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在馬克思主義旗幟下繼續推進偉大社會革命

胡榮榮

2018年06月05日09:23    來源:紅旗文稿

馬克思主義誕生於歐洲,卻傳遍全球﹔《共產黨宣言》問世於19世紀,仍燭照未來。《共產黨宣言》既是世界上首個無產階級的政治綱領,也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教科書,始終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發揮著重大的理論指導作用,也為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事業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世界上得到廣泛傳播。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在領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繼承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之“脈”,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重大原創性貢獻,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引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這為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明確了主題主線,也為我們學習《共產黨宣言》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一、以人民為中心: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共產黨與其他無產階級政黨的不同之處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二是在共產主義運動中“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共產黨人在其所領導的工人運動中沒有自己的私利,不是為個人或者少數人而努力奮斗,而是“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這就鮮明地表達了共產黨人進行一切重大歷史實踐活動都是植根於人民立場之上。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命力在於人民性。正如《共產黨宣言》所指出的,“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命力正是這“兩個絕大多數”的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之一,強調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目的是人的發展而不是資本的發展,強調人民在社會生產關系中的中心地位,強調人作為生產力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對經濟發展的決定性作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淵源,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

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以人民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共產黨宣言》指出:“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裡,並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人接力探索、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將人民的聰明才智從謀生糊口的世俗樊籠中解放出來,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共享人生出彩機會。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中指出:人民群眾是否得到真正解放,“不僅僅決定於生產力的發展,而且還決定於生產力是否歸人民所有”。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要按照黨的十九大部署,推動國有企業改革,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繼續做強做優做大國有經濟,使國有企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骨干力量,成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生力軍,使“歸人民所有的生產力”蓬勃發展。

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共產黨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抗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不僅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更離不開公正合理、運轉高效的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體系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原則的制度體系。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價值旨歸,在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未來社會中,“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社會應該“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更高要求,必須以維護人民利益為核心,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中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加強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把黨領導下的國家治理體系的制度優勢轉化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治理效能優勢。

二、勇於自我革命: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告訴我們,無產階級要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取得對資產階級的決定性勝利,必須建立一個組織嚴密、勇於自我革命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列寧曾經強調:“國家政權的一切政治經濟工作都由工人階級覺悟的先鋒隊共產黨領導。”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社會主義的革命和建設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黨也是國家治理的領導力量。無產階級要實現對國家的發展和治理,既不能各行其是,更不能互相掣肘,而必須依靠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統一領導。

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強調“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革命時期就把黨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和無產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毛澤東指出:“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工、農、商、學、兵、政、黨這七個方面,黨是領導一切的”。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新時代繼續推進偉大社會革命,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勇於自我革命,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推進偉大工程的首要任務,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崇黨章,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執行《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馬克思主義能夠在中國落地生根,並成為指導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行動指南,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滿足了中國社會革命的現實需求。思想建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成長壯大的根本遵循,也是《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一代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所共有的“紅色基因”,更是中國共產黨97年奮斗歷程的寶貴經驗。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時指出:“隻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毛澤東1938年就向全黨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量。”當前,我們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使黨建工作始終圍繞黨的指導思想而展開,通過把思想建黨的成功經驗融入制度體系,化理想為目標、化宗旨為規矩、化理論為制度。

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勇於進行自我革命,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列寧對拉薩爾在1852年6月24日寫給馬克思信中的一段話十分欣賞,“黨內斗爭給黨以力量和生氣。而黨本身模糊不清,界限不明,是黨軟弱的最大明証。黨是靠清洗自己而鞏固的。”列寧把這段話用作《怎麼辦?》一書的題記。正是因為列寧十分重視清洗黨的隊伍,才把布爾什維克黨建成了堅強的戰斗核心,取得了十月革命的最終勝利。面對革命勝利后出現的黨風等問題,列寧指出:“世界上隻有我們這樣的執政黨,即革命工人階級的黨,才不追求黨員數量的增加,而注意黨員質量的提高和清洗‘混進黨裡來的人’。”勇於自我革命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核心要義,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和最大優勢。我們黨之所以能夠走在時代前列、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黨始終保持了自我革命的精神,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的責任擔當,把全面從嚴治黨擺上戰略布局,堅決整治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長期執政威脅最大的問題,使弱化黨的領導的狀況得到根本性扭轉,校准了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進航向。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定黨性原則,勇於直面問題,敢於刮骨療毒,清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這是全黨的重大政治責任。

三、推進偉大斗爭: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

新時代繼續推進偉大社會革命,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當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們要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必須不斷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運用科學理論指導我們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決重大問題的能力。”

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必須堅持運用唯物史觀分析歷史方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深刻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調節能力,充分估計到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方面長期佔優勢的客觀現實,認真做好兩種社會制度長期合作和斗爭的各方面准備。在相當長時期內,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還必須同生產力更發達的資本主義長期合作和斗爭,還必須認真學習和借鑒資本主義創造的有益文明成果,甚至必須面對被人們用西方發達國家的長處來比較我國社會主義發展中的不足並加以指責的現實。”從國際看,外部環境更加復雜,一些西方國家不願看到政治制度與其完全不同的社會主義中國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實行了戰略調整,對我國的阻遏、憂懼、施壓日益增大,不斷制造貿易爭端和軍事圍堵,給我國國家利益帶來不確定性和挑戰﹔從國內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在改革開放創新持續推進的同時,各方面風險也有所積累甚至會集中顯露。這就要求我們增強政治定力,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花更大氣力解決突出問題。力爭把風險化解在源頭,不讓小風險演化為大風險,不讓個別風險演化為綜合風險,不讓局部風險演化為區域性或系統性風險,不讓經濟風險演化為社會政治風險,不讓國際風險演化為國內風險。

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必須認識到意識形態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馬克思指出:“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必然要求我們積極應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滲透,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憲政民主”等西方意識形態滲透更加隱蔽,以西方“憲政民主”為例,我國學術界一些人試圖以西方憲政理念解構我國憲法和民主政治制度,需要我們積極應對。要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形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的強大輿論勢能,鞏固黨和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

(責編:孫爽、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稿》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