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專家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系列二:

揚帆起航新時代 凝聚民心釋放中國紅利

王玫

2018年06月11日10:30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座談會現場:從右至左依次為王一鳴、姜輝、顏曉峰、楊生平(黃玉琦 攝)

人民網北京6月8日電(王玫)黨的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進黨章。近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一書在全國各地出版發行。為了進一步學習貫徹這一指導思想,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和人民網強國論壇聯合主辦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以下簡稱《三十講》)系列網上座談會。

座談會第二場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中國社科院信息情報院黨委書記姜輝、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顏曉峰、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總編輯楊生平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圍繞學習《三十講》所關注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全球治理合作”等話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與會嘉賓一致認為,《三十講》統分結合、邏輯清晰、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科學體系、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是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讀物。

新時代下的意識形態:凝聚民心不旁落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姜輝認為,這為新時代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聯系在一起,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

意識形態為文化的前進方向指明了根本道路。“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直接關系到文化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否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是否堅守我們的文化立場、建設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民族大眾科學的社會主義文化,也關系到我們文化的國際競爭力和國家文化的軟實力。”姜輝指出,在國內做好意識形態工作,能夠有效地用主流意識形態統領和整合各種社會思潮,在國際上,能有力應對敵對勢力造謠惑眾、散布雜音噪音的生存空間。

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錯綜復雜,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發生深刻變化,意識形態如何創新?對此,楊生平認為,應從宣傳方法、管理方式等方面入手。

“現在很多學生不願意談馬克思專業,覺得談了有點不好意思。”楊生平直言。“后來我進一步問他們對馬克思有沒有了解,事實上他們並沒有認真閱讀過馬克思,也沒有看過馬克思的思想,只是單純情感上的拒之。這種情況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因為我們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當中可能更注重說理,沒有注意呈情。我們既要講理,更要講情。如果意識形態的東西讓大家感覺是冷冰冰的,也很難被老百姓接受。”

“總之一句話,意識形態工作抓住原則性的同時,應該有一些辯証方法的運用,要團結絕大多數。這是解決意識形態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則。”楊生平說。

新時代與馬克思主義:從富到強的偉大飛躍

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顯示出強大生命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大成果,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顏曉峰認為,其根本原因在於它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於有正確的提出和准確把握,所以緊緊圍繞著回答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使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大成果,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成果。

顏曉峰表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它的意義和價值也不僅僅局限於當代中國。它對於當今世界,回答世界課題、時代之問、人類課題、人類之問,都是飽含中國自己獨創性的思想、智慧和貢獻的。“是人類歷史上更為偉大的一個歷史創舉。”

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新時代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也得出一個歷史性的結論,就是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新時代與全球治理:讓“中國烙印”釋放矚目紅利

浩瀚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探索全球經濟治理新模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路徑,一直是人類社會努力的方向,當今世界,國際格局深度調整,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處在歷史轉折點上。中國近年來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模式的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都在增強,中國方案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我們如何發揮優勢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中國更多的聲音?

“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有很多非常深厚的治理文化。”王一鳴在座談會上表示,和而不同,和為貴,這是我們中國文化特有的魅力。這種文化理念,我們可以引入到現有的國際治理架構中。

王一鳴進一步解釋,要向世界提供更多打有中國烙印的公共品,比如說我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包括很多富有特色的理念,當前我們國際援助規模也越來越大。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最有活力的新興經濟體,我們要聯合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來參與全球治理的重塑,使中國特色、中國理念、中國價值、中國文化能夠更好地融入到全球治理體系當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注入更多中國元素。

(責編:任一林、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