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專題報道>>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以科學理論指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東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劉經緯

2018年05月18日09:59    來源:黑龍江日報

原標題:以科學理論指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思想體系中,馬克思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從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科學認識出發,以“人類與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為基本目標,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歷史、整個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的發展過程及規律,深入研究了人、自然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形成了馬克思科學的自然觀。中國共產黨人又對馬克思的自然觀進行了創造性發展,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既為對資本主義進行歷史性考察和理論性批判提供了世界觀基礎和方法論前提,也為當代人類解決環境問題和生態危機提供了重要指導。

一、人與自然的辯証關系是馬克思自然觀的核心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自然界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人,自然界又為人類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及條件,人作為“受動的、受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是第二性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提出的:“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並且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人具有自然屬性,人與自然不可分離,因此,人與自然的關系也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此外,人類生存和發展以自然為基礎,人類實踐活動的對象也是自然。人類的生存需要依賴自然加以維持,人與自然之間通過物質、能量和信息變換獲取物質資料,獲得精神滿足。馬克思將自然界稱為人的“無機身體”,也就是說,人類離不開自然界,人的情感、意志、智慧和靈氣都是大自然賦予的財富,人類的發展在物質和精神層面上都依賴於自然。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這些力量作為天賦和才能、作為欲望存在於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為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和動植物一樣,是受動的、受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說,他的欲望的對象是作為不依賴於他的對象而存在於他之外的﹔但這些對象是他的需要的對象﹔是表現和確証他的本質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對象。”因此,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受動性和能動性的統一。人作為自然的存在物,受到自然的限制和制約﹔而人也能夠通過勞動實踐對自然加以干涉、進行改造。人類必須服從自然界的發展規律,才能與自然界共同進化、協調發展。馬克思主義“人化自然”思想的核心是人與自然在實踐基礎上的統一,人類要在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和敬畏自然的基礎上實現價值,同時也要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完整性。

二、馬克思自然觀的目標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自然、社會與人的相互關系是馬克思自然觀的哲學基礎,實踐的辯証觀是從人的實際活動出發,建立在自然、社會與人的相互作用基礎上,既注重人的社會關系本質,又注重人與自然相互作用原理。人類對客觀自然規律的認識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而不斷深化。人類社會在不同發展階段,對自然界的影響和作用顯著不同。從原始社會人與自然的原始和諧關系,到農業社會人與自然的融合非對立關系,再到工業社會人與自然的對立局面,人與自然之間的生態矛盾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呈現尖銳化的趨勢。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認為,人類應該在尊重自然界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活動改造自然,否則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反而會遭到自然的報復。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辯証法》中所說:“因此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記住:我們決不像征服者統治異族人那樣支配自然界,決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界之中的﹔我們對自然界的整個支配作用,就在於我們比其他一切生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因此,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尊重自然規律。針對如何解決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時期的環境惡化難題,馬克思、恩格斯從科學技術的角度進行了充分闡釋,主張依靠科學技術改進生產方式,有效地減少廢棄物的產生,減輕對環境的壓力,發展科學技術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

三、人口、資源與經濟協調發展是馬克思自然觀實踐的關鍵問題

馬克思認為,物質資料再生產是人口再生產的基礎,物質資料不斷滿足人們所需,才能有人類的存在和延續。而人口是全部社會生產行為的基礎和主體,人口再生產又是物質資料再生產得以不斷進行的條件。隻有人口再生產和物質資料再生產協調發展,才能保証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此外,人是在自然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勞動的,自然界為人類創造經濟價值提供產品材料,也為勞動者提供生活資料,人們在自然物質生產的基礎上進行社會物質生產,在社會物質生產過程中又創造了一個人化自然的世界,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轉化。因此,人類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正確認識自然再生產與物質再生產的統一關系,推動人口、資源與經濟的協調發展,按照自然生態系統運行的規律要求開展自身的生產生活等實踐活動。

四、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全面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就生態文明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形成了系統完整的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這是對馬克思自然觀的繼承和創造性發展,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並明確要求“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這是具有戰略高度的闡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包含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和對生態環境的需要,前瞻性地描述了新時代背景下人民生活的美麗藍圖。發展的不平衡與不充分也體現出生態文明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努力方向。“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論述,站在人類遵循自然規律謀求發展、面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的新高度,描繪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深刻認識和在新時代的創造性思考,也彰顯出“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的遠見卓識與使命擔當。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學習、領會和貫徹馬克思自然觀,在實踐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指南,對於指導構建“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責編:段晨茜、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