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用事實驗証理論

王東京

2018年05月25日08:24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用事實驗証理論

為紀念真理標准問題討論40周年,我寫過《實踐是壓倒一切的標准》,這裡再換個角度,談經濟學提煉理論和驗証理論的方法。存在決定意識,是說科學的理論來自實踐,可面對紛繁復雜的經濟實踐怎樣提煉理論?同時,從實踐中提煉的經濟理論需經過事實檢驗不被推翻才成立,那麼我們又如何用事實驗証理論?

嚴格地講,上面的問題是哲學(邏輯學)方面的學問。讀者或許會問:我研究經濟學為何要談哲學?不是我要談哲學,是經濟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哲學﹔而且經濟學研究到理論層面,都是在用哲學提煉經濟規律。大家知道,《資本論》是一部經濟學著作,而馬克思用的就是“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哲學方法。事實上,古往今來大多杰出的經濟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

言歸正傳吧。先說經濟學提煉理論的方法。何為經濟理論?經濟理論是對經濟規律的表述,如大家熟知的“需求定律”、“供求原理”等皆為經濟理論。我們為何需要經濟理論?因為不能用事實解釋事實,解釋事實(認識實踐)需要理論。一旦有了科學的理論,也就掌握了規律,掌握了規律便能指導實踐。問題是怎樣提煉理論呢?

經濟學提煉理論的方法,不外有兩種:一種是歸納法﹔另一種是演繹法。所謂歸納法,是指從經濟活動中尋找人類行為共性的方法。共性即規律。舉個例子,德國學者恩格爾曾通過觀察大量統計數據發現了一個帶規律性的事實:收入低的家庭,食品支出在收入中的佔比相對高﹔而收入高的家庭,食品支出的佔比卻相對低。這個發現后來通過事實驗証一直未被推翻,於是定名為“恩格爾定律”。

由此可見,歸納法具有三個特點:第一,歸納的依據必須是可觀察的事實,而且觀察到的樣本(事實)越多,判斷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第二,歸納所得出的判斷是對某類事實共性特征的描述,如“高收入決定高消費”“中等收入陷阱”等,此類判斷一般是全稱判斷﹔第三,歸納形成的理論是定律(經驗性事實)而非定理,如“需求定律、恩格爾定律、奧肯定律”等。

演繹法不同於歸納法。從推理過程看,演繹法是先提出假設,然后根據假設作推斷﹔從推出的判斷看,演繹推出的不是全稱判斷,而是假言判斷或定理(有邏輯前提的判斷)。由此決定,演繹推理的重點也不是描述事實,而是解釋事實。如前面提到的“恩格爾定律”是描述事實﹔而科斯定理則是解釋事實。科斯定理說:“若交易成本為零,產權界定清晰,產權無論界定給誰經濟皆能達到高效率”。顯然,其中“交易成本為零”與“產權界定清晰”是假設,而“達到高效率”是判斷。

想深一層,用演繹推理解釋事實,其實就是尋找並指出事實存在的約束條件。黑格爾有句名言:“存在即合理”,意思是任何存在都有存在的原因。時下國內房價高企,很多人認為不合理。可按黑格爾的觀點,房價高必有房價高的道理。你認為不合理,是因為你不知道高房價存在的約束條件。假若我們不喜歡高房價,應該找到高房價的約束條件並去改變它。若約束條件不改變,高房價就一定存在。

以上說的是提煉理論的方法,下面再說怎樣驗証理論。由於歸納法不同於演繹法,所以對兩種推斷作驗証也有不同的方法。說過了,歸納法提煉理論的依據是事實,証明某理論成立的方法是舉証大量的事實。而驗証理論相反,驗証理論也用事實,但驗証的目的不是証實,而是証偽,証偽無需大量舉証事實,隻要舉出一個反例,理論就被推翻﹔若舉不出反例,理論才算成立。

我曾撰文質疑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該書提出過一個理論,即“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說隨著人們收入增長,消費也會增長,但消費增長趕不上收入增長,導致消費率不斷遞減,儲蓄率不斷上升。在凱恩斯所處的時代,這現象也許是事實,但我們今天所觀察到的事實是,美國的居民儲蓄率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卻不升反降。僅此一例,足以証明消費傾向遞減並非規律,至少不是永恆規律。

驗証“演繹推理”要復雜些。演繹推理是假言判斷,對假言判斷作驗証有三個重點:一是看“假設”是否是事實,若不是可觀察的事實,其推斷將無法驗証﹔二是看推理的結論是否是事實,若結論不是可觀察的事實,其推斷也無法驗証。這樣說吧,隻要假設與推斷有一方不是事實,理論皆不可能被推翻。而不可能用事實証明錯的理論,同樣也不可能用事實証明對。

若假設是事實,推斷的結論也是事實,那麼驗証理論的第三個重點,是看假設與推斷是否存在真實的因果關聯。比如你家門前的樹長高是事實,你家的孩子長高也是事實,可兩者間並無內在的因果關系。胡適先生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証”。大膽假設是指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通過分析事實存在的各種原因,從而提出一種理論解釋﹔小心求証,則是從抽象到具體的驗証,即反復用事實驗証理論是否能被推翻。

最后再多說一句,世上沒有絕對的真理。理論通過事實檢驗而未被推翻,理論就算暫時成立。但理論不是僵化的教條,實踐在發展,理論也要不斷接受實踐檢驗,與時俱進。理論之樹常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