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馬克思主義的“道”與社會主義的“理”

董振華

2018年05月28日07:36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的“道”與社會主義的“理”

馬克思主義的“道”,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之中,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現實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是我們共產黨人必須堅守的精神家園,也是我們從革命到建設再到改革一路走來取得勝利的巨大力量源泉。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在當代中國就集中體現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給我們留下的最有價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理論一經傳入中國,就和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偉大實踐相結合,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中國奇跡。今天,對馬克思最好的紀念就是堅守和踐行馬克思主義的“道”和社會主義的“理”,在不斷開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局面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最要緊的是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馬克思主義”

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馬克思主義”這一基本問題。隻有搞清楚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才能夠辨別什麼是真的馬克思主義與什麼是假的馬克思主義,才能夠明白哪些在馬克思主義中是核心的東西永遠不能丟,哪些東西是具體的結論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與時俱進。

任何一個政治理論體系都由兩個基本要素構成:一個是其價值,也就是它主張什麼,追求什麼,這決定著其本質和靈魂﹔另一個是其邏輯,也就是它如何論証和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決定著其特點和方法。馬克思主義也不例外,它的價值就是追求人類解放,它的邏輯就是唯物辯証法,價值和邏輯共同統一於共產黨人造福人民的偉大實踐中。

讓無產階級擺脫奴役和壓迫,成為這個世界的主人,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使命。正如恩格斯在1880年所說的,“完成這一解放世界的事業,是現代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這個使命就是讓人民大眾擺脫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想的奴役和壓迫,成為自由全面發展的人,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最高理想、價值追求和邏輯起點。馬克思主義理論就是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人類解放的理論和綱領體系。

這一根本價值追求來源於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追求。在中學畢業的時候,17歲的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這篇作文中,指出,“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選擇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這就是人民的立場,就是為了人民大眾的自由和解放。

什麼是主義?“主義”就是核心的價值追求。比如集體主義就是把集體利益作為核心價值追求,一切以集體利益為中心,為了集體利益可以犧牲個人利益。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呢?把造福人民和為絕大多數人謀福利作為核心價值追求的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

那麼,馬克思主義是如何論証和實現這樣的價值追求呢?就是遵循唯物辯証法的基本邏輯,把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辯証法和價值論統一到人類解放的實踐論中。什麼是唯物論?就是按照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看待客觀事物,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避免主觀主義。什麼是辯証法?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指出,“辯証法,在其合理形態上,引起資產階級及其空論主義的代言人的惱怒和恐怖,因為辯証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也就是說,在辯証法看來,任何客觀事物都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成不變的客觀事物。既然客觀事物都在運動變化之中,根據唯物論,要按照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來看待客觀事物,就必須隨著客觀事物的不斷變化修正和改變原有的、與已經變化了的客觀事物不相符合的舊的認識,這就是實事求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唯物論就是辯証法,辯証法就是唯物論,二者不能割裂。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是辯証唯物論,馬克思主義的辯証法是唯物辯証法。按照唯物辯証法認識世界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按照唯物辯証法改造世界就是照辯証法辦事。共產黨人實現人類解放這一崇高價值,必須堅持唯物辯証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避免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不能拘泥於具體的結論和固定的策略。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永遠不能丟的就是其實現人類解放的根本價值以及唯物辯証法的科學方法和基本態度,其他的具體結論和做法都可以而且必須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的一條是要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

1985年4月15日,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馬克思主義者過去鬧革命,就是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崇高理想而奮斗。現在我們搞經濟改革,仍然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年輕一代尤其要懂得這一點。但問題是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我們的經驗教訓有許多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他多次把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和什麼是社會主義這兩個問題相提並論,1984年6月30日他說:“什麼叫社會主義,什麼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1989年5月,鄧小平同志指出:“多年來,存在一個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理解問題。”

鄧小平同志為什麼多次把這兩個問題相提並論?在他看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和什麼是社會主義本來就不是兩個問題,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馬克思主義的“道”社會主義的“理”本來就是一個“道理”,就是在共產主義運動和實踐中實現人類解放。對什麼是社會主義的回答,離不開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回答。我們在使用“馬克思主義”這個概念的時候,往往會在不同的層次上來使用。比如說馬克思主義分為三個組成部分,即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這裡是指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無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實踐運動、信仰的人,裡面都貫穿著一個靈魂,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價值追求,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道”。無論馬克思主義有多少種理論表達形態,無論馬克思主義有多少種運動實踐形式,無論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分布於多麼不同的國家和民族,馬克思主義的“道”隻有一個。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一以貫之的最高理想、價值追求和邏輯起點,這個價值理性也一直處在人類共同價值的制高點。

“道不離器”。馬克思主義的“道”就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表達、運動實踐中,就在每一個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人的身上。實現馬克思主義的這一價值追求必須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正是對資本邏輯的揚棄、對資本主義的一種撥亂反正。所謂社會主義,就是把社會的整體利益和理性價值作為核心價值追求。如果制度理念、制度安排和制度設計是圍繞著讓社會的整體利益得到有效滿足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這就是社會主義制度,這樣的社會就是社會主義社會,這樣的文化就是社會主義文化。

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關系就是“道器不離”:馬克思主義是靈魂,社會主義是載體﹔馬克思主義是價值追求,而社會主義是價值實現方式﹔馬克思主義是“道”,社會主義是“器”。如果馬克思主義離開了社會主義,它隻能成為空想,隻能成為空中樓閣﹔如果社會主義沒有了馬克思主義就會丟魂,就會走邪路。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清晰的邏輯,馬克思主義無論有多少個理論形態,它的“道”隻有一個,而實現馬克思主義價值追求,即“行道”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的具體模式可以有多個。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並不能說明社會主義的失敗,更不能說明馬克思主義的失敗,隻能說明作為蘇聯模式具體路徑的失敗。同樣的道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並不能說明我們的具體做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正確的模式,隻能說明每個國家、每個民族可以而且必須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歷史條件、面對的課題和任務、人民的需要和要求,選擇適合自己的造福人民的具體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本身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轉換而不斷完善和發展的。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實現形態

鄧小平同志的社會主義本質論是從存在論和實踐論意義上理解的:“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主要是針對離開生產力抽象談論社會主義這種歷史唯心主義而談的。“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是針對資本的邏輯和市場的缺陷而談的。一個是生產力標准,一個是生產關系標准。一個是服從效率原則,一個是服從公平正義原則。

這個理解是非常深刻的。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描述了未來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於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於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矛盾的真正解決”。這裡提到三個主義,即共產主義、自然主義和人道主義。完成了的自然主義著眼於解決人和自然之間的矛盾,就要發展生產力。完成了的人道主義著眼於解決人和人之間的矛盾,就要追求公平正義。二者的有機統一就是共產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把二者形象地比喻成“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二者在對立面中達到統一,不能離開一個方面去認識和把握另外一個方面。如果不把蛋糕做大,就沒有蛋糕可分,也就無所謂公平正義。如果不把蛋糕分好,就會影響做蛋糕的積極性,也就沒有蛋糕可分。但是,我們的任務不是僅僅做蛋糕和分蛋糕,而是讓人民群眾吃好蛋糕,這就是鄧小平同志說的,“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實現造福人民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追求的中國道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正是基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和價值認同,我們把全國十幾億人的力量凝聚起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不斷創造著“中國奇跡”。

(作者系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責編:馬媛、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