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習近平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思想探析

辛向陽

2018年05月16日08:35    來源:前線網--《前線》雜志

原標題:習近平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思想探析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科學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政治建設思想十分完整系統,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就要深刻把握習近平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思想的精髓要義。

我們用事實宣告了“歷史終結論”的破產,宣告了各國最終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為歸宿的單線式歷史觀的破產

“歷史終結論”最早源於日裔美籍學者弗朗西斯·福山於1988年所作的一次題為“歷史的終點”的講座。隨后,他在講座的基礎上寫成論文——《歷史的終結?》。1989年,美國新保守主義期刊《國家利益》發表了這篇文章,標志“歷史終結論”作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正式提出。福山認為冷戰結束以后,人類政治歷史發展就到達了終點,從此之后, 除了自由民主制和資本主義,人類社會沒有別的進化可能,“資本主義與自由民主的現代體制已經超越了歷史和意識形態矛盾,但其他的世界角落還在追趕歷史。自由民主制度也許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后一種統治形式”。這就是所謂的歷史終結。 這一論調反映了資本主義思想家的狂妄和短視。25年后的2014年底,福山在接受《時尚先生Esquire》特約作者加藤嘉一的專訪時說,中國構成了對“歷史的終結”這個觀念最重要的挑戰,“如果中國成功化解了各種壓力,並且在下一階段繼續保持強大和穩定的狀態,那麼,我認為中國確實成為了自由民主制以外一個真正的替代性選擇”。其實,中國早就為人類政治文明作出了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

這一點,習近平總書記早於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就指出:“我國的實踐向世界說明了一個道理:治理一個國家,推動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並不隻有西方制度模式這一條道,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可以說,我們用事實宣告了‘歷史終結論’的破產,宣告了各國最終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為歸宿的單線式歷史觀的破產。”2018年3月,在全國兩會期間,美國《全球策略信息》雜志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明確指出:“自從‘歷史終結論’提出以來,福山的預測並沒有獲得什麼成功——西方民主制度並不是在退縮,而是在崩潰,且已經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

西方一些學者把歐美國家政治制度普世化,認為人類在政治制度上隻有西方一種模式,凡是與西方政治制度不一致的,要麼是落后的制度,要麼是異端的制度。馬克思主義從來都反對這種單線式政治歷史觀,從不認為各個國家的發展都遵循一種政治制度模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觀,強調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適用於一切國家的政治制度模式。這一論斷是科學的。

首先,西方所謂的自由民主制度是存在於書本中的幻象,不是現實的客觀存在。美國裡程碑法律基金會主席馬克·萊文在2008年出版的、連續38周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的《自由與專制》一書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政府,“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憲政共和制,因為憲法已經並將繼續受到司法寡頭政治的影響而發生變化,而司法寡頭政治主要執行的是集權主義章程。它不是嚴格意義上代議共和制,因為很多法令是由多到讓人眼花繚亂的行政部門,在完全脫離公眾視線的情況下制定的。……那麼,美國政府的性質到底是什麼?答案是,逐漸轉變成集權主義的性質”。這是資本的統治,不是大眾的政治。

其次,一些發展中國家或者自願或者被逼搬用了西方政治制度,結果導致民不聊生、國家分裂、社會動蕩。2015年5月18日,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尖銳地指出:“搞了西方的那套東西就更自由、更民主、更穩定了嗎?一些發展中國家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模式,結果如何呢?很多國家陷入政治動蕩、社會動亂、人民流離失所。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西方國家打著“自由民主”的旗號,高喊著“人權高於主權”的口號,肆無忌憚地用Tank和Bank劫掠發展中國家,制造了無數的人間悲劇。據俄羅斯衛星網2018年1月18日報道,埃及總統塞西在發表其上任總統四年的述職報告時表示,“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和也門等國發生的事件造成巨大損失。一些國際評估結果顯示,基礎設施損失達到9000億美元,這些事件還造成超過140萬人死亡,1500多萬人淪為難民”。不僅僅是在中東和北非這幾個國家。放眼全球,發展中國家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帶來的災難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設計和發展國家政治制度,必須注重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形式和內容有機統一,不能想象突然就搬來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飛來峰”

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獨特的,都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都是在這個國家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沒有離開國家歷史和文化傳統的政治制度,任何一個有生命力的政治制度一定是扎根於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土壤之中的。而且,一個比較完善的政治制度都是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不會一蹴而就。我們經常講一句話: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句話不僅僅是指羅馬這座被譽為“永恆之城”的城市建筑是長期建設的結果,更指的是羅馬的政治制度經歷了漫長的演化過程。古羅馬的王政時期從公元前753年到公元前510年,共計200多年,先后經歷了七任國王。公元前509年,羅馬廢除了“王政”,改行共和政體。共和體制經歷500年的發展,到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體制又逐漸演變成帝制。西方國家的議會制度也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法國思想家基佐在其1851年出版的《歐洲代議制政府的歷史起源》一書中,追溯了歐洲代議制上千年的歷史。他說:“現在所出現的東西,在過去1200多年中一直在努力地展示自己。”到了現在,西方議會制度已經演變成各個利益集團相互“拳擊”的舞台,人民群眾的利益無人關心。西方議會制度帶來的是:選舉時漫天許諾、極盡夸張之能事,選舉后無人過問、無人問津﹔選舉時黨爭紛沓、相互傾軋,選舉后相互杯葛、內耗嚴重﹔選舉時人民形式上有權,選舉后實際上無權。這樣一種政治制度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毫無公平可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為它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的一個重要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過去和現在一直生長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之中,未來要繼續茁壯成長,也必須深深扎根於中國的社會土壤。首先,這一制度生長在中國優秀文化的土壤之中。2018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它不僅符合當代中國實際,而且符合中華民族一貫倡導的天下為公、兼容並蓄、求同存異等優秀傳統文化,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其次,這一制度生長在中國人民偉大的革命土壤之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強大政治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於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把各種進步力量團結在共產黨人的旗幟下。再次,這一制度生長在當代中國改革和建設的土壤之中。40年的改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強大動力,我們大大完善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們還建立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40年的改革要求我們要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目標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形成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系,聯系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推動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

在西方一些國家,民主被當作廉價的裝飾品來敷衍人民,民主成為富麗堂皇的擺設。一些政治家高唱著民主之歌,旋律十分高亢。2001年1月,小布什在就任美國總統的演講中說:“在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美國自由民主的信念猶如洶涌大海中的岩石。現在它更像風中的種子,把自由帶給每個民族。在我們的國家,民主不僅僅是一種信念,而是全人類的希望。民主,我們不會獨佔,而會竭力讓大家分享。民主,我們將銘記於心並且不斷傳播。”民主似乎已經成為國家的真實存在。一些西方的學者更是把理論上的民主設想當作了民主的現實。美國學者邁克爾·金斯利曾經說:“依照我們的建國文獻和我們的國家神話,我們所有人都生而平等,之后則要看我們自己了。物質生活的不平等,可以通過兩條途徑緩解:其一,起點上的機會平等﹔其二,排除物質差別的公民完全平等。我們沒有聲稱要達成所有這兩個條件,但這兩者正是我們的國家目標和我們一直以來不斷前進的方向。”針對這一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民主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拉裡·M.巴特爾斯教授,在其2008年出版的《不平等的民主》一書中明確指出:“這是一個美好的看法——但它真實嗎?就美國政治中的政黨而言,事實遠不能讓人心安。”保羅·克魯格曼更是透徹地指出,從198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的政策都是始終如一地偏袒富人,“從偏袒富人的減稅到懲罰背運者的破產‘改革’,幾乎每項國內政策似乎都意在加快我們退向強盜資本家時代的步伐。”西方民主對人民而言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枷鎖。

社會主義民主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是真實為人民的民主。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不斷擴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注重民主實效,從各層次各領域各方面傾聽人民心聲,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合理、更加真實、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我們通過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使人民民主權力得到充分行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關鍵在於它深深植根於人民之中。我們國家的名稱,我們各級國家機關的名稱,都冠以‘人民’的稱號,這是我們對中國社會主義政權的基本定位。”我們通過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做到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這一民主制度要求我們要堅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這種商量是有著制度要求的:涉及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體人民和全社會中廣泛商量﹔涉及一個地方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這個地方的人民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眾利益,要在這部分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特定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特定群眾中廣泛商量﹔涉及基層群眾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層群眾中廣泛商量。這種商量不是走形式、走過場,而是客觀真實的商量,是取得最大公約數的商量,是讓絕大多數人滿意的商量,不會造成“少數人歡顏、大多數人向隅”的局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是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所進行的偉大創新。這一政治發展道路所具備的旺盛生命力使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充分發揮出來,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為人類政治制度的發展作出充滿中國創造的貢獻。習近平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思想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歷史總結,又是這條道路進一步發展的行動指南。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前線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中國社科院信息情報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 《前線》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