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人類命運共同體”語境中的政黨文化自信

陳   銳    劉曉玲

2018年07月03日13:37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摘要 “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世界發展的應然性命題,為跨界文化交往提供了新場域。在對外文化交往中,中國共產黨隻有堅持文化自信,才能贏得主動權和話語權,才能更好地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文化自信的成熟離不開文化的跨界交往。中國共產黨人基於對歷史和現實深入思考基礎上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僅為“世界走向何方”給出了“中國方案”,也為自身文化自信走向真正的成熟提供了契機。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政黨文化自信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近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崛起與復興進程中對人類未來發展作出的現實理解和價值判斷。該理念源自於中華民族的“天下”情懷,其價值核心是“共同”發展和進步。它不僅以全新的視角明確了人類的共同價值取向,更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自己使命的歷史擔當。

“政黨文化自信”是政黨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信心,是基於理性認知基礎上對自身文化內涵、特質、價值及生命的積極肯定和堅定信念,是文化自覺的延續和升華、超越和創新,是政黨以更加自信、主動和開放的精神風貌對待自身理想信念、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一種態度,是一種自信的文化理念或文化觀的傳遞與體現。

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黨帶領人民取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巨大成功,不僅構筑起了文化自信的“實踐基石”,更為自己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也給世界奉獻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因此,在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隻有以超乎尋常的理論勇氣和文化自信,才能在異質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中贏得主動,才能使世界人民對其執政能力更加信服,才能更好地擔當起“世界領舞者”的使命。

文化交往語境中的文化自我認知

在文化跨界交往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對自身文化價值所具備的客觀清醒的理解、認知和認同,是文化自信的前提,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的必然要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實踐的理性表達和精神凝結,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和不懈探索,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更成為了中國共產黨文化建設的主要理念。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中,我們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具有當代價值、富有永恆魅力的中華文化精神展示出來,在彰顯中國文化底氣和親和力的同時,更為“我們”這個概念奠定底蘊。

革命文化凝聚著黨和革命群眾獨特的思想風貌,任何時候都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骨氣所在。革命文化體現了歷史印証、精神傳承和政治教育價值功能的有機統一。當下,我們要通過多種途徑宣傳、弘揚黨的革命歷史文化傳統,要“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同時,我們還要發揮好紅色資源的教育功能,用革命精神滋養思想、激勵行為,使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為建設良好的黨內政治文化生態注入生機,為歷練黨性、提高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搭建好精神落腳點。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部實踐的理論總結,是中國發展道路在不斷探索與變革基礎上創新性的理論反映和表現,正因為這樣,我們才對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充滿了自信。從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到統籌兼顧、社會和諧﹔從“四個全面”“五大理念”,到“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黨帶領人民提出的每個目標無不詮釋著國家、社會與人的發展的有機統一,無不透射出我們文化內核中特有的開創性。

“人類命運共同體”框架下的政黨文化自信實現路徑

“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必然會面對異質文化的沖擊和挑戰,為此,黨必須時刻保持文化危機意識,帶領人民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積極應對外來文化的沖擊,隻有這樣,才能使黨的文化領導權得以鞏固,才能確保我們前進的旗幟和方向。

首先,堅持主流價值觀自信。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對主流價值觀的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我們的主流價值觀,在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起到了凝聚人心、支持政權、助推發展、規范生活的重要作用。因此,黨應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價值觀自信擺在戰略位置,夯實走向文化強國的價值觀基礎,隻有這樣,才能把握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和話語權,才能在對外文化交往中堅守初心、保持本色,才能取得人民的信賴和支持,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

其次,推動文化創新性發展。文化創新是實現文化自信的生命。中華文化歷久彌新,具有強大凝聚力,原因就在於它具有自我覺醒、揚棄和革新的品格。正是這種品格,其價值才不斷被體現、被認同,黨和人民才對它越來越自信。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中,黨應帶領人民大力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既要堅持“中國特色”,努力培育民族新文化,展示新的時代風貌﹔又要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引領世界文化發展的潮流,在此基礎上,致力於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和諧共生,努力開創未來世界文化的新境界。

第三,展現開放包容的姿態。黨的文化自信不僅通過中華文化所具有的科學性、實踐性和時代性來體現,更通過它的包容性來體現。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中,面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黨必須帶領人民以開放包容、高度自信的姿態,推進中國文化與海外文化的交流、創新與發展,在“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把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和人民的昂揚風貌展示出來的同時,在顯示自身文化獨特魅力的同時,更要積極地吸納海外優秀文化,在融通中外中提高民族文化軟實力。

第四,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文化交流的潛在語境是異質文化的彼此浸染與滲透,而文化自信則源自於我們在異質文化交往中對自身文化特質的認知和認同進而產生的堅定信心和維護。我們要充分認識開放交流與文化安全的關系,在文化自信中推進文化的對外交流並確保文化安全。當前,西方敵對勢力始終沒有放棄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圖謀,在此情況下,我們的文化隨時面臨被消磨、被侵害的危險,因此,隻有深刻認識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牢固樹立國家文化安全觀,守護好、維護好我們文化的“中國特色”,我們的文化自信才有“根”,才有“本”。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年第7期)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