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一帶一路”倡議是對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新實踐

余達淮 曲韻暢

2018年06月19日10:52    來源:紅旗文稿

“一帶一路”倡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新創見,是中國就改善世界格局、發展周邊關系所做的新探索,也是在中國經濟總量日益攀升、在世界市場的角色與地位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對如何進一步發展世界市場這一經濟全球化重要載體的積極回應。在馬克思的一生中,世界市場的相關研究,是其長期關注的重點,馬克思甚至曾為其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專門構想過一部“世界市場冊”,雖然最終並未完成,但馬克思在其著作中闡發了許多關於世界市場的重要觀點與構想。以馬克思的這些觀點來思考“一帶一路”倡議,會發現二者之間存在緊密的邏輯關系,突出地表現在:“一帶一路”是對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新實踐,並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這一理論。進一步來說,這種新實踐可從馬克思對世界市場研究的三個核心主題,即屬性認定、危機應對和話語權來理解。

1.“一帶一路”堅持了馬克思對世界市場中性屬性的認定。在馬克思的研究中,世界市場的本質屬性是中性的。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傳統的地區貿易逐漸被世界性的貿易所替代,原本由封建國家所主導的世界市場,已遠遠不能滿足大工業生產的需求。新興的資產階級,開始按照自己的意圖,進一步發展世界市場,這種發展是異常快速與深刻的,以至於馬克思也不禁寫道,在短短的一百年間,世界市場的發展竟然比以往幾個世代的全部發展成果還要大。世界市場的大步向前,正是資產階級在人類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的重要方面之一,而這一切的結果正是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談到的:“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世界市場就是資本主義的產物。在二戰結束后,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就曾經長期持“兩個平行的世界市場”的觀點,認為存在“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與“社會主義的世界市場”,在世界市場中人為搞亂“姓資”與“姓社”的問題。事實上,這是對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誤讀,在馬克思的認知中,世界市場不僅僅是經濟活動的平台,更是人類社會交往的反映,在人類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世界市場的特征也就不盡然相同,但是始終隻有一個世界市場,並且其本身並不帶有社會制度的屬性。

“一帶一路”倡議正是沿著馬克思這一思路的繼續深入,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一帶一路’建設不是另起爐灶、推倒重來,而是實現戰略對接、優勢互補。”因為“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回避不了的。”世界市場對誰都是開放的,問題隻在於如何才能在這片“汪洋大海”中不斷捶打自身,加強本領,這是任何一個國家步入現代化所必須經歷的,“一帶一路”本身正是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務實舉措。社會主義國家完全可以並且應該進一步“開拓”世界市場。基於此,“一帶一路”正是社會主義中國就如何進一步發展世界市場所提供的新願景,它首先體現了對馬克思世界市場中性屬性認定的堅持。

2.“一帶一路”拓展了世界市場危機應對的思路。馬克思通過對大量經濟數據的研究,曾認為世界市場的危機大約每10年出現一次。隨著世界市場的發展,雖然危機所出現的具體時間並不一定是馬克思所預想的10年,但是危機的破壞力卻越發驚人。並且在經濟危機之外,危機本身也呈現多樣化,如生態危機、道德危機,等等。究其根本,是因為在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世界市場中資本往往可以無限制地發展,通過種種對技術流與資金流的限制進而實現自身增殖的最大化。以至於馬克思寫道,世界市場仿佛自此沾染上了一種“熱病”,而治療這種“熱病”的方法,卻往往是一種“零和博弈”的思維,將“資本的秘密”繼續遮蓋,進而將危機轉嫁於世界市場的其他方。為此,從馬克思的那個年代開始,世界市場危機的應對,每次都需要經歷一次劇烈的“陣痛”才能勉強度過。但是世界市場的中性屬性,決定了這些危機既可能通過世界市場加速蔓延,也可能通過世界市場得到緩解。所以,資本主義國家這種以鄰為壑地應對世界市場危機的思路,最終隻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我們可以預見,當前現代資本還沒有退出歷史的舞台,那麼世界市場中就確實存在被新的危機所籠罩的問題,這是一個必須予以承認的客觀事實。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參與世界市場的國家,特別是大國,都應該審慎思考危機的應對方案,這是大國責任與義務的體現。馬克思在研究亞洲問題時,就曾表示過應該使世界市場服從於各民族的“共同監督”,“一帶一路”也正是沿著這一思路進一步拓展,世界市場中的各個參與主體不僅要共同監督,而且還要進一步提高在世界市場中的參與意識與分享意識,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講到的:“‘一帶一路’是共贏的,各國共同參與,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實現共同發展繁榮。這條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我們認為,“一帶一路”關於應對世界市場危機的新探索,其精髓在於這種應對世界市場危機的思路與方法並不是轉嫁危機,而是共同直面可能的危機,同時,通過對資本的有效合理制約,也就是通過協商對話,將資本置於“陽光”下,即對資本予以有效的規約,以實現世界市場中危機的規避。事實上,這也是對世界市場危機應對思路的重要拓展和創新。

3.“一帶一路”改善了世界市場參與主體間的關系。在馬克思研究世界市場的歷程中,還特別關注世界市場中的話語權問題,而世界市場話語權本質上是各參與主體之間關系的反應。在馬克思所處的時代,若干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市場佔有絕對的話語權,這種現象尤以英國最為突出。英國利用其自身的“先發優勢”,憑借其巨大的經濟總量與技術的壟斷地位,在世界市場中肆意橫行,打著“經濟進步”的旗號,不斷壓制世界市場中落后的國家與地區,並且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貿易戰,以至於馬克思寫道英國堪稱“世界市場中的暴君”,這樣一個大國非但沒有將世界市場的發展擺入正軌,反而發揮著一種“世界市場惡魔般的影響”。馬克思及其逝世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世界市場的參與主體間的關系都是處在一種嚴重不對等的狀態下,這種不對等帶來的是馬克思所言的“文明的暴行”,與更加不平等不均衡的發展。可以說,隨著資本主義的崛起,原先世界市場中各個參與主體間的和諧共存、互通有無的,如“田園詩般”的和睦關系,也被淹入了“利己主義的冰水中”。而“一帶一路”所倡導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正是意欲重新改善世界市場參與主體間關系的重大舉措,如習近平主席所言:“‘一帶一路’建設,倡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惡’,彼此要多拆牆、少筑牆,把對話當作‘黃金法則’用起來,大家一起做有來有往的鄰居。”“一帶一路”的精神,源於中國的“古絲路精神”,而“古絲路精神”在人類過往的歷史上,已經留下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成為屬於全人類的寶貴財富。當然“一帶一路”,並不是“古絲路精神”的簡單再現,而是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更加富有時代特征,符合全人類訴求的構想下展開的。事實上,如果世界市場的參與主體間長期保持一種緊張的關系,或者說再次被“暴君”所統治,世界市場最終隻會是資本以及霸權主義的“溫床”,那麼全人類的命運,必然會遭致蔑視乃至毀滅,隻有弘揚全人類的共同命運與利益,世界市場才不會成為資本以及霸權主義的“樂土”。

“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但成效惠及世界。通過“一帶一路”的實踐,我們既看到了馬克思關於世界市場的科學分析與思考,也看到了世界市場上“中國力量”的崛起,使我們能夠沿著馬克思的思路,為世界市場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而“一帶一路”與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內在聯系,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用馬克思的那句話就可以表明:“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作者: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河海大學教授 ﹔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編:孫爽、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稿》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