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工作“留痕”應在群眾心中

朱波

2018年06月14日16: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進村入戶搞扶貧要“刷臉”簽到、要用手機在貧困戶家“定位”上傳、要留下扶貧日志,要與扶貧對象合影並貼在扶貧手冊上﹔參加培訓,要拍照留下“痕跡”,以証實自己確實在培訓聽課﹔到養老院給老人“剪指甲”等類似公益活動,要做好記錄留下“痕跡”,如給多少老人剪了指甲,哪個指頭剪了,幾天剪了一次...... 否則,工作干了、事情做了,而沒留下“痕跡”,工作和成績都有可能被“歸零”。

大凡對百姓有拳拳之心的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從政道路上能有所作為,並畫好正能量音符。然而,當下,有的基層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隻重“留痕”、不重“留心”,隻重形式、不重內容,隻重過程、不重結果,看似很“負責”地留下了工作印記,但對任務的落實和實際成效卻並不關心的態度和做法,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凡事以“痕跡”論英雄,從本質上說,就是形式主義的新變種。其危害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影響了工作積極性,浪費了精力﹔其次勞民傷財,沒有什麼效果﹔再次敗壞了工作作風,誤人、誤事、誤形象。以是否留痕來檢驗工作,其結果必然會導致無論是有形的工作,還是無形的工作,都得專門抽出時間來備份“痕跡”,浪費時間精力不說,還會誘使一些投機取巧的人,為了留“痕跡”而留“痕跡”。於是乎,有人保留“痕跡”,有人補錄“痕跡”,甚至有人無中生有的制造“痕跡”。看似忙忙碌碌,“認真負責”,實際已踏上“痕跡形式主義”的歧途。

其實,“痕跡管理”是黨的十八大之后,針對上級政策或工作任務在某些地方被束之高閣了,有的地方甚至於出現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而提出的管理方式。原本一部“好經”,到了一些地方,卻本末倒置,被一群“歪嘴和尚”給念歪了。不可否認,有些工作確實需要留下點“痕跡”,以便同輩或后人總結和推廣。而一旦泛濫成災,有百害而無一利。

毛澤東同志曾深刻指出,“形式主義是一種幼稚的、低級的、庸俗的、不用腦子的東西”,它唯一的目標是獲得上級的注意和認可。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基層干部群眾座談時說,基層的形式主義,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形式主義空耗資源、折損公信力,老百姓信任感就會降低。老百姓看干部就看實在不實在,就怕空洞無物、不干實事。

痕跡管理,形式主義之殤。切斷“痕跡形式主義”的尾巴,必須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工作,善始善終、善做善成,並創造出一番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成績。

校正走偏的“工作留痕”,關鍵要有一套科學全面的考評辦法。“痕跡”是考核的手段,但不能成為唯一的手段,隻查“痕跡”,不究實效,違背實事求是的原則,其本身就是一種“懶政”行為。隻有當一切工作都回歸以人民為中心這個初心,包括“痕跡主義”在內的一切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才會無可依附,求真務實的好傳統好作風才能發揚光大。

留下“痕跡”不等於工作落地,更不等於工作有了實效。我們的黨員干部尤其領導干部隻有走進千家萬戶、深入田間地頭,與群眾同坐一個板凳,共飲一瓢水,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於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自覺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真正對人民負責、努力傾聽人民的訴求與心聲,才能把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到群眾心坎上,才能像焦裕祿、楊善洲、谷文昌一樣,永遠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留下“痕跡”。

(責編:孫爽、謝磊)
相關專題
· 網評精粹
· 朱波文集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