異和矛盾的基礎上,尊重差異、協調矛盾。弘揚“和合”思想,就是以理性、務實、辯証的態度對待這些差異和矛盾,既不回避和掩飾,也不夸大和激化,而是以溝通、協商的方式加以解決,特別是通過運用“和合”思維,撫慰人們心靈、引導人們情緒、疏導人們心裡、排解人們煩憂,使諸多不穩定因素在對立共同體中相互依存相互中和相互同一,最大限度地化解乃至消弭當下一些社會矛盾、糾紛、沖突,從而促進社會穩定,維護社會和諧。

二是有助於補救人文缺失。我國近現代社會特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倡導的個人解放在一定程度上衍生了個人自由主義、利己主義等病變與怪胎,時至今日將個人利益奉為圭皋的不良現象仍大倡其道,給人文生態的改善優化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合”思想強調個人是社會中的個人,主張社會是由個人構成的社會,倡導社會應為個人實現價值提供良好環境與必要支持、個人應以社會共同奮斗目標和共同行為准則作為自身價值取向和行為標准。這一傳統文化中的核心要素,對於解決當下社會與個人之間的價值沖突無疑具有一種補救和療治功效。

三是有助於彌合道德裂痕。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個人私欲不斷膨脹與競爭機制日趨泛化,現實生活中人的生物本能被激發和調動出來,人與人之間關系更多地融進了赤裸裸的利益關系、金錢關系、交換關系。“和合”思想強調人與人友善親和、相互尊重、講信修睦、以誠相處,主張以一種健朗、包容、開放、博大的心態和胸懷去欣賞他人和接納他人,注重建立一種溫情和睦的人際關系。惟其如此,才能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准,使整個社會呈現祥和、有致有序的風貌。

四是有助於保護生態環境。我國傳統發展模式強調人是自然萬物的主宰,認為人要生存發展就應不斷地與自然抗爭、向自然索取,其結果必然造成人與自然的尖銳對立,必然造成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許多地方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無止境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嚴重破壞生態損害環境,已直接影響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直接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和合”思想強調順天應人,主張人與自然共存共榮,倡導有節制地適度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無疑為緩解自然資源緊張局面、化解當今生態危機提供了卓越歷史智慧和最佳思維范式。

五是有助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文明大家庭,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全面來臨和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迅猛推進,整個世界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上加速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和合”思想主張“以和為貴”、“協和萬邦”、“和衷共濟”,倡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注重“親仁善鄰,國之寶也”,秉持“和平發展、和諧相處、合作共贏”,這對於打破民族國家的文明囿限和文化壁壘,辟劃以民主、公平、正義為基石的國際新秩序,構建以不同文明的平等包容、相互借鑒為基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為萬世開太平”的和平盛世願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戰略思維導向作用和系統理論引領功能。

綜上所述,“和合”思想作為中華文明中最富生命力的精神內核,綜合了各個歷史時期儒、釋、道的思想精華,吸納了歷朝歷代治國理政的有益經驗,彰顯了中華民族內在的精神特質,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乃至支配著中國民族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與行為法度,對於解決當今時代出現的各種問題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對於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不可替代的統領意義。當然,鑒於中華傳統“和合”思想是在閉隘而漫長的封建社會孕育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缺憾與局限,因此,我們必須從當代中國實際出發,對傳統“和合”思想進行分析、梳理、甄別、遴選、再造和重釋,不斷賦予其時代新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人文支撐。

(作者系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責編:楊亞瀾、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